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臺積電真的會變成美積電嗎?
臺積電今日做出全世界需要的產品,國人應放大心胸並感到驕傲,臺積電是世界的臺積電。圖爲美國總統拜登(中)在臺積電高層陪同下,出席美國新廠首批機臺到廠典禮。圖/路透
經過多時的醞釀,臺積電赴美亞利桑那州投資的5奈米廠終於裝機(first tool-in),創辦人張忠謀,兩位執行長劉德音、魏哲家親自率隊出席,美國方面更是高規格,除了拜登總統親自出席,蘋果電腦的庫克執行長、Nvidia黃仁勳、AMD蘇丰姿也都到場祝賀,可謂衆星雲集,面子裡子都給足了。
臺積電赴美投資設廠除象徵晶片對於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它更有一層地緣政治的考量。美中對抗已成爲常態,兩大強權競爭的是對於先進晶片技術和產量的掌握度,臺積電的6成客戶在美國,中國營收佔比11~13%,美國政府要求蘋果等大廠購買美國生產的晶片,在商業考量上臺積電赴美設廠就近服務客戶。在政治上美國會持續加強對中國晶片產業的制裁力道,臺積電會被要求選邊站,非來美國不可。
臺灣一直有一派說法是:擔心臺灣的人才和技術會被掏空,臺積電變成美積電。其實這是多慮了。首先、臺積電設了兩座廠,分別是5奈米、3奈米。最先進的製程都留在臺灣,這兩座廠量產時已經不是最先進的製程了,不會有技術被掏空的問題。
第二、臺積電已經是一個跨國公司。外資持股的比例達8成,政府的國發基金只佔6%多。它只是剛好總部設在臺灣新竹,臺積電會有今日的成就是用臺灣的優勢,做出全世界需要的產品,並且以獨特的商業模式行銷世界。我們應該要放大心胸並且感到驕傲,臺積電是世界的臺積電,在全球舞臺競逐,代表臺灣有一席之地。
第三、美國要超越臺積電的技術是難上加難。如同魏哲家所說的,臺積電是累積40年的know how,要抄要偷沒那麼簡單。另外,美國強項是創新創意,未必能在製造業取得優勢。亞利桑那州fab 21滿載產能只有20,000片晶圓,佔不到全球產能的2%。
第四、臺積電的財務相當強健(robust),本次加碼投資總共400億美元,全部都用自己帳上的資本支出。不像英特爾需要通過第三方私募,這代表這個投資案臺積電是擁有財務自主權。在晶片法案通過後,臺積電會得到一些補助,但是公司投入的資本是遠遠超越美方的補助。
但臺積電在美國也有相當的挑戰。首先、在人才上是極度短缺。尤其是三星,英特爾也同時蓋廠,半導體工程人才無法銜接上。再來是文化管理的部分,臺積電的“TSMC Way“製造業管理模式能否在美國完美複製將會影響到人事成本和效益。我的看法是這會一段陣痛期,且會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以臺積電在奧勒岡州的wafer tech來說,花了8年才調整到經濟規模效益,目前產能和良率仍然是是全球最小的。
總的來說,個人認爲,臺積電去美國發展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過去全球化或許臺灣佔盡優勢,但是在未來多軸心(multi-polar)的世界,過度集中造成的地緣政治風險必須要分散。在這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關鍵時機,臺灣有絕佳的位置,我們過去累積的科技代工製造優勢,讓我們有一個支點,可以創造槓桿(leverage),當所有國家正在爲供應鏈苦惱時,我們已經做了最佳的轉移模式。
與其問說:臺積電會變成美積電?臺灣會被掏空?
我們應該要問的是:我們如何放眼世界,讓臺灣優勢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