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房事,曾國藩花掉一年工資
文/路sir
本站教育授權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眨眼,又到了月初這個最折磨人的時候。
工資還沒發,然而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花唄借唄信用卡的還款日也快到了,要是交房租的日子在月初,那真的是給幾條命都不夠你撞牆。
說到房租,很多人馬上就會進入委屈模式:要不是租房,我都攢下好大一筆錢了!
但是對於一線城市的“漂族”來說,“買房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只有靠租房才能勉強度日這樣子”。
最近剛好是畢業季,大夥兒對於“租房難”這事兒的感觸就更深了。地段好的忒貴,好看的離公司遠,價格適當的戶型奇怪,要找到合心意的簡直難於登天。
不過要路sir我說呀,身處這個時代,租房可能還真不是那麼難的事。
專欄作家李開周曾作過研究:中國歷史上至少有四個時期鬧過“房荒”,其中包括唐朝中期、南宋前期、民國時期。
而因爲各種原因主要是沒錢而租了大半輩子房的名人,並不在少數。今天路sir就帶大家看一看,歷史上都有哪些租房苦主。
唐:
租房大不易
在過去,古人爲了更好的生活和發展,也會選擇“進城打工”。不過他們的出頭路子比較單一,大都選擇“上京趕考”。
千里迢迢來當官,“住哪兒”當然是第一個要解決的大問題。
唐朝詩人白居易,初到長安拜訪文壇前輩顧況的時候,對方就曾調侃“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結果這一句神預言居然成了真,白居易硬是在京城租了18年的房。
這事說來話長。32歲那年,他進了秘書省做起校書郎,每天勤勤懇懇編稿子,一個月拿16000文工資,相當於現在的月薪8000。
看起來好像很多是不是?但即便是在現在的首都,這水平也只夠平時的開銷,壓根攢不下什麼錢。不過他一個人沒啥講究,就在偏僻的長樂裡租了一個亭子住下了。
年輕時顧着跟好基友李紳、元稹喝酒聊詩吃喝玩樂,上了年紀想把母親弟弟接來身邊住,才發現自己那點積蓄壓根買不了京城裡的房。
沒辦法,白居易只能在陝西渭南農村買了套房給家裡人,自己繼續住京城的出租屋,隔10天騎個馬回家探探親。
什麼概念?差不多是在廣州上班的你,買了個東莞的房。這特麼有啥用(微笑)
要命的是,那時候你不升職就沒得加薪。於是小白同志努力考公務員,在地方和中央之間被調來調去,還當過蘇杭等市的市長。工資越來越高,期間租的房子越來越好,但他始終無法在長安買房定居。
公元821年,白居易終於在長安買!房!了!可是他也快50了。也難怪他會有此感慨——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翻譯成人話就是:沒房的我,還不如一隻蝸牛。
不過白居易好歹是個官,熬個幾十年,買房還是有希望的。
藍領人民就沒那麼好運了,有些人屋裡“唯几案繩牀而已”,堪比小龍女的古墓;老百姓的住處“四鄰局塞,半空架版,疊垛箱籠,分寢兒女”,比現在的城中村還艱難。
如果白居易是一隻蝸牛,那廣大底層人民可能只能當螻蟻了。
宋:
著名男子天團“唐宋八大家”中,蘇洵父子三人佔了半壁江山,可是文學造詣不能當飯吃,這幾位一輩子跟房死磕,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老爹蘇洵開竅晚,年輕時科舉考不中,結了婚一把年紀還忙着遊山玩水,52歲纔在老朋友歐陽修的舉薦下到京城汴梁當起了校書郎(你看看人家白居易),這之前一直在家啃老。
那會兒,蘇軾蘇轍早就考上進士了。可是沒法子,父子三人剛進京闖蕩,只能靠租房度日。
更要命的是,蘇洵當官沒幾年就因病去世了,根本沒給兩兄弟留下多少積蓄。
不過買不了房,也怨不得蘇洵:你看看你歐陽修伯伯,不也是在公租房裡住了17年?
靠不了爹,那靠個人奮鬥能不能行?
可惜了,蘇軾的官場生涯相當波折。今天還在京城,明天就調到杭州,後來多次被貶,一直居無定所,自然也沒法考慮買房的事。
後來兒子要結婚,蘇軾都拿不出錢給孩子買婚房,娃的叔父蘇轍也沒房產,小兩口只能去父親的老友範鎮家裡借住。
結個婚都要去別人家落戶,你說這得多憋屈?!
蘇洵蘇軾爲房事所苦,到蘇轍這兒也沒轍。他在《閉居五詠其四買宅》中寫道,“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爲言。東家欲遷去,餘積尚可捐。”
蘇轍到老了都還沒買房,兒子們怨聲載道。沒法子,他咬咬牙在汴梁兩百里外的許昌買了房,之後不斷擴建,終於讓一家老小得以安頓,不過一生的積蓄也花光了。
那時候,蘇轍已經70歲了。而距離他走到人生的終點,只剩3年。
清:
光租房就能花掉一年工資
中庸派成功人士曾國藩,總該家財萬貫豪宅成片了吧?
不存在的!進京當官的前13年,他一直都在租房,前前後後搬了8次家。租期最短的一次還不到一個月,只因爲夫人嫌風水不好,後面兩個月還不宜搬遷這是想要逼死誰。
那時候的京官租房,要住得體面,要靠近單位,要講究風水,流動性還高。這幾個特點,曾國藩算是全佔了。
一開始曾國藩一個人住,一年租金33.47兩。按一兩銀子值一千塊算,房子月租接近2800元。
後來一家老小都來投靠,開銷突然變大。吃穿出行要錢吧?請僕人要錢吧?這一花起來,就用掉了足足800兩。
可是,曾國藩當時一年的俸祿才125兩啊!
第二年,曾國藩換了個大房子,一年租金就要160多兩。再回頭看看他的工資,你就知道他的日子有多不好過了。
外債欠了一堆,還想攢錢買房?那兩年,曾國藩差點連回老家過年的錢都沒有。
不過日子還是要繼續過。曾國藩官職越做越大,家裡又添了娃,房子也得往大了換。而房子的月租,也從四千文一路漲到三十千文(約合人民幣兩萬多)。
當時買房有多難?1880年,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進京赴任,託朋友幫他買個房,一次性寄了2000兩(約200萬元人民幣)經費。
要知道,曾國藩足足花了6年,才還上之前借的總計1000多兩銀子,平時還經常舉債度日。你讓他怎麼拿出這筆買房的鉅款?!可不得老老實實租房住麼……
民國:
廣州房價遠超北平
大家應該都看過有關舊上海的影視作品,其中絕對少不了的就是黑幫火拼的場景。
其實這些黑幫都忙着做生意,沒什麼時間打架。但當年的小偷綁匪其實並不少。
魯迅在上海待了10年,始終是個房客。從最早的石庫門社區景雲裡,一路搬到高檔別墅社區大陸新村,不爲別的,就因爲他曾在家裡欣賞了家門口的一場槍戰。你說刺激不刺激?
租客們擔心安危,房東也怕惹禍上身。那時候,要不是情侶或夫妻,就很難租到房。
咋的,歧視單身狗?
當時人們普遍認爲,單身男人可能是小偷,單身女人可能是娼妓,幾個大漢可能是羣匪,只有一家老小能讓人安心。所以當時,很多單身男女都會搭夥租房。畢竟找人擔保還得出錢,麻煩得不行。
即便你找到伴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也不一定找得到房租。
當時流傳的段子說,如果發現有人落井,第一件事不是救人,而是問清楚他租哪,然後趕緊找他的房東,告知對方租客快死了,然後自己把房子接下來。
爲啥?因爲租房實在太貴啊!爲了生計,窮苦老百姓只能搭窩棚住宿。
而不同的地區,房價也大不相同。
別看現在北京一片繁榮,民國時期的經濟那叫一個落後。當時2000塊大洋能賣半畝地的中型四合院,10萬塊能買下50畝的清王府。
但在廣州?對不起,你只能買一座不到兩畝的花園洋房。誰讓當時那麼多華僑過來投資,讓工商業那麼發達,把房價給炒上去了呢?
當時的一個廣州大學生,如果畢業後當公務員,工作兩年後還是得拿三分之一的薪水來租很普通的房子,甚至要合租。好像跟我們現在也差不多?
不過當時買房的人並不多。一是因爲戰亂;二是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中,買房=分家,賣房=“破家”,是非常丟人的一件事。
所以說,中國城市居民其實並沒有“熱衷買房”“拒絕租房”,買房的“傳統”是最近四五十年內才形成的。(快去告訴你女票和丈母孃!)
——
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你所持的態度纔是最重要的。
郭沫若和梁實秋都曾在上海的亭子間裡租住過。郭沫若覺得房子隔音差、鄰里動靜嘈雜,日子簡直沒法過,更別提創作了。但在梁實秋眼中,這些動靜變成了充滿了煙火氣的小確幸,擁擠的空間裡都是生趣。
你看,思維稍微轉個彎,生活就能變得美好起來。
那麼,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感?不妨一起來看《拆掉思維裡的牆》。
來留言區聊聊
你租過最差的房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