技能做加法&裝備做減法 | 露營的魅力是這個?

關於BC(全稱:Bushcraft叢林技能)的露營。

熟悉,又陌生。熟悉是骨子裡還留着人類古老的野性記憶;陌生是擺脫城市慣性後面對野外時的水土不服。

然而,什麼是BC?我需要哪些裝備?腦袋裡開始有了一份關於它的地圖畫像

Bushcraft 腦補地圖

帶着對BC的好奇和「孤獨」的癮,一個人走進了露營地

每個人的裝備,都是融入自然的獨特方式

叮叮咚咚的紮營聲,說明有人比我先到了現場。放下自己的裝備,去看看玩BC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

一副黃色的手套着地釘,這個人不怎麼說話。正好我也不想被打擾,彼此之間有種享受「孤獨」的默契。正是這份孤獨,讓角落裡一把三角凳格外明顯。

三條凳子腿是自己鋸出來的木頭,這應該是每個BC人都會做的。我好奇的卻是那塊做凳子面的布:枯樹葉褐色光影下某個角度毛毛亮、像塊粗糙的皮子卻沒有紋路

問過後才知道,他是位植物染色匠人,這塊布用柿子汁液染色後,爲了結實和輕度防水,在上面還鋪墊了一層蜂蠟

他的裝備不多,對他的記憶更多的是頭上藍染帽子、腳下靛藍色的鞋、和那把柿漆染色的小凳子。它們都是植物染色的藝術品,獨一無二。

所以,「把自然的顏色還給自然」或許是他想要融入大自然的獨特方式。

嘿!那個波蘭軍帳,颯!

哇!還有!奔尼帽、挪威軍包赫利肯水壺包、瑞典軍用不鏽鋼飯盒、每一樣都是軍品

這些裝備的主人是一位攝影師人稱雙木老師。這個場景瞬間有種戰地記者身處戰壕般的錯覺。回過神才發現,原來「和平」曾經得來不易。

「還原記憶裡影像」是不是他想要融入自然的方式呢?

吊牀就像是回到了母親的子宮裡,腰應該是不會痛的,但你要先克服掉下來的恐懼,學會翻身。這是屋主禹宇老師睡吊牀的一些有趣感悟。

和吊牀一樣,他的其他裝備也都被吊在半空中,或者直接掛在了樹上。

原來,那是爲了遠離潮溼和雨水。經常在南方玩BC的人,確實對「保持乾燥」有着無奈的嚮往。

用自己的技能,「理智的做個原始人」纔是與自然長久相處之道呀。

亞歷山大是位京腔兒極其到位的俄羅斯老大哥,一臉絡腮鬍也沒能擋住他對待大自然的那份細膩。用粗細不同的樹枝搭出的小桌子,雖然粗拙,卻是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放在鐵鍋旁邊的那捆粗細均勻的木材,應該是在搭建中需要用到的材料

這兩處小小的畫面真讓人感動,即使是枯死的樹木枝杈,它們也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能量。

BC人常會選擇它們作爲柴火或搭建材料。這樣有節制的獲取,或許是對自然最好的感恩方式。所以,「物盡其用」,是這位BC人與自然連接的方式吧。

「裝備」是幫助人類更好融入自然的工具。我們選擇的每一件,都是基於個人身體的獨特感受。其實,「裝備」就是「自我需求」的延長線,它並不是用來征服自然的動機,而是人類想要與大自然平等共處的渴望。

物以類聚,人以「火」分。

火,可以取暖、去溫熱食物、聚起了一羣人、趕走孤獨。物以類聚,人以「火」分。

天黑了,BC人自然而然被不同的火焰吸引在一起。現場大致看到了三種火:火坑裡的火、火臺裡的火、火爐裡的火。每種「火」都帶着自己的使命,找到同類人,治療他們的孤獨。

煙火的地方,纔是人間。

“爲技能做加法,給裝備做減法。”

玩BC的人,大多是孤獨的。只怪他們擁有太多技能,沒有時間和「孤獨」以外的世界打交道。

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常常通過攜帶各種各樣的「裝備」來彌補,“爲技能做加法,給裝備做減法。”纔是BC最有魅力內核

如果問我想要學習的第一個BC技能是什麼?

我選擇,「孤獨」。用孤獨的方式,去觀察這些孤獨的叢林手藝人,你會發現,他們的世界並不孤獨!

初探BC,我找到了孤獨。

第一次走進Bushcraft,看到了玩家們的裝備,也看到了他們延伸出來的「自我需求」。那麼,我呢?爲什麼走進自然,又準備用怎樣的方式融入自然?

轉身,鑽進了自己的帳篷。透過小小的天幕,看外面的景色

原來,走進自然,我只是需要門邊一株驅趕蚊蟲艾草、對面一棵開了花的玉蘭樹,和遠離人羣的孤獨感。

你呢?會帶上什麼「裝備」走進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