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陸經濟回春 但要小心債務

社評

大陸經濟復甦腳步加快,各方紛紛上調成長率預測值,大摩上修今年大陸經濟增長目標至9%,聯合國將預測從7.2%拉昇至8.2%,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未來全球經濟復甦有賴大陸的付出,預估從2021年到2026年,大陸對全球經濟成長的平均貢獻,將超過1/4。

長期累積的債務持續擴大

國際機構投行的樂觀預測有其依據,今年1至4月大陸出口年增33.8%,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成長24.8%,顯見外需力道強勁。而在內需的消費與投資部分,1至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9.6%,固定資產投資則是成長19.9%,就個別月分而言有所下滑,但成長態勢依舊穩健。景氣領先指標的製造業PMI,不管是官方或財經數據,已連續1年以上在景氣榮枯線之上,代表未來景氣擴張無虞。延伸到資本市場,可以發現,包括嗶哩嗶哩、百度、快手、京東物流等重量級企業,紛紛搶着赴港掛牌上市。1至5月陸企在港募資總額高達1839億港元,規模較去年同期激增6.2倍,市場甚至預期第3季數據還將續攀高峰、更上一層樓。

大陸經濟正迎接疫後大爆發潮,特別是全球經濟同步回升推波助瀾,爆發力道方興未艾。只是,在一片樂觀聲中,卻出現不容小覷的潛藏風險。IMF、國際清算銀行(BIS)及國際金融協會(IIF)等國際機構分別示警,各國超級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固然降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但也讓全球債務風險無限擴大。根據IIF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止,全球債務達289兆美元,佔GDP比360%,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興市場國家,因爲經濟波動相對劇烈,且財政狀況較不穩定,尤其需要留意。

大陸經濟情勢普遍看好,中央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不高,短期不至於爆發債務危機,但長期積累的債務風險,仍在持續擴大,並未獲得妥善解決。關鍵在於家庭、企業與地方政府這三大部門。BIS統計指出,截至2020年第3季止,包括家庭、企業與地方政府在內的大陸非金融部門債務餘額首度突破280兆人民幣,不僅較2019年大增26.2%,佔GDP比重也創下285%的新高紀錄。暴增的債務,反映的就是升溫中的風險。

房市泡沫破滅的重要信號

家庭部門過多債務,背後代表的是房貸節節攀升,加大房地產泡沫風險。根據人行統計,2020年大陸個人債務中,就有超過一半是房貸(約55%)。高達34.5兆人民幣的房貸餘額,除了暴露出家庭債務過高的疑慮外,也讓房地產泡沫化風險快速升溫。前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近日就指出,2020年大陸居民槓桿率(家庭負債總額除以GDP)已超過德國及日本,且居民債務上升趨勢與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極爲相似,這都是房市泡沫即將破滅的重要信號。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房地產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最大的一隻灰犀牛。顯然大陸家庭債務風險,已不容北京等閒視之。

除了家庭部門外,企業及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同樣無法輕忽。根據人行最新的《金融穩定報告》,近年在市場資金高度寬鬆的環境下,大陸企業向銀行取得融資愈來愈加容易,但企業經營效率卻未同步提升,造成不良授信比率攀升,2019年已超過16%,債務違約風險明顯升高。一旦形成連環爆,恐殃及經濟成長。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中央大推新基建的壓力下,必須持續擴大專項舉債額度,加上原本既有的地方融資平臺或信託隱性債務,都讓地方政府債務持續飆升。根據中國財政部統計,地方政府預算內債務餘額約26兆人民幣,而中國誠信國際粗估隱性債務約43兆人民幣,若將兩者加總起來,佔GDP比重高達68%,遠遠超過中央政府的21%,顯見地方政府債務潛藏風險,可能遠比攤在陽光下的數字更巨大且嚴重。

喜迎經濟回春之際,應重視潛在債務風險,大陸財政基本健全,摘除債務風險引信的工具非常多,面對它、處裡它,就能避免對重回成長正軌的經濟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