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老蔣爲共軍讓路?鄧小平復出首仗西沙海戰秘聞
西沙海戰是毛澤東(左1)決策的最後一次戰事,也是鄧小平(右1)復出後的首場戰役。(圖/人民網)
近日中國大陸解放軍在西沙羣島進行大型軍事演習,引發美方在南海進行雙航母演習而呈兩軍對陣之勢,讓向來不受到注意的西沙羣島再度成爲媒體與國際關注焦點。西沙曾短暫被越南佔領,並因此與大陸於1974年發生一場大型海戰,最後越南以優勢兵力卻遭共軍擊敗,中共此後取得西沙控制權至今。當年傳言中共海軍增援艦隊南下西沙海域參戰時,曾與臺灣的蔣介石建立默契,讓路予共軍通過,最後證實這只是兩岸民間人士基於民族情感而形成合作對抗越南的美好想像罷了。
西沙位於海南島東南200多海里,因地處偏遠,與南海各島嶼一樣有主權爭議問題。1973年越南將西沙劃入版圖後,1974年初派兵佔領西沙主要島嶼永樂羣島、金銀島與甘泉島。當時正值文革末期,大陸國力貧弱、百廢待舉,鄧小平甫受毛澤東指示覆出工作,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越南佔領西沙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對越南的緊急作戰會議,傳達毛澤東指示要寸土必爭,但又不能使戰爭擴大,同時指示由葉劍英與鄧小平指揮西沙戰事。
西沙海戰時共軍以機動靈活的戰法,以小博大,重創了噸位火砲較強的越南海軍,獲得共軍首場對外海戰的勝利。(圖/環球網)
中共派出收復西沙的艦隊總噸數只有1600餘噸,火砲較少亦較弱,相對的越南總噸位高達6000噸,火力較強。但是共軍現場指揮官魏鳴森利用小船靈活特性,採貼近快速運動戰法,在2天的海戰中重創越軍,獲得解放軍首場對外海戰的勝利。
當時戰事爆發前,共軍安排後續由東海艦隊派艦南下增援,當時共軍曾擔憂,若取捷徑必須途經臺灣海峽,以當時兩岸軍事對峙形勢,南下途中可能遭到臺灣的國軍截擊,因此艦隊採砲彈上膛的高度戰備深夜通過,最後駐守馬祖、東引的國軍毫無動靜,共軍因此快速抵達汕頭與先頭部隊會合。此事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有文藝作品將這段故事描述爲毛澤東與蔣介石之間的默契,認爲是蔣心懷民族大義,才放手讓共軍通過,以一致對外地抗擊越南侵佔西沙羣島。此一說法經過許多媒體與網路轉述,成爲許多人信以爲真的秘聞。然遍尋兩岸相關解密史料,都未能獲得此說之佐證,顯見當時作者的敘述只是反映讀者與社會的期望,並非真有其事。
對越南的這場解放軍首場對外海戰不只鞏固了西沙羣島的控制權,也穩住了文革末期復出的鄧小平在軍方的地位,同時也埋下了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懲越戰爭)的伏筆。對越南的海戰鞏固鄧小平的軍權,毛澤東1976年死後的懲越戰爭則鞏固了鄧小平的政治權力,終至開啓了長達21年的鄧小平時代,也將大陸帶上改革開放及大國崛起之路。
西沙海戰證實了長年以來的理論,領土都是戰爭打來的,雖不見得完全準確,但其實也相距不遠,也就是要有軍事實力才能獲得或保住領土。此外,戰爭的目的也不一定是爲保家衛國,許多政權內部矛盾也經常利用對外發動戰爭的方式來解決,爲了未來兩岸和平與發展,希望這種狀況不要發生在臺灣海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