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中國汽車業六大關鍵詞

今年年初,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讓本就持續兩年下滑的中國車市更加“雪上加霜”,但誰也沒有想到,在這一年,汽車行業發展脈絡卻變得清晰和明朗起來,對於中國車市的未來之路,行業從未如此篤定。

年初,中國汽車產業就成爲了“戰疫”大軍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勁旅”,從援助一線,到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充分發揮了引領帶頭的重要作用;

爲推進國內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從中央到地方,各部門和機構推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規劃佈局以及扶持政策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再贏利好;

在認清“優勝劣汰”已成大勢所趨後,各企業八仙過海”,向上走、往下沉、走出去,有的“壯士斷腕”,有的“開疆擴土”,只求以更好的姿態迎戰未來……

“新四化”浪潮勢不可擋,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更激烈的競爭形勢一觸即發。

回望過去這一年,每一位汽車人都難免百感交集,嘆遠去者,敬有志者,悲失意者,慕得勢者,但無論如何,經歷過這一輪“洗禮”,在望向未來時,我們深信,與汽車強國的距離正越來越短。

關鍵詞1——戰疫

在 “抗疫”戰爭中,汽車全產業鏈相關的所有企業盡其所能、傾其所有,在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半場”,汽車企業積極捐款捐物、製造抗疫用車,還轉產口罩消毒水,奮鬥在“戰疫”第一線。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3月24日,共有81家企業及汽車協會組織累計捐贈現金、物資乘用車輛價值約9.6億元、負壓救護車600餘輛,生產並捐贈口罩1926萬餘隻,成立專項基金2.23億元;

“下半場”,汽車行業一方面迅速實現復工復產,積極推動市場和經濟復甦回暖;另一方面,國內車企還爲國外相關地區提供抗疫方面的物資和經驗,並努力完成海外訂單,確保全球汽車供應鏈穩定。

汽車產業始終迎難而上,承擔着屬於自己的歷史使命。

? 關鍵詞2——“V”型反轉

年初,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使得汽車產銷急劇下滑。據中汽協統計,2月國內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1~2月,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

伴隨生產經營的有序恢復,3月之後產銷情況不斷好轉;4月銷量結束連續21個月的下降,出現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到今年11月,我國汽車產銷已連續8個月保持增長,其中已連續7個月銷量增速保持在10%以上。

今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37.2萬輛和224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和 2.9%,中汽協預測,今年全年汽車產銷量有望達到2500萬輛左右,降幅收窄至2%以內。

中國汽車產業展現出的強大韌性,讓幾乎所有業內專家對明年充滿信心,認爲有望恢復增長,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中國汽車市場也有望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 關鍵詞3——指路定向

疫情影響之下,汽車產業朝着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方向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相關產業的政策也相繼發佈。

無論是《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亦或者是更偏重技術路線佈局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都擁有高度的產業共識:電動化是大勢所趨,但節能與新能源並行發展,這一論斷更科學,也更符合事實發展規律。

智能網聯汽車也迎來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等多個重要政策。這些政策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智能網聯汽車需從“空談概念”轉向至“實際落地”,更加務實、接地氣,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 關鍵詞4——優勝劣汰

“優勝劣汰”這個詞並不是首次出現,但直到今年,當越來越多的出局者顯現,我們才真切體會到市場競爭的殘酷,以及產業重構的必需。於是,越來越多車企選擇了攜手,有的是強強聯合,有的是抱團取暖。

今年無奈退出中國汽車舞臺的,不只有一汽夏利衆泰(母公司破產)、力帆和華晨這樣的自主品牌,也包括東風雷諾、東風裕隆等合資品牌,還有賽麟博郡和拜騰等造車新勢力。當大潮退去,沒有得到市場真正認可的,等待他們的就是淘汰。

而優勢車企正在大放異彩,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積極進軍“新四化”,儼然成爲民營車企“領頭羊”;五菱宏光 MINI EV國內單月銷量已經超越特斯拉;蔚來之後,理想和小鵬先後在美IPO,三家新勢力車企與後面隊伍的距離也越拉越遠。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自此,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將擁有更加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5——核心技術

一直以來,整車企業受到的青睞都大大超過零部件,但今年,產業鏈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之際,行業終於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主掌握以芯片爲代表的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至關重要,甚至影響到全產業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值得肯定的是,國內車企加快了攻關的腳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推出CTP電池模組刀片電池系統,引發產業新探討;地平線和黑芝麻智能科技等企業紛紛踏上車載芯片的賽道;全面電動化戰略的提出,讓內燃機也擁有全新的提升方向,東風風神稱旗下代號C15TDR的發動機熱效率可達41.07%,濰柴則發佈了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零部件強大,中國汽車產業才能真正強大,發展前景也纔會更加廣闊。

? 關鍵詞6——接棒

產業瞬息萬變,企業同樣風起雲涌,今年國內外車企的人事變動只多不少:有些是掌門人級別的交替,例如長安汽車“掌舵人”從張寶林變爲朱華榮,北汽集團進入姜德義時代,一汽集團總經理職位由邱現東接任......這些新“掌門人”將在新形勢下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有些是跨國車企中國區負責人的更換,包括新走馬上任的通用中國總裁柏歷、PSA集團中國地區業務負責人奧立維和奧迪中國公司總裁安世豪等。

這些變動都充分說明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重要地位,跨國公司彼此之間和與自主品牌的“廝殺”也將比之前更激烈。

面對挑戰,換人恐怕遠遠不夠,企業只有真正敢於自我革命,有主動變革的決心,才能不懼挑戰,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