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固態電池將大規模裝車,燃油車真的要結束了嗎?

新能源車的普及,讓出行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

續航焦慮、充電時間長、甚至偶爾的電池起火新聞,實在讓人心裡犯嘀咕…

不過,現在似乎有了破局的希望。

據最新的報道顯示,廣汽、豐田、LG等巨頭正計劃在2026年,實現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

按照這一計劃,是不是意味着燃油車要完了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件事。

提到這個問題,從固態電池的優勢來看,油車的確是撐不住了。

先從續航能力說起。

衆所周知,普通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大約在150Wh/kg左右,而固態電池可以輕鬆超過400Wh/kg,甚至接近720Wh/kg!

這意味着什麼呢?

簡單來說,同樣一塊電池,固態電池能讓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翻倍,動不動就能跑個1500公里,

這也意味着,電車不會再因爲“電量告急”而滿城找充電樁。

當然,不僅是續航水平的問題,充電速度也會很給力。

因爲傳統鋰電池快充時會產生大量熱量,不僅降低電池壽命,還存在安全隱患。

而固態電池因爲沒有液態電解質,不僅耐高溫,還能承受更高的電流。

換句話說,充滿電的時間,可以從半小時縮短到10分鐘——幾乎跟加油差不多快了。

想象一下,一輛續航1500公里的純電動車,充電10分鐘就能跑1000公里。

你說,有這種車了,誰還會去買燃油車呢?

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性也得到了飛躍。

因爲之所以傳統鋰電池容易起火,原因就是液態電解質不穩定。

而固態電池徹底取消了液態成分,就算短路、撞擊,電池也不會發生劇烈反應。

續航無憂、充電更快、安全性更強——光憑這些優勢,燃油車看上去確實沒有多少活路了。

然而,故事的另一面卻沒這麼簡單。

因爲在固態電池看似“完美”的光環背後,還有很多難題,我們不得不提。

首先,就是電池成本的問題。

說白了,別說固態電池了,連液態鋰電池的成本,都讓不少人直呼“吃不消”。

以一輛搭載100度電池的電動車爲例,目前這樣的車,幾乎只存在於20萬以上的中高端車型中。

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光是這一套電池組,就能佔到整車成本的30%-40%。

如果換成固態電池,成本還要更高。

譬如有人就做過,固態電池的製造成本,可能是現有鋰電池的4到5倍。

那你說,這樣的車得賣多少錢?絕對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絕非是誇張的修辭手法,拿蔚來汽車上那個150度的半固體電池爲例,成本就高達30萬了。

如果換成純固態電池,電池成本可能會飆升到50萬——就這個價格,普通消費者根本接受不起!

當然,成本的問題並不是不可解決的。

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可能會逐步降低固態電池的價格。

但至少在未來幾年,這條路並不好走。

歸而言之,不能讓普通消費者買得起這種電池,就不要談替代燃油車這件事。

此外,不談成本的問題,基礎設施的參差,也決定了純電車還有很多路要走。

簡單點說就是,不要認爲中國的電費便宜,全5ay.kanto-cr.com球的電費也是如此;

也不要認爲我們有300萬個公共充電樁,全世界只會更多…

並不是這樣的!

以德國爲例,家用電費高達每度0.4歐元(摺合人民幣約3元),在家充一次電可能比加一箱油還貴。

再看看美國,雖然電費相對便宜,但高峰時段的充電價格動輒翻倍。

還有些地方,例如加州,因爲電網負荷問題,充電站經常限流甚至停運。

這還是相對發達的地區,那些發展中國家,甚至欠發達的國家,只會更糟糕。

因爲他們其他方面的事情都不健全,怎麼可能爲了電車的發展,去建這麼多充電樁,搞基礎設施的升級呢?

所以,談固態電池出來,立刻替代油車,真的還爲時尚早。

總而言之,固態電池的出現,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方向,但未必是燃油車的“終結者”。

因爲技術再強,成本和配套的問題擺在那裡,並不能一蹴而就。

真正能替代油車的,可能是插混這樣的車型,因爲它能滿足兼顧兩種場景下需求。

說白了,有電時,可以用電;沒電時,還可以燒油——不用爲基礎設施所困擾。

再加上油耗遠比純油車低,所以,它們或許纔是純油車的“終結者”。

對此,大家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