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小心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外溢風險

社評

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2.4%,不僅高於市場預期1.8%,也較今年第一季2%來得亮眼。若加計去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已連續四季正成長,對美國經濟衰退論,是一個強力的反擊。特別是在通膨高漲與暴力升息的環境下,美國經濟竟然還能展現如此韌性,令人驚訝。

美國經濟展現韌性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報告,成長主要來自三大塊: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其中又以前兩者表現最讓人驚豔。首先,在消費方面,儘管第二季個人消費支出增長1.6%,較第一季4.2%明顯回落,但遠優於市場預期的1.2%,佔GDP比重來到68%,仍是美國經濟成長最大引擎。

其次,企業資本支出大幅回升,在廠房及設備投資方面,分別較第一季成長2.3%及2.6%,成爲推動民間投資的關鍵。在赤字預算支持下,政府支出連四季擴張,平均季成長達0.9%,遠高於2020年疫情發生前五年平均的0.4%,從消費、投資到政府支出都在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是美國經濟最大支柱,但投資(包括民間及政府)纔是美國經濟韌性的核心所在。投資是一種累積未來財富或生產力的過程,除可爲當下經濟做出實質貢獻外,也是提升未來經濟增長動能的重要催化劑。更不用說,隨着政府及企業擴大資本支出,連帶也會拉高勞動市場需求、帶動薪資增長,最終成爲下一波消費的火種。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吃緊,職位空缺數一直維持在近千萬個(最新6月數字爲958.2萬),投資拉動功不可沒。

進一步追本溯源,投資能夠快速回升,與拜登透過減稅及補貼手段,推動一系列促進投資方案有關。譬如規模高達1.2兆美元的基建法案、去年8月陸續通過的晶片法案及降低通膨法案等,正逐漸發揮招商引資效果,誘使全球電動車、歐洲綠能與臺灣半導體業者前進美國投資。

目前看來,這樣的趨勢並未改變,還在持續挹注美國經濟。難怪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7月底利率決策會議後公開表示,由於近期經濟數據普遍好轉,Fed工作小組已拿掉經濟衰退的可能選項。換句話說,即便美國經濟放緩,過程也會是軟着陸,而非硬着陸。這個判斷仍有待時間驗證,但不容否認,美國經濟確實韌性十足。

新興市場資本外流

必須提醒的是,美國經濟所展現出來的韌性,也意味Fed緊縮貨幣期間,可能拉得更長。尤其是一旦軟着陸真的實現,經濟溫和增長伴隨就業市場吃緊,將讓通膨更難回落,Fed將更沒理由改變緊縮立場,高利率勢必維持更長一段時間,而這恐怕會助長美元走勢。近期美元指數在跌破100整數大關後,短短几個交易日又重新站回102(反彈幅度近3%),就是肇因於此。

強勢美元對美國不是壞事,但對大多數新興經濟體而言,卻可能是一大隱憂。當美元持續走強,代表新興市場貨幣轉弱,資金會更向美國靠攏,恐會加大新興市場資本外流風險。包括IMF及世界銀行等在內的國際機構,都曾發佈報告指出,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帶來的強勢美元效應,往往會形成外溢風險,影響新興市場經濟表現。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國,都是很好的例證。在當時,這些經濟早已顯露疲態的新興市場國家,因爲美元強勢升值,加上市場高度擔憂該國貨幣能否保值,資金開始出現大規模外逃。這不僅加劇這些國家貨幣貶勢,也讓原已疲軟的經濟走勢,更爲雪上加霜,最終在惡性循環下,無可避免釀成金融危機。

隨着美國經濟可能走向軟着陸,美元走勢也愈來愈加堅挺,美國緊縮貨幣政策的外溢風險,似乎也在升高。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資本外逃危機,難保不會再重來一次。特別是對新興市場領頭羊的中國大陸來說,當前經濟挑戰已然艱鉅,若人民幣因美元走升而加大貶勢,進而引發資本外逃疑慮,恐會讓北京在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運用上,更加捉襟見肘。這都意味着,看待美國軟着陸下的外溢風險,除了不能輕忽外,可能還得再嚴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