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軟件對中國人學英語真的有用嗎?
▶▶軟件,不是人,而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關鍵,離開了人,語言幾乎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間了。
▶▶軟件對於學習語法規則、構詞法規則,都不太靈光。規則的關鍵就是能夠演繹,可以舉一反三。而軟件的強項卻是計算。
(作者原文>>)當年上學時,系主任說的我們需要發明藥,“動詞藥”、“名詞藥”等等,吃了就會外語了。隨着電腦軟件的盛行,加之開發者的吹捧,讓人們彷彿發現了學習英語的制勝法寶,但是,奇蹟並沒有出現。
電腦軟件本身少了人的交際,已經註定了它不能解決語言的問題。
英語軟件渲染的“互動”,其實就是典型的“電子互動”,是使用者可以在電腦上有選擇地點擊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已,不存在人腦之間的智慧互動。人跟機器“互動”時,通過語言達到交際目的的關鍵部分不存在,想真正學會語言是不可能的。
還有,軟件渲染的是幫助人們“像學母語一樣學外語”,這就是不懂第二語言習得規律的表現,可是卻偏偏能夠迎合普通大衆口味,對人們很有誘惑力。
在具體處理上,所謂像母語一樣學外語,就是迴避母語翻譯。第二語言習得怎麼處理跟母語的關係,是一個巨大的課題,而且非常明確的一點,母語的“正遷移”是學會外語的第一利器。
就像軟件的“識別聲音”號稱每一個音都有過百萬的語音取樣,然後計算合成出一個軟件可以接受的“準確”讀音。其實,從語音習得的 專業角度看,並不太靈,至少效率是不會高。這裡有兩個層次的考慮。
第一,語音準不準,人類大腦是在是否能夠完成交際的情況下做判斷的,比如有的人普通話口音很不準,或是英語帶有明顯的漢語口音,但是交際能夠有效完成了,就夠了。用計算合成的“死”標準去衡量,學習的“投入產出比”會很低。
第二,對於外語語音的學習,一是靠模仿,二是靠教學。模仿得有一個前提,就是耳朵裡先要能聽得出來,而很多母語裡沒有的音,學習者是聽不出來的,再怎麼模仿都沒有用,這是爲什麼哪國人一開口說英語,行家都能聽得出來的原因。
有效的教學,是抓住母語“干擾”的系統特點,讓學生能夠意識得到、聽得出自己不準的音,進而通過掌握髮音方法而能夠有意識地發出正確的音。
從這兩個層面看,軟件正音,能模仿多少靠學習者個人,有效教學的因素也不存在,所以基本上就是外行設計出來的東西。
可是,如果軟件真的作用甚微,那麼它那麼大的銷量哪裡來的呢?深入分析一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個因素,而這兩個因素,都跟第二語言習得沒有太直接的關聯。
颱風來了,你把一頭豬放在風口,它都能飛上天去。在數碼時代,誕生了很多英語學習軟件,它們拼命做廣告、拼命宣傳、拼命渲染,然後拼命開發新產品,說白了,就是一個藉着IT風力扶搖直上的發展模式,它的內容並沒有什麼真東西。
美國的公立學校和義務教育制度就是一個有效地體系,軟件在這個方面就很符合教師和學校的需求。
我兒子現在的小學,英語(母語)閱讀教學使用兩套軟件,數學用一套,打字用一套,都是學校或學區統一“團購”的,他班上的老師還在使用一個免費的德育/行爲管理軟件。學校和學區這樣的大戶,自然也是軟件推銷的主攻方向。因爲現在兒子學校英語學習者比例很大,對應於這個羣體的一些撥款要專款專用,學校拿出來的預算方案之一,就是團體購買“羅塞塔石碑”的英語學習軟件。軟件和網絡教學在今後學校裡的分量越來越重,怕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