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發展格局需發揮好資本市場戰略作用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和歷史時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抉擇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作出的重大調整,是新形勢下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部署,將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全局和一系列政策安排。
作爲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運行中扮演着“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角色,對推動資本形成、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樞紐作用。今年是我國資本市場成立30週年。經過過去30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漸完善,基礎性制度不斷健全,各項功能有效發揮。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對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意味着資本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歷史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持續蔓延,讓2020年成爲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深刻影響着全球經濟發展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也使得一些長期積累的歷史性問題和矛盾進一步凸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根據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展階段和條件變化做出的戰略應對,具有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順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過去二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全球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球經濟增長陷入低迷,外部需求持續下降。與此同時,全球政治形勢錯綜複雜,逆全球化趨勢明顯,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卡脖子”問題日漸突出。這些因素疊加,給我國的外部政治經濟環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從“國際大循環”發展戰略轉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成爲我國經濟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必然之路。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充分發揮勞動力低等成本優勢和資源稟賦,通過“兩頭在外”的生產貿易模式,迅速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中,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創造了“中國奇蹟”。隨着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發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矛盾逐漸凸顯,經濟結構亟待調整,發展質量亟需提升。在這種情況下,調結構轉方式、大力發展創新驅動戰略、構建新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爲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主動選擇。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是暢通經濟循環,即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這就需要以堅持擴大內需爲戰略基點,形成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人口,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這樣一個龐大市場的潛力和稟賦優勢,意味着我們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條件和基礎。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點之一,就是要牢牢抓住擴大內需戰略,推動供給側改革深化,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係,以高質量供給創造需求,以新需求帶動新供給。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點之二,是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更高開放水平上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強調國內循環是基礎,但不是封閉的自我循環,而是要堅持開放、分工合作、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是在更大範圍、更高開放水平上要素資源的配置和優化。
二、資本市場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戰略支撐作用
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是資源優化配置的樞紐平臺。資本市場各項功能的有效發揮,對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科技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鏈完善、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等,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因此,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資本市場的戰略支撐作用廣受期待。
資本市場是發展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對於融資結構改善、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我國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持續佔比較高,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傳統產業和投資領域,並造成槓桿率居高難下。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讓更多要素資源配置到高效領域,提升效率,這對融資結構優化提出迫切要求。資本市場是提高直接融資的主渠道,是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新發展格局構建。
資本市場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對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競爭新優勢的核心所在。國際經驗顯示,資本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市場的包容性,可以讓更多科創型企業與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助推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相關產業鏈的完善,解決一些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的重要方式,對於居民財產保值增值、消費擴大和升級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中央多次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此前,我國居民理財渠道匱乏,不少資金涌入房地產等領域。近年來,隨着我國資本市場規模發展壯大,市場各項制度逐步完善,市場吸引力持續提升,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等長期資金逐漸成爲資本市場重要機構投資者,也是居民財富管理的重要渠道。因此,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對於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升級、進而以“內循環”推動“雙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三、助力新發展格局構建需要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經過過去30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開放中逐漸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層次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基礎制度逐步健全,市場結構持續優化。我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規模均位居全球第二位,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4100家,債券市場託管規模約爲115萬億元。資本市場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持續增強。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特徵依舊明顯,各項功能發育依然不夠成熟,比如直接融資佔比偏低、制度建設與成熟市場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仍待提高。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既給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同時也需要資本市場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夯實基礎性制度,提升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發揮與實體經濟發展形成良好循環。
一是要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補短板、鍛長板,促進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政策傳導、風險防範化解以及預期引導等各項樞紐功能有效發揮。過去兩年,我國股票發行註冊制已經從科創板增量試點向創業板存量改革推廣,與之相伴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也相繼落地。未來一段時間,全面推行註冊制將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任務,並由此進一步帶動信息披露、退市、交易等基礎制度的改革完善。同時也要繼續加強市場法治化建設水平,強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力度。
二是要繼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市場包容性,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等層次分明的股票市場,以及銀行間債市和交易所債市協同發展的債券市場,新三板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私募股權市場等也在規範中健康發展。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既需要推進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深化創業板新三板等改革,讓更多科創類新興企業對接資本市場,也要加快債券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以及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
三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水平,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新發展格局不是自我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在更高開放水平上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穩步提升,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但與成熟市場相比國際化依然需要提高。面向未來,我國資本市場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程度將繼續提升,更多境外投資者將通過多渠道進入我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證券基金期貨等機構也將迎來更多外資同行。資本市場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將進一步助推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循環有機融合。(作者趙洋系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