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臺海黃海2次遭美電子戰壓制 陸殲16D將扳平劣勢
殲-16D電子戰機很可能已多次參與進入臺灣西南方防識區的滋擾任務,目的是熟悉與模擬電子對抗環境。雖然是是舊款戰機改裝,其功能電子戰不容忽視。(圖/網路)
中共自9月首次在珠海航展亮相了殲-16D電子戰機後,這款戰機在對臺灣西南部防空識別區威嚇巡航中的作用愈趨重要。中共近20年來積極發展首款電子戰機,是因爲在1994年黃海與1996年臺海與美軍的2場對抗中遭到電子壓制,造成防空雷達與火控雷達癱瘓,經此2役積極研發電子戰機殲-16D,將以此扳平27年來對美空軍電子戰劣勢,未來臺灣空軍可能很快地就會體驗到共軍以電子攻擊的方式對臺施壓。
殲-16系列機型是今年4月首次在共機對臺威嚇任務中出現,因爲外型極爲相似,目前尚無法確定擾臺任務中的殲-16系列機型中有多少殲-16D。不過當殲-16D在9月的珠海航展首次靜態亮相後,在進入臺灣西南部防空識別區威嚇任務中出現的殲-16機型快速增加,其中很可能就有相當多是專攻電子戰的殲-16D型。
1994年的中美黃海對峙事件中,美國航母小鷹號(圖)戰鬥羣還派出電子戰機試探性干擾大陸沿海基地的雷達。這是中國首次遇上電子戰壓制事件。(圖/美國海軍)
以國防部發布的訊息來看,今年11月的30天當中,共機在29天內執行了32次對臺威嚇巡航任務,其中15次任務有殲-16參與,每次任務中的殲-16最多10架,最少爲2架,11月總計出動52架次殲-16,其中應有相當大數量是殲-16D電子戰機。
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在1994年與1996年曾2次試探性對大陸沿海的雷達與戰機進行電子壓制。讓共軍體會到新型電子戰的威力。(圖/Wikimedia Commons)
中共發展電子戰機的動機始自於20多年前的2場與美軍的交手。第一次是1994年的中美黃海對峙,中共一艘漢級攻擊核潛艇完成遠海訓練後,被正在天津外海的美國航母小鷹號偵測到,遭到美航母戰鬥羣進行多次海空雙向模擬反潛攻擊,並一路追蹤至進入中國領海。在中共核潛艇尋求基地支援後,美方派出EA-6B徘徊者(Prowler)電子戰機對沿海雷達進行試探性干擾,瞬間中方雷達上出現多達200多架戰機訊號,經推斷不可能有這麼多戰機臨空,因此派出4架戰機(2架殲-8、2架蘇-27)前往查證。這是美方首次以電子戰機深入中國領空50測試電磁壓制和中方應對能力,事後美方航母與艦載戰機揚長而去,1個月後美國防部長錢尼前往北京,雙方簽訂了中美海軍海上航行雙邊通報制度,避免擦槍走火事件發生。
共軍第2次在電子戰上吃虧則是在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當時共軍試射彈道導彈,並在浙江、建沿海組織多場大規模海陸空聯合演習,外界盛傳中共可能借機犯臺,美國也派出2個航母戰鬥羣進入臺海,情勢高度緊繃。當時美國航母再次派出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對大陸沿海進行試探性電子攻擊,據說讓沿海部隊「一夕三驚」,除頻頻在雷達中出現大量不知真假的敵機訊號外,中共沿海部隊之間電子通訊也持續被幹擾,演習中的轟-6轟炸機火控雷達亦因受到干擾而無法鎖定目標,導彈訊號遭阻斷,造成導彈無法發射的狀態。
正在積極改裝爲彈射型航母艦載機的殲-15T,據稱也在研發彈射艦載機版本的殲-15D電子戰機。(圖/央廣軍事)
中共以運-8改裝的遠幹機,也具備電子偵察與干擾的電子戰能力,是滋擾臺灣西南部防識區的常見機種。(圖
20多年前的這2次經驗,中共體驗到裝備與美軍之間有不小的代差,因此積極開展電子戰研究,並尋找合適的電子對抗戰的平臺。除了以轟-6改爲轟電-6之外,亦在運-8、運-9改裝爲反潛偵察機後,再以同樣平臺推出高新3號與高新11號兩款遠程電子干擾機。近幾年更以殲-15艦載機與殲-16多用途戰機開發電子戰版本,較早進行研發的殲-16D已完成,殲-15目前仍以彈射型艦載機殲-15T爲優先項目。這種以多用途戰機改裝的電子戰機版本,具備有更先進的雷達與電子偵察裝備,同時還能裝載電子戰吊艙,並掛載專門攻擊敵方雷達設施的鷹擊-91反幅射導彈。
中共殲-16D電子戰機被認爲與美軍最新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有同等戰力,因此也獲命名爲「咆哮狼」。圖爲E/A-18G在內利斯空軍基地參加紅旗軍演。(圖/美國空軍)
殲-16D不久前被陸媒加上「咆哮狼」的名稱,主因是大陸軍迷們認爲它具備與E/A-18G咆哮者(Growler)電子戰機相近的功能,能對敵實施全頻段電子壓制和干擾,攻擊物件包括衛星、雷達、手機和機載設備通信等,甚至可以讓對方的隱形戰機失去電子通訊與態勢感知能力,亦即讓共軍具備與美方扳平電子戰的能力。尤其當美媒傳出美空軍最頂尖的F-22在演練中唯一的敗績,是敗於E/A-18G手上,讓共軍對殲-16D電子戰機未來在戰場上應對隱形戰機的能力更寄予高度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