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困局:阿里能否拯救昔日“快遞一哥”?

(原標題:申通困局:阿里能否拯救昔日“快遞一哥”?)

恩惠

與去年相比,申通快遞(002468.SZ)今年的“雙十一”保障動員大會提前到了九月底。這也是該公司董事長陳德軍最近一次的重要公開露面——在會上,他宣佈了申通快遞的備戰策略和快遞員獎勵策略,並談到了目前公司與阿里的合作

重塑申通在行業競爭力。”當陳德軍拋出此言時,其所執掌的申通快遞眼下已非昔日王者。從2014年市場份額全行業第一,到2016年爭奪“快遞上市第一股”寶座,申通快遞曾幾何時也是風頭正盛。但如今的經營數據無法掩飾這位曾經的“快遞一哥”的沒落。最新公佈的快遞企業9月份經營數據更是進一步讓申通快遞陷入了“掉隊”的質疑。

如今,阿里入股之後雙方能否儘快發揮協同效應,成爲外界看待申通快遞未來能否重新崛起的關鍵。然而,這對於申通快遞而言也是悲哀的——二十多年前從浙江桐廬一起走出來的“三通一達”(指中通快遞、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創始人們,其快遞從業生涯正在分化:有的已經實現旗下公司二次上市,再造千億市值;而有的卻只能將復甦的希望更多寄託於外力。

市佔率墊底通達系”

因經營模式不同,國內民營快遞行業形成了以順豐控股爲代表的直營制陣營和以“通達系”(除了“三通一達”外,還包括百世集團)爲代表的加盟制陣營。加盟制快遞企業憑藉輕資產的特點和享受電商發展的紅利,在業務量上佔據着絕對優勢,攬下了國內快遞行業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頭部的“通達系”快遞企業,雖然營收規模不比順豐控股,但在市佔率的優勢十分明顯。

但這一狀態在今年被打破了。

從近日公佈的9月份經營數據上看,順豐控股(002352.SZ)的業務量再度保持了今年以來的快遞增長態勢,圓通速遞(600233.SH)、韻達股份(002120.SZ)業務增速同樣恢復,可申通快遞卻掉隊了。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9月份我國快遞行業實現業務收入824.3億元,同比增長27%;業務量完成80.9億件,同比增長44.6%。

而申通快遞在9月份遭遇“增量不增收”的情況:該公司當月業務量完成8.60億票,同比增長18.58%;實現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8.71億元,同比下降8.59%。

如果說,上半年“通達系”快遞企業因疫情復產復工進度的影響,導致經營受到衝擊。但下半年,國內快遞行業已經進入全面復甦階段,申通快遞此時掉隊難免會受到質疑。而且在備受重視的業務量數據上,申通快遞也不盡如人意。

9月份的業務量增速,申通快遞縮減不到20%,不足行業整體的一半增速水平。追溯至前兩個月,落後行業的情況同樣存在——今年7月、8月,國內快遞行業業務量同比分別增長32.2%、36.5%,申通快遞同期增速則分別爲23.51%、16.74%。

業務量增速不及行業水平,意味着市場份額受到挑戰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前9個月,申通快遞累計實現業務量59.51億票,市佔率爲10.6%。同期,順豐控股、圓通速遞、韻達快遞(中通快遞和百世集團因未披露7-9月業務數據而暫不統計)的市佔率分別爲10.10%、14.79%、17.17%。

順豐控股目前的市場份額與申通快遞已經十分接近,但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前者的市佔率一度超過申通快遞。

受今年春節不停工以及佈局電商快遞的影響,順豐控股今年向“通達系”的市場份額發起挑戰。在一季度,因“通達系”快遞企業春節停工和疫情影響,順豐控股迅速搶佔了市場,一季度市佔率一度攀升至13.7%。而隨着行業復工復產,“通達系”快遞企業業務回暖,順豐控股在今年上半年的業務量爲36.55億票,市佔率爲10.79%。但同期,申通快遞僅完成了35.17億票的業務量,市佔率爲10.38%。這使得,申通快遞在頭部快遞企業中市場份額排名落後於順豐控股,跌至第6位。

然而,順豐控股單票快遞的高議價是申通快遞無法媲美的。可對於後者而言,若要實現競爭力復甦,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則是當務之急。

自今年3月份國內快遞企業復工以來,實施“價格戰”,以價換量,犧牲短期利潤成爲“通達系”快遞企業的共同選擇。

效果上看,中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快遞、百世集團經歷短暫的陣痛後業務量增速均得以快速恢復,但申通快遞似乎並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在A股四家公佈月度經營數據的快遞企業中,申通快遞成爲9月份唯一營收下滑的公司。值得警惕的信號在於,該公司自今年7月份以來,已經連續三個月快遞業務收入同比萎縮。

根據該公司近期發佈的業績預告,申通快遞預計前三季度盈利0至0.3億元。這其中,其預計第三季度虧損約0.41億元至0.71億元。

阿里能成爲“救世主”嗎?

截至10月22日收盤,申通快遞的市值僅有233億元,約爲圓通速遞的二分之一、韻達股份的三分之一、中通快遞的七分之一。

股東南通泓石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南通泓石)坐不住了。10月21日晚間,該公司宣佈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申通快遞份不超過3061.6萬股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爲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南通泓石爲申通快遞2016年借殼艾迪西時的“歷史遺留股東”,現持有申通快遞約3990.66萬股股份,爲第六大股東。此番減持之後,南通泓石或就此退出十大股東之列。

大股東的套現減持,在一定程度折射了申通快遞股票價值的困境。今年以來,該公司的股價累計跌幅超過20%。不過,這對於想要繼續增持申通快遞的阿里而言,可能會帶來入股成本的降低。

經過早年草莽式生長後,如今的快遞行業正在由龍頭競爭邁入寡頭競爭階段。但頭部電商企業與快遞企業深度“綁定”,已經成爲目前國內快遞企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徵。“沒有廉價的快遞服務,中國的電商行業無法得到迅猛發展;反過來,網絡購物的大發展,則做大了快遞企業的蛋糕,兩者呈現螺旋上升的關係。”東興證券分析認爲,電商企業樂見快遞行業進行“有限”整合,其目的在於提升行業整體配送效率的同時,限制快遞企業壟斷利潤的獲取。

2019年3月份,申通快遞宣佈獲得阿里戰略投資——其控股股東以及一致行動人與於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阿里網絡)簽署了《框架協議》,後者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間接持有申通快遞的股權:支付46.65億元通過一家新公司間接持有申通快遞約14.65%的股權。

今年9月份,阿里網絡進一步間接增持申通快遞,持股比例至25%。並且,阿里網絡還具有約佔申通快遞21%股份的剩餘可行權範圍。這意味着,如果阿里網絡全部行使購股權,最終將累計持有46%的股份,牢牢控股申通快遞。

儘管阿里也持續買入其他“通達系”快遞公司的股份,但申通快遞卻極有可能成爲繼百世集團後另一家由阿里控制的頭部快遞公司。

“對申通快遞來說,2019年3月至今的20個月裡,可謂起起伏伏,從高光時刻到低迷不振,最終到了虧損的情況,令人唏噓。”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申通快遞從總部到網絡要全面迴歸到快遞行業規律本身,並充分嫁接好阿里的資源

那麼,阿里的哪些資源值得嫁接?對此,中金公司分析認爲,申通快遞與阿里可在信息系統、數字化升級、國內國際供應鏈業務和末端網絡優化等方面實現協同效應。

不可否認的是,對於申通快遞而言,深度綁定阿里可獲得來自業務量和技術資源的傾斜。陳德軍也表示,與阿里的合作將會持續推動申通信息化快速迭代升級。

不過,阿里對申通快遞經營方面的直接改變或有限。對申通快遞自身而言,產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必不可少。即將到來的“雙十一”便是考驗。

“今年我們在備戰上相比往年,主要是體現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升級。”申通快遞方面回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在技術方面該公司今年最大變化就是雲基礎設施首次支撐全申通業務系統,關鍵雲資源提交阿里雲重點護航,提升雙十一全網穩定性;同時實現成本控制,相比日常單票IT成本,大促單票IT成本可以節約10%。

在產能方面,申通快遞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該公司全網40餘家轉運中心將完成產能升級,整體產能提升近30%。申通快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未來三年將投入100億元用於運營建設,打造快遞智慧運營新模式。

(作者:曹恩惠 編輯: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