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鴨霸國會的時代結束了
(圖/達志影像)
民進黨2024選舉,有多達10位現任立委連任失敗,包括曾任黨團幹部的鄭運鵬、劉櫂豪、羅致政等。當時就有評論預測,本屆民進黨黨團運作會因青黃不接而出現狀況。果然,從近期的8位綠委總質詢集體曠職的「遲刻魔」事件中,就一覽無疑。
該事件起因於綠委陳亭妃於下午的總質詢裡,因不知什麼比一個會期才只有一次質詢行政院長的機會更重要的事,臨時將口頭質詢改爲書面質詢,造成後續全部立委趕場不及,全數跳號。
綠營明面上將責任怪罪於院長韓國瑜,但從議事規則來看,由於在場沒有任何立委可提程序發言,請求休息,來暫緩韓依照《立法院議事規則》第29條,唱名3次不在場視爲棄權的作法,因此實際上,造成多位綠委遲到缺席的關鍵原因還是在於民進黨現場並無任何黨團幹部、輪值委員來因應緊急情況。對議事質詢的偷懶、對監控議場動態的偷懶,正是造成這次綠委遲刻魔的關鍵原因。
而在立委個人表現部分,根據TPOC臺灣議題研究中心從2月1日開議至今的聲量數據,前十大立委入榜,國民黨4位、民進黨4位、民衆黨2位,綠營表現看似合理。但從聲量好感度來看,黃捷0.49、王定宇0.36、吳思瑤0.23、柯建銘0.22,4人平均0.32。反觀國民黨羅智強0.61、韓國瑜0.6、徐巧芯0.36、傅崐萁0.27,平均0.46。顯示綠營在聲量好感度部分,確實輸藍營一大截。
在議事程序上接連出包,整體網路評價也表現不佳,可以說讓過去8年擁有行政權,及在立院挾着人數優勢,無往不利的民進黨跌了一大跤。過去在野時期,民進黨曾靠着強力議事攻防成功獲得執政權,反倒是國民黨,因爲長期執政,即使在野,卻時常被評爲不會當在野黨、過於溫吞不夠有力。
如今風水輪流轉,國民黨在野8年後養成一批從幕僚、基層出身的民代,展現強力的監督力度;民進黨則由於長期用人數優勢來輾壓,缺少深層次的議事與輿論攻防,如今在立院淪爲少數後,呈現攻防失據的情況,開議至今多次陷入被動守勢,獲得負面高聲量。
更重要的是,被喻爲「永遠的總召」,最熟議事攻防的綠委柯建銘,包括總聲量第6、好感度最低的表現,已失去運籌帷幄的功能,而必須要自己跳火線,衝鋒陷陣,從總召變成「衝組」。從柯變成陳其邁、段宜康,其實就反映出當前民進黨團分工失能、缺兵少將的困境。
面對藍白在野陣營的嶄新戰力,綠營在立院步步退守的表現,無疑宣告從黨外、在野到完全執政,民進黨縱橫國會的時代已然結束。(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