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碳費政策要務實 而不是扼殺企業生機!
▲ 環境部8月29日正式公告碳費三子法,宣告臺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圖/記者許敏溶攝)
● 林柏維/水泥業永續策略研究員
2024年即將進入第四季,在環境部積極的推動下,臺灣今年總算將完成碳費政策推行的準備工作、正式於明年施行,而現在全國製造業都睜大着眼睛在看碳費費率最終將如何定案。9 月9日召開的第5次碳費審議會中,碳費委員們建議碳費一般費率應該在300~500元區間,因此臺灣碳費政策只剩下優惠費率的雛形尚未出爐。
回顧過去產業界與環保團體在碳費費率上的提議與角力,工總依據產業調查結果,希望一般費率初始值能設定在100元,循序漸進往上增加,而環團代表之一的臺灣氣候行動網絡則主張應至少500元。由此觀之第5 次碳費審議會的結果無疑更加傾向環團立場一些。臺灣碳費政策制定時間相對國際趨勢晚,得以參考各國碳定價政策,設計出更嚴謹的子法配套規則,現在又訂出偏向環團的高額初始費率區間,說臺灣碳費政策是全球最嚴格的碳費政策也不爲過。
環團乘勝追擊 產業備感壓力
▲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總監趙家緯。(圖/記者許敏溶攝)
當產業界、智庫單位和立法委員都擔心審議會建議較高的初始費率區間,提出可能產生綠色通膨疑慮時,身兼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的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總監趙家緯卻於9月8日發文譏諷:「呼籲各方學者受訪時,請本於數據分析,而非感覺,請愛惜羽毛。」更抨擊沒有考慮到優惠費率,是「硬扣綠色通膨,悖離實情。」
將綠色通膨貶爲一種無憑無據的感覺,是趙委員慣常的手段,事實上這一輪產業界會提出綠色通膨的憂心,是因爲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綠色轉型會推升通膨壓力,未來CPI年增率2~2.5%恐成常態。
雖然各家研究模擬數值不同,但明明是有憑有據,趙委員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卻刻意曲解,以圖影響碳費政策走向。9月9日碳費審議會後,趙委員乘勝追擊,與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雨璇共同撰寫〈廉價碳費 拖累綠色競爭力〉一文,抨擊代表產業界的工總跟商總爲排碳巨嬰,更說經濟部的保護會拖垮我國綠色競爭力。
▲ 趙家緯向來是減碳政策的鷹派,任何反對高碳費率的聲音,都變成他筆下的一行「排碳巨嬰」。(圖/記者林敬旻攝)
趙委員向來是減碳政策的鷹派,他或許飛到世界各地參加過許多國際淨零減碳會議,瞭解國際淨零碳排趨勢和做法,但在他的政策倡議中,卻看不見對受碳費影響企業的考量,和臺灣普通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疑慮。任何反對高碳費率的聲音,都變成他筆下的一行「排碳巨嬰」。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制定碳費政策的態度 應務實而非「愛惜羽毛」
從產業界角度看來,趙家緯委員「愛惜羽毛」的態度並不令人意外,趙委員或許重視自身的公衆形象,只是比起個人的名譽,更多人關心的是臺灣在淨零轉型的巨大挑戰下如何均衡未來整體發展,企業界和成千上萬的從業者面臨的是切實的生存挑戰,而不是如何維護形象的問題。
然而趙委員似乎從不在意,他沾沾自喜地在臉書貼出〈廉價碳費 拖累綠色競爭力〉,表示結尾出自他的手筆:「工總跟商總代表埋怨碳費將增加其經營成本時,卻未意識到過往由於油電價格補貼,其事實上享有排一噸碳高達臺幣1,000元以上的補貼。當前每一噸新增的排碳量,都會加劇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外部成本相當於每噸5,700元以上。碳費的課徵只是矯正這歷史性不公平的第一步。不應一方面高喊ESG,另一方面卻抵抗合理碳費的推動。經濟部也不應再保護這些排碳巨嬰,拖累臺灣綠色競爭力。」
▲ 臺灣本身高度倚賴能源進口,而主權爭議也墊高貿易成本,這是政府補貼油電價格的原因。(圖/記者湯興漢攝)
主張油電價格補貼是「歷史性不公平」的論述,完整表達趙委員對臺灣產業的認識之偏狹。政府補貼油電價格是因臺灣本身高度倚賴能源進口,而且臺灣的主權爭議也墊高貿易成本,這一政治環境對臺灣人民造成絕大的「歷史性不公平」,所以纔有油電價格補貼與其他產業優惠。
此外,日韓等國同樣也有燃料價格補貼政策,臺灣產業界的訴求,僅是在考量各種補貼、優惠配套措施後,臺灣的「實質碳費」費率不應該超過貿易競爭對手國,產生自己造成的人爲不公平競爭因素,企業低碳轉型需要的是用時間換取空間,如果因爲初期費率壓力過大導致營運困難、甚至倒閉,那也不用討論減碳了,政府要推動的應該是永續、低碳的綠色經濟成長,而不是強調徵收高額碳費、扼殺企業生機的經濟衰退。
趙委員和環團們可以繼續「愛惜」他們的羽毛,高喊符合環保價值的道德口號,但在現實情境中,沒有餘裕愛惜羽毛的臺灣企業主和員工們,必須直接面對碳定價政策帶來的營運壓力和風險。臺灣的碳定價政策不應被簡化爲以碳定價費率高低定義的「綠色競爭力」爭論,而是要全面考慮各產業的實際情況。業界並不反對環保措施、碳費政策,也希望在政府的協助下儘快進行低碳轉型,化危機爲轉機、創造「綠色成長」,而不是爲換取減碳成績單而扼殺了經濟成長的機會。
▲ 政府要推動的應該是永續、低碳的綠色經濟成長,而不是強調徵收高額碳費、扼殺企業生機的經濟衰退。(圖/翻攝彭啓明臉書)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