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溫故知新曹溪行 年輕人發願的力量

溫故知新曹溪行。(作者提供)

參加廣東團確實大開眼界,增長很多新知。 然而,最大收穫卻在溫故知新——說是擔任隨團指導老師,但是我本人的受益可能最大。

六祖壇經》是高中國文老師推介我們看的,當時看了就過去了(顯然毫無佛性可言),後來再看,也只記得六祖惠能大家幾乎都會背的)那個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惠能的啓發

可是這次到了現場感覺卻大不一樣。 先是遊覽車下了高速公路後,顛顛簸簸的到了曹溪,一路上完全沒有觀光勝地樣子停車場甚至處處積水。四處張望一下,如果去掉那些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築物南華禪寺(六祖壇經裡的寶林寺)就是民國重修以後的模樣,那麼,六祖惠能一千兩百多年前來到此地,想必更加原始。

然後我頓有所悟:惠能當年能夠隻身前往(今湖北省黃梅縣),實在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今天搭火車距離是一千公里左右,那個年代步行翻山越嶺,可能一個月都到不了。可是一個砍柴維持家計年輕人,卻憑着一股學佛的願心去到黃梅。

然後是五祖弘忍對他說:「你一個獦獠也想學佛?」(獦獠原意是對嶺南未開化民族的稱呼),惠能回答:「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可沒有南北之分!」那幾乎是頂嘴態度,可是道理沒錯,弘忍一時語塞,就叫他去後院破柴踏碓(用腳踏器具舂米),而惠能也甘願做此粗工而非學佛,一做就是八個月。之後就是神秀、惠能先後做偈,五祖將衣鉢傳給惠能(自此成爲六祖)的故事

當天午餐桌上,我跟同桌同學說:「六祖惠能的故事給我們的啓發是,年輕人發願的力量無與倫比,那怕一個『獦獠』也能成爲禪宗六祖,那我們生在臺灣,各位又都是大學生,豈可低估自己?」

■行前先做好功課

之後,我們又到了黃花岡烈士陵園中山故居,同樣的感悟再度出現,於是在遊覽車上跟同學說:「孫中山先生和先烈完成的偉大功業,再次證明,年輕人只要肯發願,你的視野有多高,心胸有多寬,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這一趟廣東行的溫故知新經驗,給我的啓示是,出去旅遊不要只是走馬看花,行前做點功課,就能在現場進入歷史(或地理人文、甚至科技情境,那種獲益會長留在腦中,而不是像聽導遊說的那種片段知識,下車就忘了。

本文由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