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以前的功能機一樣,燃油車時代要結束了?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此消彼長,帶來國內汽車生產格局改變,讓人聯想到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得益於技術的發展,更強大的通訊功能,以及豐富的互聯網功能和娛樂功能等,智能手機成爲更多消費者的選擇。正如車市正在呈現的變化。
乘聯會發布的一組銷量顯示,今年4月1日-14日國內整體乘用車市場零售51.6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26萬輛,同比增長32%,滲透率達50.39%。
這一數據引發業內關注。儘管月度數據暫未統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定義也略有差異,但前者首次超過50%的背後原因仍值得探討——新能源乘用車擠壓了傳統燃油車哪一細分市場的份額,哪些因素支撐了其增長?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目共睹,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持續快速增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滲透率達到31.6%。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連續九年位居世界前列。
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 10年市場滲透率才突破了1%。從2016年到2019年,三年多的時間,滲透率提到了5%。從2020年起,中國新能源的滲透率連續兩年實現了翻倍增長。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提前兩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報告《駛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與展望》預計,203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有望接近70%。
圖/IC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傳統燃油汽車構成了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在乘用車市場,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正面競爭,以更快的產品迭代優勢或同價位更高的配置,搶佔合資品牌燃油車份額。
2018年至2022年間,鈴木、雷諾等六家跨國公司撤離中國。2023年,三菱又宣佈結束與廣汽的合資。合資品牌“躺贏”時代終結,頭部自主車企迅速崛起。
2023年,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2169.9萬輛,其中燃油車1396.3萬輛,同比下滑約6%;新能源乘用車零售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在2023年車企零售銷量榜前十名榜單中,上榜的五個合資品牌除了一汽大衆和一汽豐田外,其餘三家銷量均出現下滑。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自主品牌銷量均實現了銷量增長。此消彼長間,自主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優勢更加明顯。
中國必將誕生世界級品牌
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我國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爲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借力新能源汽車的變革浪潮,中國汽車品牌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正逐漸改變汽車市場的品牌格局。
今年初,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汽車公司。
更有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銷量前十大車企中,中國車企有望佔據多個席位。
圖/IC
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中國汽車品牌正從追隨者發展成爲電動化轉型和數字化智能化創新的引領者,憑藉體系化和代際化優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得到更多消費者認可,曾對高價望而卻步的消費者也開始躍躍欲試。
今年伊始,新能源汽車“電比油低”的策略成爲車市加速油轉電的重要標誌。而銷量規模化的快速發展,則讓企業在盈利、戰略、時間之間找到平衡。
在新能源汽車給汽車工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下,車企加速國際化步伐,中國汽車品牌和中國汽車工業正越來越被世界所認可。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2%,創歷史新高;增速遠超傳統燃油車,佔汽車出口總量的24.5%。新能源汽車正逐漸成爲中國汽車出口的新動力。
與此同時,在頭部自主車企的推動下,產品競爭優勢和品牌溢價的大幅提升,正改變海外用戶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印象,中國車企真正有了在海外市場與其他品牌“掰手腕”的勇氣和實力。
新能源爲中國汽車提供了全新的機會,未來中國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汽車品牌。
文/劉暢
編輯 趙方園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