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電動車平臺的戰國時代
福斯首輛平臺電動車ID.3採用與福特合作的MEB平臺,在德國被稱爲「國民電動車」,更成爲歐洲電動車銷售冠軍。圖/路透
鴻海與裕隆攜手在2020年10月份推出「MIH模組化電動車平臺」,目標取得全球電動車市場10%佔有率,希望成爲電動車界的Android,各大車廠及新創公司也陸續發佈電動車平臺架構,一時之間,電動車平臺議題成爲當紅炸子雞。
車廠採用平臺造車並不是新鮮事,福斯汽車教父級前總裁皮耶希(Ferdinand Piech)在90年代領導公司擺脫負債泥淖並擴大版圖,其最爲人稱道的策略就是集團內各品牌「共用車身平臺」。2012年發表的MQB模組化底盤更在所有車款中共用,不僅可提高研發效率、新技術普及容易並降低製造成本約20%,同時兼顧各國的文化及需求差異,此作法使福斯搶下全球最大汽車集團寶座。面對福斯的巨大成功,豐田(TOYOTA)也改弦易張推出TNGA平臺,提高集團內零組件共用比例至50%。
但這樣的共用平臺僅是「對內不對外、封閉不開放」,汽車的標準化程度仍低,各集團間共用零組件亦少。各大車廠掌握先進的引擎與傳動技術,資金與技術高牆讓想加入者望之興嘆,且因汽車關係到人身安全,車廠的心態較保守,車內元件要求嚴苛,認證時間長,產業鏈合作關係久遠,電子業打入不易。「有許多同業花了數十年時間,想跟車廠合作電子技術,進展卻非常緩慢」,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說。
自從特斯拉(Tesla)掀起電動車狂潮後,許多汽車產業的思維都被翻轉,包括三不五時的軟體更新令車主驚喜、先進的自駕功能使旅程更輕鬆、一鍵叫車彷彿置身霹靂遊俠影集現場、電池續航力及充電速度也不再讓人焦慮。電動車少了引擎及變速箱後,電池、電機及電控系統等三電系統成爲技術重心,這使擅長的電子業有機會敲開市場大門。
各大汽車集團對於是否推出100%專爲電動車設計的平臺曾有激烈爭論,因考量若銷量不佳,巨大投資將付諸流水,豐田甚至認爲純電動車是過度炒作的議題,執行長豐田章男去年年終記者會中曾抨擊,在環保上「日本的電力大多來自煤炭與天然氣,如果全部改用電動車,爲了滿足電力需求,只會導致更多碳排放,甚至到夏天將陷入用電危機」;而在經濟上「假設全日本的車輛都變成電動車,將需要高額預算進行基礎建設;同時原有的汽車產業會崩潰,導致數百萬人失業,形成巨大的經濟災難。」
豐田原本計劃以油電混合車作爲過渡到純電時代的中繼產品,並搭配氫能車,但這股電動車浪潮來得又急又猛,相關技術推展迅速,各國政府也宣告積極的排放改善進程及禁售燃油車(含油電車)期限。鑑於電動車的生產成本尚高,爲了加速普及,透過平臺模組化生產可降低成本,且專屬設計更適合電動車的零組件配置,因此各大品牌紛紛推出專屬或合作電動車平臺。如福斯與福特合作的MEB平臺,福斯首輛平臺電動車ID.3售價僅約新臺幣百萬元,在德國享有「國民電動車」稱號,並隨即拿下歐洲去年10月電動車銷售冠軍,評價不惡;美國通用汽車(GM)發表的Ultium Drive平臺採無線電池管理系統,可減少80%電池組佈線,與LG合作的NCMA(鎳鈷錳鋁)鋰電池降低高價的鈷元素比例,盼壓低電池成本至100美元/千瓦時以下,此價格與油車成本相仿,被視爲電動車將出現爆炸性成長的甜蜜點,該平臺並獲本田(Honda)採用;豐田與Subaru合作發表的e-TNGA平臺也急起直追,研發中的固態電池被視爲秘密武器;南韓現代汽車也與起亞汽車共同推出E-GMP平臺,訴求充電效能大幅提升。
以色列新創公司REE推出的電動車平臺corner units也吸引全球目光,其將動力、轉向和懸吊系統及電機整合在車輪中,拆卸維修容易,扁平的底盤設計可容納較多電池組,也提供汽車製造商更大的設計自由度。該平臺只要通過一次撞擊測試便能適用於各款汽車的安裝,爲汽車製造商帶來更多便利性,目前已有日本Hino及印度Mahindra等商用車品牌確定合作。
可預見電動車平臺將是未來電動車造車主流,各企業間的合作也將更加頻繁,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認爲「未來電動車上將會由一家公司做好軟硬整合,變成一個平臺,讓其他廠商在此平臺上發揮創意」,市場推測可能暗指Apple Car。未來電池及晶片成本下滑將帶動電動車價格更加低廉,其取代傳統燃油車的速度也將加快。鑑於傳統車廠在晶片及軟體研發上恐面臨較多困難,電子業則面臨造車經驗不如傳統車廠,恐如特斯拉般有故障率偏高問題,新創公司則在資本、經驗及大規模生產能力上均有不足,未來電動車市場由誰領軍尚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