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破壞孩子創造性思維

江蘇淮安一所幼兒園

重慶街頭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指示牌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夏  雪  本報記者  邢曉婧  張雪婷

“拔苗助長”的故事爲人熟知,而在現實中,這種情況卻在學生身上屢禁不止。近日,教育部出手嚴打課外班、補習班對學生進行“超前教育”。教育專家認爲,進行過度的超前教育,是擾亂教學秩序的表現,實際上弊遠大於利

滿足感卻經不起推敲

孩子一歲的時候送到幼教班,機構老師竟然說‘來晚了,別人家孩子5個月就送來了’。”這是北京居民趙先生切身經歷過的荒唐事。趙先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開始主要是因父母雙方上班,想找個託兒所照顧一下小孩。但在和其他家長交流、向數個幼教機構諮詢之後,趙先生和妻子變得愈發焦慮。“比如,以前考慮過孩子上小學開始上英語課外班,結果有家長說上幼兒園就開始請外教。”趙先生稱,這種相互競爭的心理令家長越來越想早早讓孩子“搶跑”,“我們原地不動,別人都在超前,等於我們就落後了”。

然而,課外超前教育真正能給孩子帶來多少益處?正在讀高二的於同學從國內疫情較嚴重時期開始上線上的課外輔導班。他對記者說,雖然不能說輔導班毫無用處,但感覺投入的精力和回報相比還是不平衡。於同學介紹稱,輔導班主要分爲兩部分,一是鞏固學習過的內容,二是進行下一年級的超前教育。對於後者,於同學坦言,“有的同學覺得在課外班學過了,上課開始學這部分內容時反而不好好聽課,有點本末倒置”。他認爲,對於超前學習的內容,課外班也只是進行淺顯的介紹,“要是真對這部分的考題有掌握,還是要靠學校課堂上反覆大量做卷子才行”。

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聖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姚煒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超前教育”違背兒童腦發育及身心成長規律,是一種“拔苗助長”的行爲。“一些校外培訓機構的超前教育有了市場認可度,報名火爆。但許多家庭並沒有認識到其隱藏的問題。”姚煒舉例稱,有機構教授一年級孩子負數知識,其中包括認識數軸、學會正負混合運算,而這一內容在學校教材中是初一才學的。還有培訓機構的一年級教材中甚至有初中代數的內容。“這些培訓機構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課堂遊戲、禮品獎勵等形式上很活潑的東西吸引孩子,家長也覺得效果不錯,似乎達到所謂‘培養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孩子通過超前學習,學到同齡人不知道的知識,在同學、家長面前可炫耀,有滿足感。”

然而姚煒表示,這雖然看似有“激發思維能力”的效果,但卻經不起仔細推敲。他舉例稱,當孩子認知達到一定水平後,應該是通過聽天氣預報、讀溫度計、實體感知產生疑問:“什麼叫零下溫度?”繼而探知“負數”概念和計算方法。這與提前把知識告訴孩子所達到的效果或許在短時間內是一樣的,但從長遠看,超前教育會透支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壓抑其創造性思維發展,造成習慣等待被“告訴”,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

海外“拔苗助長”現象也嚴重

在補習班文化盛行的韓國,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參加各種課外輔導。韓國課外補習班的核心同樣是“搶跑”。爲了遏制“超前學習”現象,減少課外輔導花費,使公共教育正常化韓國政府於2014年9月頒佈了《超前學習禁止法》。該法案明確規定在小、初、高階段不能超前學習或超綱出題。然而,該法律只適用於學校,不適用於補習班等課外輔導,所以這並沒有阻擋家長們的迫切心情,對超前學習的需求全部轉移到了校外補習市場。

今年是《超前學習禁止法》實施的第七年,課外輔導費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步步升高。課外輔導費總額從2015年的17.83萬億韓元漲至2019年的21萬億韓元,每名學生月均課外教育費也從24.4萬韓元上漲到32.1萬韓元。韓國教育部去年公佈的資料顯示,2019年中小學學生課外輔導的參與率爲74.8%。

韓國初一學生崔同學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上補習班,每天上到晚10時,週末也沒法休息。她疲憊地感嘆,“成年人都是‘一週5天工作’,我們小孩卻要‘一週學習7天’,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如果補習班能夠在週日集體休息,我也能一週休息一天了吧!”

專家認爲,這一現象帶來的後果是,學校老師認爲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外輔導進行超前學習,會以這些學生作爲標準來,所以教學主要以解題爲主,對於很多概念性的知識只是一帶而過。然而,並非所有學生都接受了課外輔導,長此以往,參加課外輔導和沒參加的學生之間差距會越來越大,造成嚴重的教育不公平現象。這種超前學習和灌輸式教育會使學生喪失興趣和創造力,過度製造教育競爭焦慮。

跳級≠超前教育

有一些家長注意到,以美國爲例,一些國家允許學生進行“跳級”,即在學生的知識水平已經超過其同齡人時,可向學校提出申請,升高年級進行學習。中國的部分地區和學校,也允許學生提出跳級申請。對此,專家認爲,不能將跳級和超前教育進行混淆。

“跳級反映的是英才教育,或者叫資優教育,與超前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姚煒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英才教育針對的是少部分極具天賦、智力超羣的孩子,他們在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等方面超出一般同齡人水平,通過接受特別的培養,獲得超常發展。姚煒稱,我國的英才教育目前比較零散、體系欠缺,從發展趨勢和現實需求來看,有必要在創新拔尖人才的早期發現和培養方面加大力度。社會樹立起適合的教育,纔是最好的教育的觀念。“對資優孩子進行特別的培養並不是在加大教育不公平,反而是讓‘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孩子的腦發育是有規律的,教育需要在正確的時間教授恰當的內容。”即便是跳級的學生,也遵從着這樣的規律。姚煒表示,英才教育和超前教育根本的不同是對象不同。“英才教育的對象是經過權威機構嚴格和科學鑑定的,符合條件的孩子才能進行英才教育。校外培訓機構的超前教育,則大多是報名交錢就可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