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勸退業務”勸退9成青少年!孩子,遊戲並不是你逃避學習的“出路”……

寒假已經正式開始了,孩子在家整日面對着電腦、捧着手機的問題,又成了很多家長的“心腹大患”:

上學時候學習壓力大作業多,到了寒假就開始瘋玩了。”

“不是不讓孩子玩遊戲,是他太沉迷了。”

“每天玩到十一二點才睡覺,這個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啊!”

“不但玩遊戲,還喜歡刷遊戲直播,整天嚷嚷着玩遊戲也能賺大錢。”

……

打遊戲着迷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是不是也不是無論你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

更令家長擔憂的是,遊戲的門檻逐漸低齡化,很難想象一個定位“18歲+”的遊戲,屏幕背後是一個6歲的孩子。

電子競技如今在我國已正式發展成爲了一項體育項目

於是,有的孩子在朋友圈同學圈裡遊戲玩得好,就覺得自己也能打職業,“成爲職業選手”就成爲了他們的一個心願,也成了他們“不愛學習”“厭學”“沉迷遊戲”的藉口:

“學習太累了,打遊戲多有意思呀!而且學校裡沒人能打得過我,我以後要去當職業選手,這樣媽媽就沒有理由管我了!”

現實真的會像孩子們想的那樣“美好”嗎?

最近,一項“電競勸退業務”的出現,讓95%的孩子看清了真相。

01“電競勸退班”讓95%的孩子看清現實

近日,有媒體報道:電競勸退業務現身市場,95%的孩子被勸退。

成都某家電競教育機構,每年招收100多位學員,其中大多數都是“立志做職業選手”的青少年。他們中,多多少少存在厭學、沉迷遊戲等問題。

這些機構通過2到3個月的時間來測試孩子是否可以走上職業電競的道路。

在模擬職業電競俱樂部期間,每天都有時間表,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除了實操之外,還有一些理論課程,比如讓孩子們知道成爲一名職業選手或主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簡單來說,這個培訓班給了那些心懷電競夢、想以後靠打遊戲賺錢的孩子一個機會,如果確實有天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達到進入俱樂部青訓隊的標準,就幫助他們踏上電競這條路

如果不行,就讓孩子認清自己和職業選手之間難以彌補的差距,對自己的定位有一個清醒的認知,迴歸現實。

網友們調侃:“傷害性不高,但侮辱性極強。”讓孩子練習到想吐、受挫,一定就不想玩了。

在接受採訪時,機構負責人表示,在實際的培訓中,只有極少數孩子有能力成爲電競選手,“勸退”的概率超過95%。

“成爲一名職業電競選手不僅需要異於常人的天賦,更得接受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在培訓過的學員中,僅有不到5%會被推薦進入職業俱樂部,而絕大部分人在體驗訓練生活後不到一個月時就會因失去玩遊戲的樂趣而主動放棄。”

當興趣愛好變成了要認真對待的工作,和自己平時玩遊戲體驗不一樣,機構會從一個比較科學的角度對孩子進行訓練、彌補短板,少了很多娛樂性

大部分的孩子在一個月之內就產生了倦怠感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體驗了實際的電競職業培訓後,都打消了“把打遊戲發展爲職業”的理想

02你以爲的“玩樂”其實都不“容易”

很多社交平臺上,都能看到家長們苦惱地尋求幫助:

爲什麼有這麼多孩子想成爲職業電競選手?

其實除了遊戲本身的樂趣之外,更多的孩子還認爲讀書太苦,成爲職業電競選手,既能玩喜歡的遊戲、掙錢又很快,而且看上去還不累。

成爲職業電競選手,玩玩遊戲就能賺錢了,是很多孩子的夢。

可孩子們尚不知道的是,電競職業選手遠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夜以繼日每天12小時以上的訓練、教練或隊友的指責、長期久坐和熬夜形成的職業病……

更別說,它的最基本要求——天賦。

在職業賽場上,多的是每天努力到深夜、可直到退役也叫不出名字的“炮灰”。

所以,電子競技永遠不是“學習不好”“不想讀書”的退路。

除了電競選手,“網紅”也是孩子們理想中的熱門職業。

而背後的原因,其實也如出一轍。

調查員在隨機採訪中,詢問那些孩子爲什麼想當“網紅”,是喜歡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才藝嗎?

很多孩子卻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因爲網紅賺錢容易啊”“網紅不需要努力,拍拍視頻就能出名”……

夢想成爲“網紅”的那些孩子眼裡,“網紅”就可以不勞而獲,可以不付出努力就輕輕鬆鬆獲得“成功”,可以再也不用辛苦地讀書。

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去年,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和孩子之間的一段對話,引發無數網友的好評。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這位媽媽正在刷直播購物,正好趕上朱廣權李佳琦跨界合作,共同爲湖北人民直播帶貨。

兒子突然湊到她身邊,說:“媽媽,我以後想當李佳琦,可以嗎?”媽媽先是一愣,沒有急着反駁,而是問兒子:“爲什麼想當李佳琦?”

兒子回答道,因爲李佳琦現在很火,他想和李佳琦一樣出名,而且李佳琦只在直播間裡說說話,就可以賺很多錢。

媽媽沉默了一會兒,又問了兒子第二個問題:“那你想當哪個李佳琦呢?”兒子不解地看着她。於是她翻出兩張照片,一張是李佳琦近期直播的照片,另一張則是李佳琦成名前,蹲在隔斷間裡做直播的照片。

媽媽說,孩子,你羨慕的,其實是那個光鮮亮麗的李佳琦,而不是默默無聞的李佳琦。

李佳琦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365天,他足足做了389場直播,從晚上7點直播到凌晨1點,凌晨4點才能睡覺,曾連續試色380支口紅,最後嘴脣幾乎都要裂開。而這些,還只是李佳琦成名經歷的冰山一角。

所以,孩子們看到的,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努力後獲得的成功,而沒有看到那些灑在荊棘路上的眼淚和汗水。

沒有一個夢想是可以不經歷痛苦就實現的。孩子,你覺得學習苦,想捷徑,那是因爲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苦難。安徽安慶,因爲孩子抱怨“讀書苦、不想學習,隨便做點什麼都可以”,媽媽便讓孩子在自家店裡幫忙,從泔水桶裡撿麪條,孩子連連作嘔。媽媽稱:“雖然自己也很心疼,但想讓孩子知道,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吃不了生活的苦。”

03所有覺得學習苦的人 大多是沒有捱過現實的耳光

雖然也有網友表示質疑,認爲媽媽做法太“簡單粗暴”,也提出“這種生活的苦太極端”。

但更多的網友稱讚媽媽做得對,認爲“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纔會珍惜學習的幸福”。

學習苦嗎?苦。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卻是生活中最好嘗的苦。

2008年高考交白卷的0分考生徐孟南在嚐遍生活中的各種苦楚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後悔了。”

十幾年裡,因爲沒有學歷,他幹遍了所有辛苦的工作:進過電纜廠印刷廠,組裝過廣告燈箱,做過禮品袋……

2018年,闊別校園已久的徐孟南幡然醒悟:做夢都想要上課。

10年過去了,他付出了當年數倍的努力,才終於如願。再次面對迷茫困惑的學子,他收斂起了張狂,用親身經歷告訴所有人:知識改變命運,要珍惜機會。

幾年前,有網友在玉林本地論壇曝光了一篇日記

日記的主人公叫李菊蘭,初中畢業之後,她就和同學一起到廣東打工賺錢,每日做着簡單、重複卻又工作量極大的工作。

直到那個時候,李菊蘭才懷念起上學的時候,甚至懷念那個常常懲罰她的“整人班主任”。

李菊蘭的經歷,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

很多人表示,當年學習的時候總覺得學習太苦,想要出來打工。

等出來打工才知道,努力學習纔是最容易的那條路。

學習的苦,是枯燥的苦,是短期沒有回報的苦,這種苦看得見,摸得着。而生活的苦,是絕望的苦,是長期沒有出路的苦,這種苦看不見,摸不着。

有句話說得好:“如今這個時代,學歷雖然不一定代表功成名就,但必定意味着毅力和智慧。”

當孩子抱怨“讀書太苦”、“不想學習”時,請告訴孩子:

人生沒有太多的捷徑,但你在學習之路上前進的每一步,都必定算數

你收穫的知識和技能越多,可供選擇的餘地就越大。

你所修煉的耐心和毅力,都會化作對抗無常的底氣。

孩子,願你一生,腹有詩書氣自華。

部分素材來源:父母堂 中國教育報 錢志亮工作室 女兒派

來源: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