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頌中華·非遺傳承新生代】盧氏剪紙——流淌指尖的千年文化傳承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秦亮 通訊員 武哲宇剪紙是什麼?是一把普通剪刀、一張平凡的紙張,在一雙靈巧的手中,完成最默契的遇見,結合出最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寒假期間,爲探索“盧氏剪紙”這一流淌指尖的千年文化傳承,河南工業大學“黃河·尋跡”社會實踐團來到了河南省盧氏縣的盧氏觀古民俗博物館

盧氏剪紙《華夏文化》。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武哲宇供圖

盧氏剪紙《國泰民安》。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武哲宇供圖

盧氏剪紙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唐朝得到較爲長足的進步,在宋朝達到頂峰,最終在清代成爲一項被絕大多數人民所掌握的手工技藝。2008年,盧氏剪紙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盧氏縣隸屬河南三門峽市地處黃河、長江分水嶺南北兩麓。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盧氏剪紙呈現出兩種迥異的風格,偏黃河流域的剪紙極具北方特色,粗狂不羈、線條稚拙,偏長江流域的剪紙則呈現爲南方特色,婉約含蓄、線條流暢。

實踐團成員與盧氏剪紙非遺傳承人鄧俊英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武哲宇供圖

盧氏剪紙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從飛禽走獸、民間故事,到祖國河山、歷史人物、當代人物,無不涉獵。春節和婚慶是剪紙的兩個高峰期。過去,人們在春節期間喜歡剪福字花樣,來祈求來年福運連連,在婚嫁時喜歡剪喜字石榴花樣貼於窗戶門上,祝願新婚夫婦生活和美、多子多福。

盧氏剪紙《喜迎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武哲宇供圖

盧氏剪紙《雙喜臨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武哲宇供圖

進入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在盧氏山村裡,窗戶上的剪紙已泛黃,詢問一位上歲數老人,口齒不清的她,竟可以顫顫巍巍地拿起剪刀,轉眼間剪出一個花樣。與此同時,很多年輕人能熟練操控手機中的遊戲人物,卻無法用薄紙、剪刀,上下翻飛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活靈活現的花鳥蟲魚……

幸運的是,隨着近些年來我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歷經千年風霜的盧氏剪紙又迎來新的春天:有大學生深入盧氏山城瞭解盧氏剪紙,有年輕學徒跟着老手藝人學起了技藝,有媒體遠道而來採訪,有愛好者專門收藏剪紙裝飾家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盧氏剪紙的魅力

在這條傳統文化的“復興之路”上,青年一代肩負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守護好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待寒冬過去,我們辭去眉間風月寒,在春日盛大、草木溫柔的日子裡,一同奔赴盧氏小城,去看一看記憶裡的剪紙,聽一聽老城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