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術爲引領 推進智慧教育生態創新發展

人民網長沙11月12日電(記者 孫競)在教育朝向智能時代”邁進的當下,積極探索智能技術智慧教育場景的應用,對於不斷深化和豐富現代教育內涵重塑智慧教育生態具有重要意義。作爲第55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AI+教育 智聯WE來2020智慧校園標準體系建設人工智能+教育論壇”日前在長沙舉辦。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長張大良指出,智慧校園是建設以物聯網爲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校園生活進行有效融合,形成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 縱觀國際國內教育信息化發展,建設智慧校園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張大良就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發展互聯網+教育,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二是加強數據治理與共享,周到精準服務師生;三是整體設計系統建設,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教育部科技司一級巡視員高潤生在致辭中提到,人工智能是實現教育生態重構的有效手段,相關技術在教育中的深度廣泛應用,將徹底改變教育的時空場景和供給水平,將實現信息共享、數據融通、業務協同、智能服務,推動教育整體運作流程改變,使規模化前提下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教育成爲可能,進而構建出一種新的靈活、開放、終身的個性化教育生態體系。

“進入大數據時代以後,在教育和人才培養思維當中,必須要運用大數據。”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談到,“通過數據分析、數據驅動方式來找出其中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邏輯性,通過這樣整體的因果論來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創建新的模型。”

鄭慶華認爲,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結合,已經催生或者是正在催生虛擬助教、個性導學、智能測評、拍照搜題、智能排課等,“AI+教育”這個賽道已經成爲全世界爭奪未來高等教育所有開放教育的黃金賽道。

論壇上,來自全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智慧校園建設,以及“AI+大數據”如何賦能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專家指出,以技術引領,推動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的創新升級,將有利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教育新生態,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