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精準扶貧的壯闊畫卷

圖爲《大地頌歌》劇照。

劉海棟攝

核心閱讀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近日在北京演出。該劇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原型,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畫卷

主創團隊多次深入扶貧一線調研,綜合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將扶貧故事講述得真實、好看。

11月6日和7日,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推出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歌舞劇由序曲、尾聲和6幕組成,以十八洞村爲原型,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畫卷,給觀衆帶來強烈的震撼。

真實講述再現扶貧故事

十八洞村的年輕人龍先蘭家庭困難、不思進取,曾是村裡的“懶漢”。在精準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龍先蘭學習了養蜂技術獼猴桃種植技術,不僅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也靠雙手致了富。他的故事被搬上了《大地頌歌》的舞臺。每場演出結束,他和妻子吳滿金都走上舞臺,與觀衆交流。“精準扶貧讓我改變了生活,我感恩共產黨。”龍先蘭說。

十八洞村的第一任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秀林祁東縣官家嘴鎮啓航學校的支教老師王育霖、十八洞村相親會……《大地頌歌》裡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十八洞村找到原型。《大地頌歌》總導演周雄說:“我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就追求它一定要很真實,而且要生動,要接地氣。所以在我們的劇本里,老百姓的話、扶貧幹部的話,都是非常樸實的,沒有拿腔拿調,更沒有脫離實際。”無論是龍書記“有我一把米,就有鄉親們一碗飯!我們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承諾,還是帶領大家“跟貧窮幹一仗!搞起!”的奮鬥,都飽含着共產黨人對貧困羣衆發自內心的深情。

故事不僅要真實,還要好看。故事不好看,就不能充分把主題表達好,也不能真正打動觀衆。“所謂好看,在故事引人入勝之外,還包括它集納了戲劇、音樂、舞蹈、新聞和電視藝術,是由多種表現形式進行的綜合性表達。”周雄說。

《大地頌歌》在湖南首演時,許多來自十八洞村的村民觀看了演出。他們說,《大地頌歌》寫的就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看到演出中的許多細節,不少人想起村子的過去和今天,流下了眼淚。

7次調研豐富創作體驗

要生動表現扶貧工作的真實性,沒有豐富的創作體驗是出不來的。周雄認爲,創排扶貧戲劇,首先要有對黨的扶貧政策的瞭解、對扶貧案例和數據的收集,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創作者必須懷着深厚情感,才能寫好戲、排好戲、打動人。

據介紹,創作團隊總共前往十八洞村7次,到扶貧一線深入體驗生活。爲了體驗孩子們每天上學都要爬上的巴掌寬的天梯,周雄也特意爬了一次,並由此創作出了劇中留守兒童小雅揹着揹簍渴盼上學的情景。

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創團隊深刻地感受到十八洞村的變遷,從老百姓臉上看到了幸福感和獲得感。解決羣衆沒飯吃、沒技能的問題,解決留守兒童上學難的問題,解決脫貧後單身漢的“脫單”問題,解決羣衆易地搬遷難的問題……這些扶貧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都是主創團隊在體驗生活時發現的。

編劇馮必烈回憶,在幾次採風調研後,他寫了一首獻給犧牲的扶貧幹部家屬的歌,犧牲扶貧幹部王新法的女兒王婷聽後哭了,她覺得歌聲就是扶貧幹部家屬的心聲

演員谷智鑫在劇中飾演龍書記。“扶貧工作者迎難而上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谷智鑫說,扶貧幹部身上有股韌勁,用湖南話講就是吃得苦、霸得蠻,遇到阻礙就攻克,“過去都知道扶貧幹部比較苦、比較累,但當進一步瞭解他們後,我才發現他們身上的韌勁,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飾演王婷的演員萬茜也表示:“我深深地敬佩這些默默爲脫貧攻堅作出貢獻甚至犧牲生命的人,他們的事蹟應該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理解、記住。”

精準扶貧經驗輻射全國

龍秀林依然清晰地記得自己在幫扶龍先蘭時做過的工作。龍秀林認爲,針對個人和地域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龍先蘭的自身特點在他身上所做的工作,代表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工作經驗,甚至也是可以在全國複製和推廣的精準扶貧工作經驗。

《大地頌歌》中的龍書記作爲共產黨人、扶貧幹部的代表,在十八洞村經歷了一個從被質疑和誤解,到被接納、信任和敬重的過程。正如演出中石大姐對龍書記所說:“一晃7年了,你和扶貧隊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委屈啊,你把命都差點交到這裡了!我們全村老老少少都記在心裡啦。”

劇中最後一幕《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歌聲,觸動了許多人的心:“從小老師教我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幾經風雨更懂得,跟着共產黨纔有新中國。”周雄說:“十八洞村只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一個縮影,放眼望去,《大地頌歌》講的是整個中國的扶貧故事。”

7年多來,湖南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連續7年年均減貧1000萬人以上。這一串數字,正是以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經驗輻射到全國的偉大成果。

談起十八洞村的發展,十八洞村的第三任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喜上眉梢。這些年,十八洞村不僅摘下了貧困村的帽子,外出打工返鄉的人也越來越多。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更是腦子活,不僅投身旅遊產業,還開拓了網上帶貨的新業務。如今的十八洞村已大變樣,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即將實現。(本報記者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