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管中閔被彈劾案前,你該要有的認知
2018年10月5日、12月25日、2019年1月4日,管中閔都請假不出席約詢,沒有要向監院自清的意思。
二、監察院不是民進黨的囊中物
監察院目前可因前後期提名,分爲「馬系」與「蔡系」,前者18人,後者11人。扣除正副院長張博雅、孫大川,以及提案的王幼玲、蔡崇義,「仍然是16:9人」。
「彈劾案應經監察委員2人以上提議,並須經提案委員以外之監察委員9人以上之審查及決定成立後,即向懲戒機關提出。彈劾案之審查,應由全體監察委員按序輪流擔任,每案通知13人蔘加,其與該案有關係者應行迴避。」
昨(15)日投票現場爲馬5:蔡6,結果卻爲「7:4」,證明仍有馬系監委對管中閔違法兼職寫文章一事,獨立行使彈劾權,願意超越本身所屬政治立場,實是值得讚許之事。
四、彈劾案重點是管不應於擔任公職時「匿名穩定供稿」管中閔所寫的文章被壹週刊匿名採用爲「壹觀點」、「壹評論」,會讓閱讀者以爲這是代表報章立場,絕非政務官的政策辯護,更不是什麼偶一爲之的政務官上節目的通告費,具名以其職銜投稿報章的政策辯護。
政治可以評論但要有基本認知,不能只會講陰謀論、講政治追殺。還是希望管中閔都當臺大校長了,能否別再躲了,正面迴應爭議。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