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力量“謀變” 賡續中國白族文化

圖爲大理87歲的“農民畫家王秉秀創作油畫繆超

中新網大理1月24日電 (繆超)洱海邊,87歲的白族農民將傳統繡花圖案和色彩用油畫顏料再次演繹,創作出一幅幅色彩大膽、造型單純、構圖質樸作品蒼山下,“95後”海歸白族少女將白族民間故事漫畫方式重述,用溫暖而可愛的筆觸傳承民族文化……記者近日探訪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股新老力量“謀變”,賡續白族文化。

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溼氣流一路向北,鑽入位於中國西南的橫斷山峽谷之中,行進至大理便一頭撞上海拔4122米的蒼山。無法逾越這個高度的水氣,化成雨露融入18條溪流,匯至蒼山腳下廣闊的盆地,形成了高原湖泊洱海。

圖爲“農民畫家”王秉秀坐在她的油畫作品前。 繆超 攝

“蒼山不墨千秋雪,洱海無弦萬古琴。”如此詩情畫意的自然環境,最終孕育出擁有璀璨文化的民族——白族。

今年87歲的王秉秀是大理“農民畫社”最年長的畫家,她居住在洱海畔知名旅遊勝地雙廊。20年前,雙廊僅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王秉秀和衆多白族婦女,以醃製梅子刺繡衣鞋爲生,“我們不會用筆,連名字都不會寫,從未想過拿起畫筆作畫。”

看似與文藝毫無瓜葛的農民,其實深刻着白族藝術基因。“白族生活在詩情畫意的山水間,天生具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美學。比如他們把周圍的美好刺繡在衣服鞋子之上。”白族這一天性被定居雙廊的藝術家沈見華洞察。在沈見華的帶領和籌劃下,十多位白族老婦人嘗試拿起畫筆,自然而然地將白族民間藝術形式和日常生活美學潛移默化於繪畫之中,用繪畫表現白族人的生活文化、民族風情,創作出了一幅幅色彩大膽、構圖質樸、耐人尋味的作品。

圖爲白族少女楊冬兒與她的《蒼山小冊子》。 繆超 攝

“我第一幅作品賣了3000多元。”王秉秀告訴記者。2012年,在北京開展的《雙廊白族農民畫——北京展》上,她的油畫作品《白族服裝》被收藏家以1.5萬元買走。如今,王秉秀作品售價爲5000至10000多元一幅。

從農民轉變畫家,將生活變成藝術,白族老人們不僅提高了生活質量,更喚醒了她們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王秉秀說,“我這些年不斷收徒弟,一般是五六十歲的婦女,最近還有30多歲的年輕人。把白族生活畫成畫,展現給外面的人,我每天活得很開心。”

與雙廊隔洱海相望,喜洲鎮坐落在蒼山腳下。1996年出生的白族少女楊冬兒在此組建“洪荒動漫”團隊,就地取材繪製了漫畫故事《蒼山小冊子》。

這是一本溫暖而可愛的漫畫,以珍稀保護動物小熊貓原型精靈“元元”,以蒼山雪作爲原型的白族少女“雪靈”,以大理古城爲原型的守護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精靈“匠先生”……這些大理自然、文化中的“特產”,作爲角色走進了《蒼山小冊子》。楊冬兒說,“他們一同演繹了一個尋找自己沉睡的夥伴,互相幫助,互相守護的故事。”

楊冬兒17歲到美國學習,後來又進入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學習媒體藝術與製作專業。期間,她介紹自己時說,“我叫楊冬兒,是中國人,同時,我也是白族。我爲我們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

圖爲白族少女楊冬兒創作的以大理文化風光爲背景的明信片。 繆超 攝

“我好像只知道我自己是白族,可對白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當時,楊冬兒在心裡蹦出疑問,“我是誰?白族,對我意味着什麼?”對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思考一直貫穿着她之後的學習歷程

2016年,楊冬兒歸回大理,真正走進白族文化生活,潛心創作《蒼山小冊子》。從故事連載到網絡漫畫連載再到漫畫單行本出版發行,《蒼山小冊子》裡凝聚了當代白族青年對民族文化傳承的不懈探索和高遠情懷

白族文化既傳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使得白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藝術家沈見華說,“如今,白族老老少少自覺的傳承意識和傳承實踐,將是白族文化賡續的源泉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