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對話: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時代 中國的機會與挑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19日報道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在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革。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背景下,汽車產業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車企應該如何發揮技術引領和創新協同?站在新五年起點上,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以“新起點 新戰略 新格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領導、全球汽車企業領袖、汽車行業精英,共商汽車強國大計,落實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要求,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大會論壇”上,來自中國一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亦功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崢、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慶洪、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夕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項興初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 王鳳英共同參與了主題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時代,中國的機會與挑戰”的高峰對話。

去年7月23日,習總書記到一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中國一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亦功表示,目前一汽正在全力落實去年7月23日習總書記到一汽講話提的一些要求,面對“十四五”,一汽將加大自主品牌躍遷式的發展和高質量的戰略佈局,在覈心技術尤其是關鍵技術上進行突破。以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爲這條主線,在綠色能源、新的消費模式、新基建,包括綠色智慧出行等多維度,去打造新的產業。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尤崢在談到企業面臨的挑戰時表示,目前整個國內以新能源爲總體方向的發展主題非常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會達到20%,到2030年可能會達到50%,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兩個重要的課題需要企業去解決:一是芯片問題,二是貴金屬漲價的問題。其中,貴金屬主要是國六排放升級後出現的問題,貴金屬的漲價給行業帶來了一定的財務虧損。因此,希望國家能夠儘快的出臺國七排放標準,使企業能夠更早的明確應對路線,早期投入研發,確保及時達成“雙碳目標”。

面對“新四化”的共識,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慶洪給出了四點建議:一、實現新四化的關鍵是數據問題,包括數據安全、數字應用。因此建議每家企業能將數據傳輸到國家的數據交通中心,實現數據共享;二、希望建立國家對芯片企業的扶持計劃,包括將應用、研發、配套企業組織起來;三、建議國家政府的政策相對穩定持續,特別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以及國六的轉換政策;四、希望政府出臺研究政策,爲碳達峰、碳中和制定分階段目標,有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點。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夕勇認爲,企業要尊重市場,創造市場。“對於整車廠來說,不能說你做豪華車的、高端車的就尊貴,做10萬塊錢以下的就是低端。只要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都是企業給消費者提供的交通工具。”在他看來,不管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是產業界、整車企業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高校如何更好培養一些優秀的高端人才、專業化的人才,政府如何引導好,至關重要。

在談到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時,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項興初表示,一方面是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問題,要繼續鼓勵支持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圍繞着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握方面,尤其是提到的像車規級的芯片、高算力的芯片、操作系統,這個是作爲一個開源的、共享型的技術,如果交給某個車企做的話,投資巨大,也是不經濟的。這方面還是要做好整體的規劃,發揮好有爲政府的作用。“對於汽車產業本身來說,要開放、要跨界、要融合,要和通訊產業、集成電路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談及中國車企的品牌打造,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 王鳳英表示,中國品牌的汽車,無論是在智能科技網聯科技方面的創新,以及性能品質、品位等全方位的創新,所達到的水平已經超越了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的汽車產品。但是,在用戶的認知當中,品牌的價值是認知價值低於事實價值的。“中國品牌的汽車品牌創新是特別關鍵的一項任務,你造了這麼好的車,但是依然沒有在認知當中形成應有的價值。所以關注品牌價值,是長城汽車頭等大事。”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是長城汽車尤爲關注的,那就是品牌的全球化、市場的全球化,在王鳳英看來,只有實現品牌的全球化,才能真正的建立起長期的戰略競爭力,全方位的創新才能實現中國汽車出口的一個全新局面、全新格局。

以下爲現場演講實錄:

付炳鋒大家上午好,前面論壇環節大家都統一了認識,就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今天早上苗部長在視頻致辭也提到上半場、下半場,下半場我們已經站在了新起點上,對未來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戰略,相信各位都有思考,今天我們特別榮幸請來汽車行業企業的一些領軍人物,跟我們在這裡共同探討一下汽車行業的未來以及他們對企業戰略的思考。

首先有請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亦功先生,和我們分享關於面對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建議,大家掌聲歡迎。

劉亦功:首先感謝協會對我的邀請,昨天下午的閉門峰會和今天上午的論壇收穫很大。關於未來發展的建議呢,也做了一些思考,借這個機會也提一提,跟大家一起探討吧。

第一,我覺得隨着我們中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亟需儘快建立起中國特色的行業標準和法規。尤其我們中國在新能源、5G包括車路協同這方面發展的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能夠讓我們新能源智能網聯發展的更健康有序。這個法規的建設,當然包括數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大家都關注的供應鏈穩定和安全。汽車行業零件全球採購,對汽車生產成本的降低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確實在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這種穩定和安全是一個話題,也建議我們國家牽頭行業協會,深入研究一下我們汽車鏈的佈局,對關鍵的問題和環節識別,加快佈局,使我們整個供應鏈更完善、自主可控。也建議國家對汽車整車廠在覈心研發上給一些財政的支持,對汽車零部件廠家的研發和生產也給予一些支持。

第三,爲了擴大汽車消費,國家也出臺叫“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去轉變,也希望我們國家有關部門儘快梳理汽車使用全生命週期、全範圍管理,無論是我們的服務、維修,包括我們汽車金融報廢回購等全方位做一個梳理,使這種轉變真正的落地。

第四,關於碳達峰、碳中和,這是對廠家影響巨大的,都是汽車廠家面臨的重大問題,也希望我們國家儘快對各個階段我們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和實施路徑,包括路線圖都儘量的明確,使我們在重大的技術、重大的產業以及領域,快速佈局和突破。

以上就是我的四點建議。

付炳鋒:謝謝劉總,劉總提了四個方面關鍵問題,都是行業目前特別關注的,而且面向長遠未來,應該提前考慮的。

前一個時期和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交流時,他說這幾年汽車銷量下降,接下來又經歷新冠疫情,剛要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又來了芯片荒,都給企業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和困難,關於維護產業鏈的穩定,很多領導說不及時未雨綢繆的話,新的問題還會接踵而來。

下面請東風汽車集團尤崢副總經理分享他的思考。

尤崢:今天論壇主題是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新產業發展方向。今年熱點的話題就是碳達峰。

第一,建議協會出檯面向“雙碳”目標下的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實施路徑圖,使得汽車產業全產業鏈都有一個共同遵循的技術路線和行動方向。

第二,目前整個國內以新能源爲總體方向的發展主題非常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會達到20%,到2030年可能會達到50%,同時也大力鼓勵節能汽車發展。行業也出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這兩本《技術路線》給企業指明瞭總體發展方向。

新能源方面發佈了“三縱三橫”技術體系,三縱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有燃料電池,三橫主要是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在電池、電機方面,我們國家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寧德時代成爲電池行業的領頭羊,主流企業的扁線、高效高功率電機也都陸續出來了。但今天還有兩個重要的課題需要我們去解決:一個是我們的芯片問題,第二個是貴金屬漲價的問題。

貴金屬主要是國六排放升級後出現的問題,貴金屬漲價給我們行業帶來了一定的財務虧損。實際上,在這背後,在2025年之前,除了新能源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國七排放標準,2025年新能源比例達到20%,但還有80%是我們的燃油車體系,也包括燃油混合動力,所以希望國家能夠儘快的出臺國七排放標準,使我們企業能夠更早的明確應對路線,早期投入研發,確保及時對達成“雙碳目標”做出積極的貢獻。所以說國七的排放,國六傳統燃油機的迭代開發仍是我們現在目前的課題。

另外一個就是電控,芯片已經成爲我們國家汽車行業的制約點,我們怎麼去佈局高端的芯片?像地平線、黑芝麻(參數丨圖片)等,重點佈局感知系統,同時我們要考慮是否要像瑞薩等國外企業一樣,在高算力的芯片領域進行佈局。另外,在芯片製造方面,7nm以下的光刻機國家應該運用新型的舉國機制來攻克,使得我們在芯片整個產業鏈方面形成中國的強勢產業。

第三,目前在一二線城市使用新能源,大家還比較願意使用,但我們在做路測的時候,三四線城市包括公路網,我們的充電設施仍不完備,我們建設了很多充電網,但是有效充電網樁的數量還相對偏少,如果面臨2025年20%左右份額的新能源市場,也就是大概500-700萬輛的時候,我們智慧充電設備,人、車、路,路網建設會成爲我們制約新能源發展的大課題,所以第三個建議就是在國家層面加速推進智慧充電網的建設。

我就提以上三點。

付炳鋒:謝謝尤總,尤總說了四個方面,其中有一個方面特別需要我們重點思考一下,關於國七的事情,昨天閉門會上生態環境部的領導也明確表達了他的認識,汽車行業未來還是綠色發展,是減碳的重要的被監管行業(減碳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有那麼多的傳統車,未來的排放升級問題現在還不明朗,聽說歐洲那邊也不太明朗,但是這個事情我們要做在前面,以免到時手忙腳亂。

下面有請廣汽集團曾慶洪董事長,也是行業的領袖級人物跟我們分享他對行業的建議。

曾慶洪:謝謝主持人,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包括昨天的閉門會議,各位專家和主管部門講的非常好,我也收穫很深。就今後工業發展方向,我想大家對“新四化”是共識,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爲了實現新四化還是面臨很多挑戰,所以就今後的發展,我們也提幾點建議。

第一點,要實現新四化很關鍵還是數據的問題,包括數據安全、數字應用。我們認爲數據就像我們糧食一樣,每個人的大腦一定要吃糧食才能發展起來。同樣汽車也一樣,電腦也一樣,吃什麼?數據。關於數據我們建議政府能否牽頭建立一個國家交通數據營運中心?

現在企業都是各自採集數據,我想大家共享纔是最重要的,包括我們的地圖,再到今後智能駕駛,希望每個企業的數據能夠傳輸到國家的數據交通中心,大家分享,這樣我們更準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第一點就是數據的共享問題。

第二點,實現新四化,還涉及到芯片問題,就如尤總講的。現在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去年我國芯片進口額超過三千多億美元,國外芯片佔大多數。我看網上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可能二百多萬輛全球受芯片影響,這個原因很多。

再一個就是地震、火災、雪災等,還有很關鍵的就是我們消費電子需求越來越大,疫情的影響對電子的消費芯片和汽車芯片也有影響。我相信到九月份開始慢慢恢復起來了,芯片的投資是非常大的,特別是車規級的芯片,因爲它需要適應更復雜的環境,而且跟消費芯片不相同,所以它的投資、測試、封裝等時間也更長,我們也希望建立國家對芯片企業,包括我們的應用、研發、配套企業組織起來。芯片投入太大,很難單靠一家來做,所以我們這樣建議,特別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是國家的戰略,我相信這些也是核心的核心。

第三點,建議國家政府的政策相對穩定持續,剛纔萬鋼主席也講了,特別是對我們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以及吸收國六的轉換政策。尤其是汽車這樣研發、製造週期長的產品,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生產出來,一臺車從造型到模具、試驗以及認證等大概要三年36個月,快也26個月,不是一下子就出來了,所以我們建議有一定穩定性。

最後就是劉總提到的碳達峰、碳中和。2030年和2060年雖然還有幾十年,但我們也希望跟排放,剛纔講的新能源排放要求一樣,希望有分階段的目標,有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點,像我們新能源一樣,2025年20%還是比較實質的,2035年是50%。兩個目標怎麼結合起來?也建議政府出臺研究政策,謝謝。

付炳鋒:謝謝曾總,曾總提的問題也是最爲核心的問題,不能馬虎,特別是剛纔提到的第一個信息安全問題。可以這麼說,信息安全問題在互聯網信息領域很熱,衆說紛紜。說實在的,這個話題已經擺在了中央國家領導人的案上在思考。

曾總提的這個問題就是方向,就是把數據放在政府的平臺上,儘量減少車端的採集。大家可以想,關於單車智能和V2X的方案,可能要有更深的、連帶的趨向,希望大家能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下面有請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先生,來分享他對行業的建議,大家掌聲歡迎。

張夕勇:謝謝付會長,去年也是這個會場高峰論壇。這次大家提的比較多的是新能源汽車,我個人預測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包括總量,會有一個大的變化。

今年近三個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超過了10%,不出意外的話,我個人感覺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應該在220-250萬輛的水平。

從國家制定的2025年20%新能源的佔有率或者滲透率來看,未來幾年,按照30%複合增長率測算,應該會提前一年達到新能源市佔率佔比超過20%的水平。換句話說,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大概在700萬輛這麼一個水平。所以,提前至少一年能達到國家原來規劃的規模目標。這是我個人的預測。

藉此機會提三點建議。

第一,尊重市場,創造市場。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兩頭高、中間低”的狀態。20萬以上的車,銷量佔比是大頭。特別是在創造市場這個方面,未來不管是高中低、大中小的新能源汽車,都是消費需求的一個表現。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換購的高消費拉動,會帶來20萬以上甚至3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比較高的發展速度。

面對廣大的農村市場,特別是城鄉結合部這塊。10萬塊錢左右,包括10萬塊錢以下的新能源汽車的量,應該是大比例、高水平的發展。對於整車廠來說,不能說你做豪華車的、高端車的就尊貴,做10萬塊錢以下的就是低端。只要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都是企業給消費者提供的交通工具。

第二,政產學研怎麼融合的問題。汽車行業的變革越來越快,對於政府來說,如何更好地引導市場規範發展至關重要。結合智能網聯、電動化發展方向,法規、政策如何更好適應產業發展、規範產業發展,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引起重視。

從產業界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如何提高產品力,滿足消費者不同差異化的需求。不管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是產業界、整車企業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從學校來說,一方面還是要培養人才,這是至關重要的;客觀來說,新能源汽車行業,包括智能網聯行業當中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上次跟曾總一起談這個話題,人才現在爭奪越來越激烈,因此,高校如何更好培養一些優秀的高端人才、專業化的人才,政府如何引導好,至關重要。

從研究機構來說,結合前瞻技術、共性技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資金投入,爲行業提供更好的平臺技術。

第三,圍繞上午萬部長,包括苗圩部長專門提到,圍繞氫能源汽車發展的問題。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短時間來看,至少幾年之內,是替代大功率柴油機。從運營場景來看,包括目前我們推進的城市的公交車、環衛車、物流配送車,以及城市工程用的重型卡車、牽引車等等,包括未來像碼頭、機場等各方面,應該是未來氫燃料汽車發展的主要應用場景。短時間內,在轎車方面的普及、特別是圍繞着加氫站的建設來看,還是有很多的障礙、瓶頸。這方面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進一步規範氫能源、氫燃料電池的發展,特別在基礎設施方面。氫氣,包括工業復產氫等各個方面提供更好的應用場景,支持純電動到混合動力到氫燃料,多條技術路線更好、更健康的發展。謝謝!

付炳鋒:剛纔幾位領導都提到政策引導。大家可能對這個規律還是有共識的,汽車產業如果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能發展起來,充分必要條件是什麼?我認爲:

第一,有爲的政府,由政府來推動這個產業發展;

第二,有巨大的市場。

這兩項加在一起,汽車產業就可以發展了。中國的政府對汽車產業是高度重視,我剛纔發言的時候也說了,疫情給我們產業帶來很多阻礙,如果說疫情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優勢是什麼?這就是行業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昨天到今天政府的領導一直在這兒。我相信面向未來下半場的發展,政府政策的跟進也會非常快,支撐汽車產業深度轉型

下面有請江淮汽車董事長項興初,來對行業分享他的觀點。大家歡迎!

項興初:謝謝付會長,感謝協會的邀請。關於行業的發展建議,昨天閉門峰會提了4點,今天由於時間關係,我提2點建議。

第一個是關於“雙碳”目標達成的一些建議。

中國政府已經對全世界宣佈了雙碳目標達成的具體時間,一方面我覺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還是應該把汽車產業在節能減排上做出的貢獻向全社會做宣傳。實際上,這一路走過來,汽車產業本身不是被動的,不是等待的,不是無所作爲的。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汽車產業爲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包括在節能減排上,都做出了大量突出的貢獻。

另一方面,在雙碳目標達成方面,政府有關部門對汽車產業具體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表和要求需要儘快明確出來,特別是指導各個企業更有序地實踐、推動它。

第三,爲推動雙碳目標的達成,在新能源汽車和燃油乘用車當中,已經有一個雙積分政策,雙積分政策跟雙碳目標達成之間如何做好政策的協調。此外,商用車的雙積分政策和碳達峰、碳中和的問題,這個政策之間如何協調、如何連貫性的設計。

第二個建議,關於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我們認爲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新的賽道當中有機會成爲世界級的品牌,這是重大的歷史性機遇,就像是付會長提到的,有爲的政府和龐大的市場,造就了包括在通訊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的產業發展當中走到了行業前列、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的企業,也包括在智能手機當中像華爲、小米等等一批優勢的企業成長起來。這一輪發展機遇當中,這些企業也進入到汽車大產業當中來,將會加速助推中國汽車企業的進步和發展。

從政府有關部門來說,做好頂層的設計,一方面是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問題,繼續鼓勵支持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圍繞着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握方面,尤其是提到的像車規級的芯片、高算力的芯片、操作系統,這個是作爲一個開源的、共享型的技術,交給某一個具體車企做的話,投資巨大,也是不經濟的。這方面還是要做好整體的規劃,發揮好有爲政府的作用。

第三個方面,對於汽車產業本身來要開放、要跨界、要融合,要和通訊產業、集成電路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講,畢竟是在變革的轉換期,整個業態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還應該給審慎包容的監管。

以上就是幾點建議,謝謝!

付炳鋒:謝謝項總,審慎包容也是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保證。在變革時期,各種複雜矛盾很難一時判斷,所以審慎包容顯得尤爲重要。

最後請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對行業分享一下她的觀點,掌聲歡迎!

王鳳英:我就說四點關於創新的建議。

第一,關於品牌創新。

大家都知道現在中國品牌的汽車,無論是在智能科技和網聯科技方面的創新,以及性能品質、品位等全方位的創新,我們所達到的水平已經超越了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的汽車產品。但是,在用戶的認知當中,品牌的價值是認知價值低於事實價值的。中國品牌的汽車品牌創新是特別關鍵的一項任務,你造了這麼好的車,但是依然沒有在認知當中形成應有的價值。所以關注品牌價值,是長城汽車頭等大事。

第二,關於出海創新。

中國汽車既然能在中國的市場上已經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汽車的出口“走出去”就成爲一個特別重要的任務。因爲品牌的全球化、市場的全球化才能真正的建立起長期的戰略競爭力。現在如果不是在出海戰略上進行創新,只是被動地說我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實際上出海的這條路、這個步伐就不會走得很快,即使是出海,也應該是大力的創新,比如說你如何在產品上創新,營銷上創新,包括資源上,全方位的創新才能實現中國汽車出口的一個全新局面、全新格局。

第三,關於突破創新。

國家應該聚焦最重要的資源,大家也講到,針對最關鍵的核心技術進行突破式的創新,支持中國汽車產業整體向上發展,提升全球競爭力。

第四,關於中國汽車戰略的創新。

萬鋼主席總結得非常好,萬鋼主席提到5大項特別重要的建議,我認爲完全可以支持中國汽車戰略創新。如果我們那麼做,上升到戰略的高度去推動每一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我覺得中國汽車全球化的競爭力就會很快突出出來。

付炳鋒:謝謝王總,創新需要內升動力。今天管院長也說了,你是被動跟着走還是自主創新,王總給了全面詮釋。謝謝!

接下來進行第二個話題的交流。站在新起點,面向新未來、新徵程,我們的企業在過去幾年發展過程裡,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面向未來,企業的戰略是怎麼思考的?也希望各位領導能夠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有請第一汽車集團副總劉亦功先生,劉亦功過去是一汽大衆的總經理,運行過那麼大的企業,現在在集團分工是品牌建設、營銷、新生態這些事業的開拓。有請劉總。

劉亦功:首先代表中國一汽感謝汽車行業對一汽的支持,現在一汽正在全力落實去年7月23日習總書記到一汽講話提的一些要求,面對“十四五”,一汽集團重點還是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自主品牌躍遷式的發展和高質量的戰略佈局。紅旗品牌會在這幾年比較好的發展基礎上,在新能源、智能網聯,包括高端定製,包括海外,都在加快發展和佈局。解放品牌也會深入挖掘品牌價值,鞏固在中重型優勢地位,同時也會加快在新型車和客車領域的發展。奔騰品牌前一段時間也發佈了新的發展戰略,我們會探索快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第二,掌握核心技術,尤其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們會按照技術戰略的實施,解決當前急需的一些技術難題,同時也會有效地支撐未來發展的技術突破,也願意承擔國家或者是行業部委在關鍵技術上的一些攻關和一些重點實驗室的建設。

第三,對新產業和新業態的佈局,我們也會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多方合作,尤其以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爲這條主線,在綠色能源、新的消費模式、新基建,包括綠色智慧出行等多維度,去打造新的產業。

第四,務實地把碳中和、碳達峰做好。因爲一汽集團已經成立了“雙碳管理委員會”,我們會密切關注國家和行業在這方面的一些動態,尤其在低碳技術、汽車的設計造型、生產過程的管理,包括供應鏈的管理上,去全方位地逐漸把碳中和、碳達峰的國家要求落實好。

以上就是我們的一些思考。

付炳鋒:謝謝劉總,我也是從一汽出來的,我特別懷念在企業的工作。一汽這幾年的改革卓有成效,通過改革爲站在新徵程上做了充分準備,現在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發展的很好,謝謝劉總。

下面有請東風汽車尤總,他在東風負責產品、戰略、規劃,還有自主事業,都是很大的一片業務。有請尤崢總分享。

尤崢:首先感謝協會的邀請,也感謝行業、媒體朋友們對東風公司的高度關注。

我們在4月17日發佈了十四五戰略“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的“躍遷行動”。我們始終堅持將“讓汽車驅動夢想”作爲東風的使命,把東風定位爲致力於“爲用戶提供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的卓越科技企業”。

在稍早前的品牌發佈會上,竺延風董事長提出了集團未來核心戰略的方向之一就是突出自主,我們制定了3個“100萬”計劃,到2025年,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東風自主品牌規模進入行業TOP3。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核心將聚焦創新、協同、改革來進行達成。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在昨天的交流過程中,有些媒體、記者朋友提出造車新勢力和傳統企業競爭誰會贏。我回答,一個是通過未來的合作;第二個最關鍵的是要掌握核心的技術。

面向“十四五”,東風集團將科技“躍遷計劃”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其核心是在新能源、智能駕駛方向上的佈局,以及未來改革的佈局,推動東風從一個傳統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

面向未來,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2025年在整車產品上滲透率預計將達到50%,高算力的芯片會佔到很高的比例。我們在傳統汽車模塊化、新能源物理平臺的模塊化,包括SOA架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就是要在底層方面,和像華爲等其他的優秀企業合作,在操作系統方面實現躍遷。

在商用車領域智能駕駛方面,去年在疫情期間,我們和中遠海運、中國移動在廈門港打造了在5G環境下L4級自動駕駛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這種模式在其他的港口也是可以進行復制的,特別是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我認爲,自動駕駛在商用車領域,大有發展前途。

在乘用車領域,我們正在打造L4級的Robotaxi車隊,搭載5G+北斗定位,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目前在武漢市已進入常態化運營,2022年底將形成200輛以上規模的車隊。我們通過積累超百萬公里路測數據,來推動提高自動駕駛技術升級。

在“十四五”乃至到2030年“十五五”,我們將在自動駕駛、新能源做好科技方面的準備,結合市場營銷模式上的創新,使得我們在新賽道上跑的更快更遠更有力。

付炳鋒:東風公司正在打造全新未來東風汽車發展計劃,剛纔尤總毫無保留地把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想法跟大家介紹了。相信對於在座的各位嘉賓都很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下面有請曾總給我們帶來大灣區的一些先進理念的想法。大家歡迎!

曾慶洪:謝謝主持人。廣汽還是緊緊圍繞國家的發展戰略,汽車產業要向新四化發展,這是國家的汽車發展戰略。

由於時間問題,簡單跟大家分享。我們採取“e-TIME”行動計劃,e是Experience,代表顧客體驗,這是一切工作的核心;T是Technology,代表科技創新;I是Intelligence,代表智能網聯;M是Manufacture,代表智能製造,E是Electrification,代表電氣化。。我們希望到2025年全系車型實現電氣化。我們希望通過“e-TIME行動”計劃,實現廣汽的科技創新。這是第一點。

第二,廣汽一直堅持“一箇中心,兩個不動搖,三個轉變”。

“一箇中心”就是要以質量和效益爲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廣汽一直堅持,無論勞動生產力也好、人均效益也好,我們一定要堅持,沒有效益,企業不可能生存。

“兩個不動搖”就是自主創新和合資合作不動搖,自主創新這塊,包括我們的傳褀和埃安兩個自主品牌,這幾年發展也還是不錯,特別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我們專門投了450億成立智能網聯產業園。上個月實現一個月一萬輛的電動車,在全國已經前三前五了,這個還是堅持自主創新。合資合作就是跟國內外優秀企業合作,除了廣汽旗下合資車企外,廣汽近年來還和華爲、騰訊、滴滴、科大訊飛等科技企業開放合作,實現共贏。

“三個轉變”是指從製造到創造,從速度到質量,從產品到品牌的轉變。也是實現廣汽的科技轉型。

謝謝!

付炳鋒:下面有請張總分享北汽未來的戰略設想。

張夕勇:總體來說,未來,北汽“十四五”也好,包括更長遠,要聚焦高質量發展,三個層面。

第一,把車做得更好。

1.新能源車這塊,北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有先發優勢,客觀來說,這一年多做的不好,特別是產品力方面,跟同行先進企業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新能源汽車這塊做兩個平臺,一個是極狐平臺,前不久上海車展我們和華爲聯合發佈了極狐阿爾法S這款車,今年下半年會批量投向市場。

另一個是10-12萬左右的家庭用車、網約車這塊,加快推進,重點還是基於過去北汽新能源的先發優勢再造新的優勢。

2.越野車這塊。北汽從212開始,60多年一直在做越野車。越野車是小衆市場,但不管是給部隊提供的車,還是給消費者提供的車,都要做的更好。

3.商用車這塊,北汽福田這塊,不管是重卡、中卡還是輕卡,包括微車這塊,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今年整個產銷大概能超過70萬輛。

第二,創新。

除了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不管是油車還是電車,乘用車還是商用車,要根據消費者不同使用場景、習慣,設計模式創新方面的新變化。特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北汽如何把北京的汽車工業和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在創新方面做的更好,是我們下一步要重點抓好的一件事情。

第三,開放合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管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不管是中國品牌還是到國外市場,開放合作應該是北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要堅持的道路。這個方面,我們將在技術、產品,包括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圍繞開放合作,繼續走得更穩、更快、更好。希望今天到會的各位業界同行,繼續支持北汽,共同把汽車工業做得更好。謝謝!

付炳鋒:謝謝張總。下面有請項總。

項興初:謝謝付會長,我們也是從去年以來在圍繞“十四五”的環境和自身的條件,以及結合着積累的一些基礎,對“十四五”發展戰略做了一些梳理。近期我們也會對外發布,這裡面核心的想法就是要轉型,如何從現有以傳統汽車爲主轉向智能新能源汽車。這個過程也是漸變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鞏固好已有的基礎,無論是輕卡、重卡、商務車等等,在智能新能源車方面深化合作,搶抓機遇。

第二個關鍵點,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和深化和大衆汽車、蔚來汽車、康明斯動力等優勢企業的開放合作。

在開放創新方面,尤其聚焦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這些關鍵核心技術,在集成技術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在圍繞支持好、協同好大衆和蔚來的合作裡面,在“十四五”同樣也是重中之重的,江淮和大衆、蔚來汽車還會有很多值得去探討深化的領域,這也是“十四五”當中要着力下功夫的地方。

第三,對於我們理念上來講,要全面轉向以用戶爲中心的經營當中。核心之核心,是對用戶的核心訴求、從場景出發到功能、性能以及他的體驗的訴求,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化、流程化,更高效率的反應體系。這對江淮汽車來說,應該是一次重大的理念變革帶來的組織變革。

第四,數字化轉型。

第五,激勵機制的變革。對於江淮汽車來說,我們還是要把人的最有潛力的因素激發出來,圍繞國家推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和三項制度改革,在這些重大項目當中如何找準結合點;在創新突破上,把優秀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下更大的功夫,從而支撐“十四五”當中江淮汽車高質量發展。

在這個過程當中,江淮汽車這麼多年來一直秉持開放合作的心態,無論在整車還是零部件當中,已經有非常好的經驗。我們也是非常願意跟各界朋友廣泛深入探討,深化合作。

付炳鋒:未來大的集團可能會越來越大,但是還有一些中型的集團,如剛纔項總談了一個很好的開放合作的理念,江汽正在踐行,他們在變中求進,我們希望江汽集團未來越走越好,給中國的汽車行業開放合作、包容合作創造一個典範。

下面有請王總。

王鳳英:長城汽車面向未來10年,在戰略上有新的定位,我說四點。

第一,長城汽車的企業大變革。長城汽車真正以用戶爲中心,重構了所有的組織和流程,重構了企業生態。我們也知道長城汽車是以品類打造品牌的一個企業,所以每一個品牌都是一個作戰羣,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個作戰單元去負責。其實這樣做的目的是完全爲了真正的實現以用戶爲中心的、全方位、全領域的創新。

第二,長城汽車的研發大投入。本月28日是長城汽車科技節,如果有興趣的可以看到長城汽車的科技節將能夠呈現出來長城汽車的全球大研發,比如氫能、電能,所有的新能源、新智能,所有領域的全球化創新,實際上是爲了支持長城汽車的全球戰略,就是全球科技以及全球製造。

第三,長城汽車的用戶大運營。長城汽車旗下的多個品牌,我們用戶運營的平臺已經是上千萬個用戶人羣,日活量達到上百萬。長城汽車想圍繞用戶,打造全生命週期的豐富多彩的用戶運營體系,爲用戶提供更有創新的用戶體驗和用戶服務。

第四,長城汽車的全球大布局。長城汽車認爲在未來10年,中國汽車“走出去”是特別重要的路徑。我們在全球多個國家投資了本地化的工廠,從全球化的產品、科技的全球化,到全球的研發佈局到製造工廠的佈局,都是爲了全球戰略,實現長城汽車全球的大布局。謝謝!

付炳鋒:長城的用戶體驗做得非常出色,長城炮現在限量訂購,非常火,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全新體驗,也吸引了更多用戶的關注。

最後,非常感謝在座的各位領導在百忙之中來到論壇,和大家有一個很好的互動,再次感謝!也感謝各位嘉賓聆聽我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