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2013年高考全國各地作文題
專家點評2013年高考全國各地作文題
【全國新課標Ⅰ卷】
這個作文題較簡單,材料故事性強,閱讀難度不大,核心立意明顯,就是最後一句老切割師的話。題目已經告訴了材料的內涵,不存在審題的問題。從材料可以看出,更注重勇氣的發揮,但是,要寫好這個相對較陳舊的命題也非易事。話題本身比較傳統,體現傳統作文命題保守中強調人文情懷的特點。考生可以結合中國當前的改革來寫。經驗有時候很寶貴,可以防止我們犯錯誤走彎路,但是也有時候綁住了我們的手腳;同樣,有時候,裂痕不是缺陷而是機會,是創新的機會,是增值的機會,是開闢新道路的機會。我們要正確地對待裂痕,不能遮掩,逃避,視而不見,而是要有勇氣去利用,要創新,去發現,從而實現經濟社會會更好更快的發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是成功的前提,同樣一則作文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下筆時不能面面俱到,應該擇其一點,想深想透後選取一個最佳的角度作爲文章的觀點。材料的指向性明確之後,就要展開充分的聯想,既深入歷史,又立足現實,尋找與材料類似的事件或現象入文。這樣,既可增強文章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蘊,也強化了現實的針對性,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
考生應該不容易偏題的,“要有勇氣”、“敢於冒險”、“心無顧慮”等都是題中之義。當然,也可以從非核心立意角度來考慮,寫“放手讓年輕人幹”、“給年輕人嘗試的機會”。總的來說,材料所蘊涵的立意時代感不強,但也似乎永遠不落後。(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了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讚賞,但爲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把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諮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鑽石切成了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但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擇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全國新課標Ⅱ卷】
今年高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審題很不難,也能算是優點。然而,材料用了315個字,浪費了考生多少閱讀時間!
主要描述的是同學間的人際關係。審題較容易,切合實際,針對性強,直接面對學生現狀。具有一定的引導性,現在社會是一個合作性的社會,有些事情不是單槍匹馬就能夠完成,需要的是合作精神。是對於考生來說,這樣的作文不會造成學生無話可說,出現審題失誤。最主要的這篇作文從高中生的同學關係入手,切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很明顯,這道作文題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導學生由社會新聞反思自身。在導向上,強調和諧美好的同學關係,所以,在開始以優美抒情的文字抒寫同學關係,“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爭執,都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寫作的健康導向。這種題目,寫記敘文時有一種情況要注意,就是在作文過程中,千萬不能攻擊同學,責任全在他人,自己全都有理。如果寫議論文,則應注重時代背景的應用,寫社會生態對校園生態的影響,使作文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如果純粹就事論事,就校園寫校園,文章會很平淡,沒有信息量,也沒有觀點,難出好文章。
從內容來看,既然同學關係存在的現狀、關係緊張的原因和關係改善的方法都被命題人悉數道出了,你還指望考生能說多少獨特、深刻的東西?我常常希望命題人能夠爲考生着想,降低審題難度,但斷然沒有想到命題人竟會如此“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由此可見,面對這道呶呶不休的題目,考生可寫作的點無窮大,但可思考的點卻無窮小。
另外,材料的前後語體風格很不一致,先是散文化的表達,熱乎乎;後是數字化的表述,冷冰冰。同時,命題人說“你一定在班集體裡度過了美好的時光……”,這雖然傳遞了正能量,卻未免有點武斷,而且跟下面的調查數字(“36%的人認爲一般,4%的人覺得不滿意”)相矛盾。其實,開頭一段文字純屬多餘,大可不要。(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高中學習階段,你一定在班集體裡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收穫了深厚的情誼,同窗共讀,互相幫助,彼此激勵,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爭執,都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伴你走向成熟。
某機構就“同學關係”問題在幾所學校作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表示滿意,36%的人認爲一般,4%的人覺得不滿意。
如果同學關係緊張,原因是什麼?有人認爲是我自我意識過強,有人認爲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認爲緣於競爭激烈,等等。
對於增進同學間的友好關係,營造和諧氛圍,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們認爲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爲他人着想,關係就會更加融洽。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不得抄襲。
【全國大綱卷】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有創意,就材料內容來看,時代感強,弘揚主旋律,提倡正能量。以高考作文題的方式傳遞了一種價值觀及道德觀。與重慶題一樣,一言以質之:人人都是正能量,愛心傳遞愛心,高尚激盪高尚。這篇文章立意非常簡單,是關於私愛被大愛感動的例子,那個孩子拿到手機據爲己有,這是私愛,可是他看到尚先生把好多錢捐到災區的時候,孩子把這種大愛震懾了,任何人看到了有大愛的時候,都會被這種大愛精神感動,我們的民族想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無非就是真正把個人的私愛慢慢形成大愛。
雖然材料有點長,但主旨還是突出的。正面立意,基本上是“多一份愛心”;反面立意,基本上“不能見利忘義,不能用貪心對待愛心”;特殊立意,可以從年輕人戰勝自私的心理過程,寫“讓善念復甦”。不過,供考試使用的材料還是越簡潔越好,像“尚先生又發信息過去,表示願意花2000元‘買’回手機”這樣沒什麼作用的句子可以去掉。(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4月29日,尚先生手機落在出租車上,他隨後撥打了該手機,但對方接通後又掛掉,尚先生又發信息過去,表示願意花2000元“買”回手機,一個小時後,收到回覆,對方願意歸還手機,見面後才發現,撿到手機的是一個年輕人,尚先生要酬謝對方,年輕人交還手機後就轉身離開了。
當天晚上,記者聯繫到那個年輕人,年輕人說,我本來無意歸還手機,但是看到手機裡的照片和信息,發現機主剛剛給蘆山地震災區匯去一大筆捐款,很受感動,我不能見利忘義,不能用貪心對待愛心,我也要像尚先生一樣,多一份愛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北京卷】
此題有一定的情節,與現實結合緊密,審題有一定的難度,寫作角度較難選擇。應當說是一道很好的高考試題。我以爲這道題可以從科技的進步及其對人的精神影響的角度展開議論,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溝通更便利,更快捷,更廣泛;但是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青少年網癮,比如文化碎片化,比如人與人之間現實的隔膜等。可以在科技與人文,技術與藝術更好的結合產提出一些創意的想法。這是一道考驗學生科技知識文化知識和文學想像力的好題目。
以愛迪生爲引子,引出一場關於手機的對話。科學家看到的是手機物質性的一面,從物的層面大唱讚歌,而文學家看到的是手機人文性的一面,從人的層面提出中性的思考。其中,“影響着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最具有概括性也最具有思考價值。材料是多角度的,但命題人仍然在最後提示考生科學、文學二傢俱有“不同看法”,這實際上是在鼓勵考生旗幟鮮明地站隊,做一個敢於思考的人。
材料編寫最大的硬傷是,那個科學家也太沒有歷史感了。“21世紀”時間概念太大了吧?纔過去10幾年,何以斷言100年最讓人感到新奇的東西只是手機?真是狂妄無知!21世紀,人類的發明創造也許還有更讓感到不可思議的東西呢!
另外,科學家語言活潑,想象豐富,而文學家語言嚴謹,毫無想象力,似乎語體不當吧?人物語言個性化點,更好。(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科學家:假如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是什麼?
文學家:我想手機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
科學家:我同意,手機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標誌物,簡直稱得上是一部掌中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這位大發明家感到新奇。
文學家:手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或許這也許是愛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學家和文學家關於手機的不同看法引發你什麼樣的想象和思考?
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天津卷】
2013年多數省市取法了全國卷新材料作文的道統,而天津卻大膽選擇了(半)命題作文的形式,有創意,成爲今年的一道獨特的風景。雖只是“填入一字”,但一字千金,能夠反映出考生對“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的獨特理解。所填的字雖不同,但話題絕對是集中的。爲了降低審題難度,命題人還爲考生提供一個古老的範例“學而知之”,這就使本題目既具有傳統淵源,也具有時代色彩。
從時代性來看,“知”的內涵,在網絡化、信息化、3D化的新背景下,已經變得空前豐富,而“知”的途徑也隨之變得多種多樣。這樣,考生可寫的角度非常多,如“思”、“問”、“行”、“遊”、“讀”、“做”、“動”、“察”、“研”、“敲(鼠標)”、“交(交友)”、“聽(傾聽)”等等。
就文體來說,題目對各類考生都很公平,就以“做而知之”爲例吧,既能夠激發考生感受生活,側重寫自己“做”過的經歷和體會,也能夠引發考生思考生活,側重思考“做”在求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是要尋找自己最有把握的那個字,比如生而知之,疑而知之,創而知之,痛而知之,悔而知之等,愛而知之等。只要真的找到那個字,問題應當是迎刃而解。當然,“構成題目”幾個字是多餘的,或者是否應該這樣表述“填入一字,構成完整題目”?(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中國自古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裡的“學”,通常被理解爲從師學習。韓愈就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日趨多元。請結合你的心得和體驗,在“____而知之”中的橫線處填入一字,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學而知之”爲題;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上海卷】
這是一道哲理題。具有思辯色彩,提倡多元價值,考生可思考的空間非常廣闊,可寫的角度非常多。題目可爲“別人的事更重要”,也就是說,我們不要總以自己爲中心,要有大局觀,全局觀,要有換角度看問題的智慧和肚量,從而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融入時代的大圈子,正確地認識他人,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命題人並沒有把個人和世界對立起來,沒有用集體的事情、國家的事情和人類的事情來否定個人的事情,而是設問“哪個更重要?”材料提醒考生“人們對此的思考也不盡相同”,於是考生可以認同世界視角,也可以認同個人視角。認同世界視角是正常的,因爲多少英雄豪傑以天下爲己任,關鍵時刻總能服從集體、國家和人類的召喚,把個人的事情置之度外;認同個人視角也是正常的,因爲更多的人並不經常遭遇所謂集體、國家、人類“最危險的時候”,他們完全有權利生活在自我感覺之中,如求學求職、買房買股等。
從題面看,難度不算大,不存大跑題的風險;但是在如何深入入論述上則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面,甚至考驗學生的價值觀,如果價值觀錯位,則很有可能錯誤地論述得出錯誤的結論。由此可見。中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和道德觀的的培養多麼重要。作文不僅僅在考知識,考能力,也在考道德,考價值觀,考人生的大方向。這是今年高考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不過,“談談你的思考”這一提示語,似乎對議論文情有獨鍾,而對寫記敘文的考生不太友好。是否應該改爲“感受和思考”?(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爲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總還有更重要的事。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人們對此的思考也不盡相同。
請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題目自擬。(2)全文不少於字。(3)不要寫成詩歌。
【重慶卷】重慶高考作文題材料看似很長,其實簡單,創新思維,昇華智慧,增強能力,迎接挑戰,開拓未來!豆腐對大豆的昇華。仔細研究一下材料,你會發現這個材料作文出得很有意思,用飲食來喻人生,本就是中國人的獨特智慧,此次所選的食材是廉價的大豆,卻可以發展出非常豐富的立意角度。材料中給出了豆腐所謂昇華的很多個角度,任取其一聯繫至人即可。此外,大豆變成豆腐的先磨礪、後昇華的過程,其實也隱含在其中。
既然“讓普通的大豆得到了昇華”纔是材料的落腳點,那麼應該是發明了豆腐的“人”使之然吧?或者是從大豆到豆腐這一艱難而偉大的“改變”使之然吧?前者側重於人的夢想與智慧(在保持營養的前提下改變事物的形式——包裝,從而善於推銷自己),後者側重於大豆的夢想與追求(有營養有才華,只有通過改變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由於材料的陳述角度存在問題,這就大大地增加了考生的審題難度。(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大豆是蛋白質含量極其豐富而又十分廉價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尷尬,煮熟的大豆難以引起人們的食慾,並且會使腸胃脹氣。人們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後來,用鹽滷點制豆漿而發明了豆腐。
豆腐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大豆的命運。豆腐讓人體對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變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軟變通的個性給擅長烹飪的中國人留有極大的創造空間,豆腐也因此被製作出品類繁多的菜餚,以適應不同地區人們的口味和喜好。所有這些,讓普通的大豆得到了昇華。
要求:1、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選準角度,明確立意;2、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遼寧卷】這是一個廣爲人知的故事,特別是在作企業內訓的時候經常被講到。這個故事的道理也非常簡單,就是要想被人認識被人尊重,要想超越平凡,你就要發光,就要脫穎而出,就要從沙子變成珍珠。這篇作文要論述的重點就是要如何從沙子變成珍珠。
本題在審題上一般不會遇到什麼障礙,材料的背景是“事業無成”,接着的敘述就是要回答如何才能成功。成功之道是什麼?最後一句話告訴考生:“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側重看“珍珠”的價值,可以把它比喻爲有真才實學的人,有才能的人,有閃光點的人;側重看“珍珠”的外表,可以把它比喻爲善於包裝自我、推銷自我的人,敢於揚才露己的人。總之,考生找到合適的立意,絕不會像材料中的年輕人找成功之道那樣難。主要是如何寫出新意,如何在論證過程中體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在衆多的作文題中,這算是一箇中等題目。(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年輕人事業無成非常鬱悶,一天他在海灘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灘上,問“你能找到嗎?”,年輕人說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顆珍珠扔在沙灘上,問“這回呢?”,年輕人說能。年輕人恍然大悟,一個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山東卷】題目似乎很新,跟時代人物有關,但絕沒有時代感,命題人的思維簡單、片面,命題指向明確,就是如何看待知名作家被咬文嚼字。材料雖明確要求不要超出其所限定的範圍,但是很容易跑題偏題。這個立意應當主要在如何正確對待文化批評上,批評者應當怎麼樣,被批評者應當怎麼樣,如何才能達到共同進步,避免互相攻訐,從而提高我們的語言和文化水平。這個材料看似容易,其實因爲材料所給的範圍比較狹窄,所以下筆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對於不熟悉文學不熟悉文字的中學生而言,難度會更大一些。也是一道看似容易實則難的考題。
仔細閱讀材料無非是讓考生接受這樣的態度:面對自身的缺點,要勇於承認;對待他人的批評,胸襟要寬廣;主動請別人批評,乃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這個題目的最大好處是,審題不難。
然而,如果把曾經發生過的圍繞“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而展開的筆墨官司作爲寫作對象,似乎更有創意吧?因爲在大多數作家被“咬”對了的同時,也有作家被“咬”錯了的;在大多數作家虛心接受批評的同時,也有作家不願承認錯誤而敢於爭鳴的。這樣一來,圍繞謬誤和批評,纔可見仁見智,才更有利於考生髮揮。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獨立思考的人!(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來,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開設專欄,爲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錯,發現其中確有一些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對此,這些作家紛紛表示理解,並積極迴應。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誠懇地感謝讀者對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後,也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表示,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徵鮮明;④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安徽卷】說實話,剛看到這個題目,我並不知道如何下手,相信也有很多考生與我有一樣的想法。肖伯納的話究竟該如何理解,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理解錯誤則意味着文章跑題。我以爲這是今年作文題中最兇險的一題。正因爲這個原因,我認爲這是一道坑學生的考題。那麼究竟如何看這道題呢?我想,肖伯納的話的意思應當說是,人不僅要站在過去,更在站在未來。人要追問過去,更要追問未來。人要多爲夢想做準備,而不是抓住過去不放手。這是一道如何對待過去和如何創造未來的話題。
按照考前複習的慣例,不少教師要梳理一下時事熱點話題,突出“中國夢”。可是題目揭曉後,大家都沒有發現“中國夢”。可是,你是否知道,安徽卷作文題雖然未直接提“中國夢”,卻巧妙地包含着夢的影子。這是十八道題中惟一提到“夢想”二字的題目。是夢想,當然就指向“從未發生的事情”,當然需要夢想者敢於追問“爲什麼不能這樣?”——用一句廣告詞來說,就是“我能!”那麼,“從未發生的事情”究竟是什麼?考生既可以從宏觀方面來寫,比如體制改革、民族復興,也可以從具體方面來寫,比如草根成名、學子成材、寒士成爲CEO等等。
但難能可貴的是,命題人在引用蕭伯納的名言後並沒有加以評價,這實際上就把這句名言中的兩種價值觀都和盤托出,讓考生自己獨立思考,從而達到容忍和鼓勵批判性思維的目的。與“爲什麼不能這樣?”相反的是,有的人愛追問“爲什麼會這樣?”這裡,實際上又包含着兩種情形:一是“爲打翻了的牛奶瓶而哭泣”,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往往懊惱、後悔、不能釋懷;一是勇於解剖問題,善於總結教訓,悔過以自新,能夠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所以,考生完全可以跟蕭伯納叫板。(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爲什麼會這樣?”
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爲什麼不能這樣?”
——蕭伯納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除詩歌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江蘇卷】
2013年江蘇高考作文題是一道被網友評爲最神的作文題。所提供的材料,語言偏重於雅緻,把詩意和哲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還是典型的蘇派風格;但也有變化,就是增加了故事或情節因素,雅緻中帶有一點活潑。材料本身包含着豐富的內容,顯示出一定的開放性,考生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從蠟燭與環境的關係來看,“點燃了幾支蠟燭”是探險者無意間所做出的雖小卻有破壞性的行爲,這既可以直接聯想到自然氣候中的蝴蝶效應,聯想到人們無意間的小舉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也可以作比喻性的發揮,聯想到人們的小陋習甚至小惡無意間影響到了我們的社會風氣、國家形象。當然,從“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這個關鍵句,考生更可以聯想到微與大的關係,聯想到細節決定成敗。但要注意的是,這一立意要側重從“影響”的角度來寫,才最切題,否則靠題就有點鬆了,甚至離題有點遠了。
從探險者和環境的關係來看,由探險到人跡罕至的山洞而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可聯想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聯想到人的行爲要適度,不要過度開發,人對自然環境的佔有應適可而止,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
從探險者與蝴蝶的關係來看,由愛蝴蝶(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羣美麗的精靈)就不要不自覺地傷害它(點燃了幾支蠟燭),可聯想到對所愛的人(如兒女、學生、情人等),要有理性,要講究方法,要學會尊重,而不要無心傷害人。
單從蝴蝶來看,它喜歡“人跡罕至的山洞”,當環境被人類的腳步聲干擾,被蠟燭的光和煙污染,便離開原地,“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尋找更適宜的環境。由此可聯想到那些熱愛和追求寧靜生活的人(如隱逸之士),寫靜的境界、靜的美、靜的智慧(如善於保全自己)等。此非核心立意,但與核心立意毫不矛盾,乃是新材料作文所允許的。
命題者很顯然是在強調環境變化導致的結果的變化。蠟燭和蝴蝶及探險者各有寓意。其實,我認爲這是一道很好的題目,山洞代表一種空間,蝴蝶象徵美好的事物,探險者的蠟燭則代表着一種破壞,一種刺激,探險者象徵一種外來的力量。這篇材料可歸納出很有現實針對性的主題,外力的刺激與破壞往往會讓我們失去美好的東西,我們要愛護自然,珍惜美好,注意我們的行爲。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環保題材的高考作文。我以爲,只要照這個思路寫下去,結合現實的我們的環境狀況和一些案例,很容易寫出精彩之作,獲得高分。(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後不久,他們發現了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羣美麗的精靈。但數日後再去,卻發現這些大蝴蝶早已不在原地,而是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大家若有所悟,那裡環境也許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題目自擬;④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⑤不少於800字。
【浙江卷】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是一道探討人生的大題目,看似容易,實則有一定的難度。三則材料中,豐子愷、菲爾丁是從孩子和孩提(指兒童、幼兒)的角度來說的,赫胥黎是從少男少女(未婚的少年或青年)的角度來說的。他們的話大致包含兩個點:美麗和消逝(“轉彎”、“硬化”和“失去”)。顯然,他們對童年、青春是肯定、讚賞、留戀的,都對童年、青春的消逝表示深深的擔憂。不過,這種消逝,並非趙薇片子《致我們終將消逝的青春》中隨着年齡段結束而必然結束的那種消逝,而是“提前硬化”,是未終結而先“失去”。這絕不是成年時代的懷念,而是兒童時代和青少年時代本身的悲哀。應該說,這道題目審題難度是不大的,也貼近考生生活,使人人有話可寫。
不過,這道題不利於批判性思維的考查。因爲,題目似乎只是讓考生證實童年、青春提前消逝的現象,並站在命題人預設的情感立場上表示同樣的憂慮。當考生受到鼓勵,順命題人之意似乎有賞時,還有多少考生敢於對這個問題作複雜思考呢?比如,如今欺騙之風日盛,孩子可以不可以變得成熟一點?又比如,在校長、官員頻繁性侵未成年人的今天,孩子還能那樣幼稚單純嗎?
人類爲什麼正在失去青春,心靈爲什麼都在變硬,海底王國爲什麼消失?功利化,個人功利,國家功利,全球化時代如何保護我們的夢想,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地球?我認爲,這篇文章應寫成散文相對容易。寫議論文會因爲題目過大而顯得泛泛而談。(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中國作家豐子愷: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
英國作家赫胥黎:爲什麼人的年齡在延長,而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
美國作家菲爾丁: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湖南卷】
這是一道材料+命題的作文題目。這是一道多則材料作文題目。題目要求“根據上面兩則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來選擇角度,並不是網絡上誤傳的二選一話題作文,與2011年的“我來了”到“你們來了”和2012年的“一雙手”加四句話相比,增加了審題難度!文題由兩則材料組成。要寫好本文, 審題時就要找到兩則材料的交集, 從整體上來立意。
要理解材料1的旨意,就要把握“它”“天邊的彩雲”“飛”“累不累?”等關鍵詞語的含義。“它”是一奮鬥者的形象,“天邊的彩雲”則是理想的化身,“飛”可以理解爲“勞動”,“累”可以理解爲“辛苦”,“我願意”則是追求中“苦中有樂”,那麼,本則材料的旨意:則是爲了理想而勞動最美麗。
要理解材料2的旨意,關鍵是要整體把握材料內涵:“父親在剪報紙”即“父親在勞動”,“孩子抱着父親說:我願意這樣陪着你,感覺很幸福”即“欣賞剪報紙勞動感覺很幸福”,但“剪報紙乃簡單勞動”,孩子幹嘛只說不做?這則材料反映當今家庭教育中輕視孩子勞動的旨意。如果說陪伴父親老動是福,那麼幫父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會更幸福嗎?顯然,兩則材料共同立意:勞動創造美麗!
推而廣之,可以寫幸福的三要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愛人。等等。
如果從局部來立意,那麼,寫作角度就寬鬆了: 兩則材料講述了人生當中的兩種生活態度:一種是奮進向上,一種是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兩者都是在追求幸福,只是選擇最求幸福的方式各有不同。出題者對這兩種生活態度都給予了肯定。
如果單一寫我們應該奮鬥圓夢,我們應該多陪陪父母,那麼沒有顧及兩則材料的共同點,我認爲不怎麼切題!(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它被天邊的彩雲所吸引,奮力飛騰,寒冷、飢寒、風雨都無法阻止它,它毅然決然的向上飛,飛上高山之巔,它已經精疲力竭,傷痕累累,一個聲音問,值得嗎?天地蒼茫、彩雲繚繞,它內心充實而滿足,喃喃的答道:我願意!
父親的書桌對面有一把小椅子,兒子坐在那裡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報的父親,父子倆沒有說話,靜靜相對,兒子望着父親,祥和的面容,心裡充溢着寧靜的幸福。父親,您辛苦了,能這樣陪陪您,我真的很願意。
根據上面兩則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和議論文。
【四川卷】
題目簡潔明瞭,沒有任何附加,材料拋出“平衡”這一概念後,用具體的生活現象加以詮釋。是一種典型的開放式作文,雖然看上去很平淡,其實要有一定的生活底蘊和思辨能力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從材料列舉的這些現象來看,“平衡”實際上就是處理好“重”與“輕”、“忙”與“閒”、“行”與“停”、“生無所息”與“生有所息”這樣的關係。這些關係反映出的,既是生存理念、生活法則,又是哲學道理。這個題目很好地打通了生活與哲學的森嚴界限,使考生既可以從“形而下”來感受,也可以從“形而上”來思考,從而有利於不同體裁的寫作。
還值得肯定的是,命題人巧妙地通過“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一句話,來鼓勵考生多角度立意,鼓勵考生大膽創新。既可以按照常規立意,寫“過一種平衡的生活”,如婦女要注意事業與家庭的平衡,學生要注意學習與文體活動的平衡,各行各業要注意勞逸結合;也可以進行非常規立意,寫“想平衡,常常身不由己,不得不有所犧牲”、“平衡,但不能平庸,要在某一方面尋求突破”、“生活在失衡與平衡之間”、“失衡中見出偉大”,如特殊行業特殊職業者(譬如警察、鐵路司機、極地考察者)常常犧牲了與家庭團聚的機會。
這種類型的題目看着容易下筆難,難在什麼?難在自由無限,難在角度難定。從題面上看,這又是一個談人生的題目,不過,可以選擇具體的事件,揭示某一種生活的的道理;也可以寫一篇議論文,談保持生活平衡的重要性。比如學習與工作的平衡,生活與工作的事平衡,責任與權利的平衡,情感與理智的平衡等。(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有人說:過一種平衡的生活——比如學些東西,想些問題,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畫畫畫兒……
針對這種說法,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請根據以上材料,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1、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2、不得抄襲,不得套裝;3、用規範漢書書寫。
【湖北卷】
此試題新鮮創意,要求較強思辯能力,但不嚴謹。裝牛奶也有很多圓盒子;裝酒也有很多方瓶子;裝礦泉水也有很多不規則瓶子。圓瓶子也有套圓盒子,方瓶也有套方盒的。我擔心較真的孩子跑題。立意最好是尊重人的差異化,實現方與圓的和諧,構建五彩斑斕人生,實現每個人各是特色的人生夢,從而實現中國夢。
從材料的編寫角度來看,例談方圓器具的前面幾句話並不重要,關鍵的是後面兩處:“方圓之間,各得其妙,古詩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和“人生也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也是命題立意所在。第一處立意,關鍵詞是“異”,可選方亦可選圓,由此聯想開來,可寫世界是由多樣性構成的,尊重個性,尊重差異,可寫喜歡方正人生,可寫喜歡圓通人格。第二處來立意,關鍵詞就變成了“上善”和“任”,表示一種像莊子一樣的與世無爭的處世智慧和像東坡居士一樣的隨緣自適、任天而動的生活態度,這樣就不能只是方或者只是圓,而是或方或圓隨遇而定,於是這就不是簡單的“個性”、“差異”的問題了,而是無個性、無差異的問題了。也就是說,既然命題人把“人生”定位爲“上善若水”,那麼最完美人生就應當像水一樣具有包容性、隨意性了。
根據不同兩處所作出的兩種立意,雖然分開來都在理,但放在同一則材料中,就使材料失去了核心話題。沒有話題核心,從材料的編寫角度來看,是命題人思維紊亂的結果,也是語言表達不清晰的結果。(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你注意到了嗎?裝鮮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裝礦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圓瓶子,裝酒的圓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裡,方圓之間,各得其妙,古詩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要抄襲。
【江西卷】
江西今年的考題,人人都有話說,而且不容易跑題。面對這三難,作爲學生當然是要端正態度,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盤照收。應當採取一分爲二的態度。比如說,你天生喜歡,你就認真的學習,鑽之愈深,收穫愈多,所謂的難,都是對於那些不是特別的熱愛的人而言的;但是我們不提倡爲了學習而學習,爲考試而學習,食而不化。特別是對普通教學,可能適應的減少相關科目的數量和比重,讓他們不像現在這麼重要,搞得人人都擡不起頭,從而減少學生負擔,增加學生學習其它科目的時間和興趣。
有人以爲江西卷作文題讓考生體驗或思考的對象很簡單,所謂“奧數、英語、周樹人”不就是基礎學科——語數外嗎?顯然,這樣的看法是膚淺的。其實,“奧數、英文、周樹人”中的任何一個,在當下的中國都是一個年年在說卻總是說不完的熱點話題。年年在招生,年年在談奧數,奧數成爲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不僅所有中國學生幾乎在所有學習階段都要學英語,而且在職人員評職稱、晉級都要考英語,這樣的現象一直受到人們的熱議。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對於閱讀周樹人作品的經歷,各有各的體驗和思考,而社會各界對於新教材刪減周樹人作品的現象,在最近更是爭論不休。考生針對“奧數、英文、周樹人”中的自己最熟悉的任何一點或者兩點、三點,可以進行反思和批判(談“怕”),也可以表示自己的贊同和擁護(談“不怕”或者“喜歡”)。這個題目,非常貼近考生生活實際,可考查出考生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思考力。“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引導考生關注生活和社會熱點現象,這樣的命題導向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命題人在材料的陳述中最大程度地釋放善意。一方面給機會考生作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對三個文化現象可全寫,可寫其一,亦可寫其二,另一方面積極鼓勵考生大膽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可寫“怕”,亦可寫“不怕”,甚至寫自己“喜歡”。(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生有三怕,奧數、英文、周樹人”成了校園流行語。實際情況是,有些同學有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學不但不怕反倒喜歡。
你對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歡)有何體驗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寫記敘文或議論文。(2)不得透露個人信息。(3)不得抄襲,不得套作。(4)不少於700字。
【福建卷】
材料是詩歌類的,字數不多,文字不深,蘊涵的道理深入淺出,閱讀不存在什麼難度。簡潔明瞭,文彩飛揚,既考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也考學生的現實認知能力。作爲一道關係型的材料作文題,顯得非常典型,因爲隱含的關係單純明確,頭緒並不複雜,容易把握。關係原型是“天宇”(或“夜空”)與“地球”(或“地層”)。前者在上,可以“仰望”;後者在下,可以“深深地扎進”。究竟應該仰望“夜空”,還是應該扎進“地層”?詩人選擇成爲“一段樹根”而非“流星”,因爲擔心“無依無附”而離開地球。無疑詩人傾向於“下”。考生可以從關係原型走向關係同構:自由要有制約;作家的想象不能離開生活基礎;理想必須附麗於現實;領導幹部的宏偉規劃和工作藍圖,應該建立在調查研究基礎上;與其在辦公室唱高調,不如紮紮實實地下基層、走基層;領導的眼光不能朝上看,要朝下看,朝羣衆看……
當然,詩人的做法可以引起考我們的同情、讚賞、支持,但是不是也可以被我們辨證地反思——既不做“樹根”,也不做“流星”,而做既能在高處而又不失約束的“樹梢”、“山頂”?
從詩歌的內涵看,就是我們要有根,沒有根就容易飄飛,有了根,我們就能紮根地球,不容易飛走。作爲中學生,我以爲可以結合要多進行社會實踐,要深入生活,要學會吃苦耐勞等方面寫作,當然也可以從學習要注重基本知識,不能好高騖遠等方面展開。這也是入題容易出彩難的題目。(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陣驚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會變成流星,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哦,不能!爲了拒絕這種“自由”,我願變成一段樹根,深深地扎進地層。
上面的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或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標題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廣東卷】
2013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繼續了去年的命題思路仍爲新材料作文,總體銜接平穩。從所給材料的形式看爲多則觀點型,這點與去年的形式也基本相同,這與考前老師學生的備考基本符合。多則觀點材料的作文在審題提煉觀點時,可以採取“求同追異”的思路進行,先對所提供的各則材料(觀點),先逐則分析、再比較、後綜合找出共同點,材料從富翁的行動和三家的不同態度看,他們共同的話題是關於“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們的審題立意中重點要談“捐助”(或幫助),這是“求同”。另外我們還要“追異”,因爲有三家對捐助不同的態度: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絕,考生可以針對任意一家的態度來寫,還可以選取其中兩家的對比思考。比如:幫助與面對幫助,捐助與面對捐助,理性面對捐助,捐助與施捨,愛心與信任,愛心與感激,獲得與回報,熱心的價值,不受嗟來之食等,但防止寫成“富裕與貧窮”“如何致富”“關於慈善事業”“貧困家庭的夢想”“同情困難家庭處境”等這樣大而空或有離題嫌疑的文章。當今,捐贈者,行善者,受捐者,慈善機構都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二則,行善者如何行善,受捐者如何受捐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反應的是社會道德,法律法規的問題,反應的也是這個時代的光怪陸離;三,無論是從行善者還是從受善者的角度,都可以寫出帶有一定道德倫理性質的文章,學生運思和用筆的空間很大。這道題從受捐者的角度着筆,進行關於如何接受別人的幫助方面的議論相對容易,但是很老舊;如果從捐贈者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進行社會慈善活動着筆,就會顯得別開生面,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後者的寫作難度顯然要大於前者。
可惜的是,材料把值得考生探討的話題,直接設置成了三個選擇性的答案:A.感激,並接受捐助;B.接受捐助,但要償還;C.感謝,但拒絕。寫記敘類文章,可選任擇其一來編故事,寫人物,想場景;而寫議論類的文章,看來只有“小心求證”的份了,而失去了“大膽假設”的機會了——選擇的餘地多,並不代表獨立思考的機會多。(冠華作文網、作文輔導網)
【原題】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爲人慷慨,熱心於慈善事業。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爲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着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爲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點評專家:冠華作文網總編輯 陸法軍
廣東佛山高明紀念中學高級教師 高 勇
河南省開封市第五中學高級教師 李念軍
滿南省婁底市新化一中高級教師 高星雲
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學校高級教師 顧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