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終生窮困潦倒的人,有一個明顯的特點
曾國藩善於識人,在寫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他向弟弟們傳授了很多識人方法。比如他在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一日寫給弟弟們的信中,就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識人方法。
那就是終生貧困潦倒的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
我們先來看曾國藩原話: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傲氣一增長,始終不會進步,只能是終生窮困潦倒無所進步。
在曾國藩看來,窮困潦倒的人,他們的身上最爲明顯的特點,就是身上有“傲氣”。傲氣不改,必定窮困潦倒。
這是曾國藩從他人失敗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此時的曾國藩,剛剛在仕途上經歷了一次輝煌的過程,他在道光二十三年,首次獲得升遷,就連升四級,從翰林院一名從七品檢討,升授爲翰林院從五品侍講,而且,獲得道光皇帝器重,曾到四川主持鄉試,成爲朝中新秀。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總結的人,他對窮困潦倒的人的特點總結,非常有意思:
此時的曾國藩,雖然還不算成功,但在大清王朝的歷史上,能連升四級的人,並不多。
曾國藩在沒有任何背景,甚至沒有任何政績的情況下,能連升四級,都與他的謙遜、上進有極大的關係。
曾國藩回憶自己獲得升遷的過程,認爲自己從來沒有怨言,即使曾經在科舉路上,多次名落孫山,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不斷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最終讓自己的學識不斷增長,從而有了獲得升遷的一天。
在曾國藩看來,一個人只要沒有傲氣,做什麼事情,都必定取得成功。
曾國藩在翰林院看到,有一些官員,一輩子也沒有獲得升遷,通過觀察,他發現這類人的身上,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恃才傲物。
當一個的心中升起傲氣的時候,要麼變得狂妄自大,把誰都不放在眼中,要麼怨氣很大,總是把自己的不幸與他人的責難等聯繫在一起,身上全是負能量。
這樣的人,在曾國藩看來,看不到他人的長處,自己自然也就無法長進了,時間一長,人際關係將變得異常差,沒有人願意幫助和扶持他,只能在窮困潦倒中度過一生。
曾國藩沒有傲氣,他是如何養成的呢?自然需要修煉,詳細的修煉方法,在《曾國藩心學》中有詳細講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
本專欄重點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爲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