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我若戰死,願妳改嫁:抗戰殉國將領鄭作民(莊秉漢)

鄭作民將軍是崑崙關戰役中,國軍犧牲最高級別的將領。(圖/莊秉漢提供)

在抗戰時期,崑崙關戰役是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杜聿明指揮國軍唯一全機械化部隊重創日本號稱「鋼軍」的阪垣師團,並且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舉國爲之振奮,不過許多人忽略了,在這場戰役中,國軍還犧牲一位最高級別的將領,這位就是少爲人知的黃埔軍校第一期名將鄭作民。

座落於臺北市的國軍歷史文物館,將鄭作民將軍(右上)列爲黃埔軍魂忠烈錄之一。(圖/莊秉漢)

鄭作民(1902-1940年),湖南新田縣人。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父親靠做苦力、打臨時工養活全家,鄭作民自幼勤勉好學,敬仰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讀完私塾又上小學,一直唸到師範學校,他原本生涯規畫是當一名國小教師,幫忙家裡的經濟生活改善,但是鄭作民師範畢業那年,孫中山先生正好在廣州創辦革命軍武力──黃埔軍校,他眼見各地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燃起自小救國救民的志向,便毅然決然南下報考軍校第一期,決心投身統一中國重建中華的使命。

鄭作民黃埔軍校畢業後,編入學生軍,參加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民國15(1926)年7月追隨蔣中正校長北伐,任國軍第一軍連長、營長。11月,在攻克南昌討伐五省聯軍孫傳芳部的戰鬥中,鄭作民身先士卒,奮勇克敵,立下戰功,晉升爲第2軍第9師25團團長,該師是蔣中正所整編的中央軍20個德式師精銳部隊之一,其換裝先進的德式裝備和德式戰術系統訓練,鄭作民作爲第9師的團長,可見深獲軍方器重與栽培之明日將領。

民國26(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鄭作民以第9師師長的身分率部奔赴淞滬戰場,臨行前,他在全師誓師大會上,親自宣讀一封寫給他母親的遺書,遺書中提到:「男現率師重上戰場,抱定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誓與敵寇戰鬥到底,把敵人趕出去」,字字句句內容帶着移孝作忠的軍人本色,全場聆聽軍士官兵無不動容、熱血沸騰。

武漢會戰時,鄭作民奉命率第9師扼守田家鎮,田家鎮控制長江航路,屏障大武漢,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唯有鄭作民這樣「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的將領鎮守,才能阻敵西進,鄭師長也沒有辜負國軍交付任務,戰前,他率所部將士修築工事,鼓舞全師將士,團結一致,奮勇殺敵。日軍進攻後,他率所部將士與日軍進行一場「以弱抗強」不對等惡戰,鄭作民親赴一線指揮,其守軍官兵曾用迫擊砲擊落日軍轟炸機,地面部隊爲之歡聲雷動,不過,日軍久攻不下惱羞成怒,竟施以毒氣彈報復,並沿江岸向田家鎮進行坦克、飛機、艦炮之立體化作戰,第9師浴血奮戰,寧死不退,雙方展開近身肉搏戰,最終鄭作民師部彈盡糧絕,與日軍鏖戰47天,直到掩護國軍主力撤退,遲滯日軍向武漢推進,完成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的階段任務。

民國28年(1939)11月,日軍從廣西欽州登陸,攻佔了崑崙關,威脅我國抗戰大後方,國民政府決定發起反攻,急調尚在四川整訓的鄭作民第9師出發迎戰,部隊出發前,鄭師長有預感此次大戰恐將「以身殉國」,於是他先安頓家人返回湖南老家,並與妻子訣別時,親口告訴愛妻,倘若他戰死疆場,希望妻子能改嫁,因爲他不忍心,摯愛的妻子下半輩子無所依靠,所謂亂世浮生,夫妻總使情長,戰爭下顯得渺小微不足道。他立下遺囑,寫下「好男兒不惜戰死沙場」之遺願,立即率第9師奔赴崑崙關投入戰鬥。

鄭作民率第九師於崑崙關捨身掩護受困官兵和百姓突圍,不幸遭敵機中彈爲國捐軀。(圖/莊秉漢)

民國29(1940)年1月初,鄭作民配合杜聿明的第5軍向日軍強攻,成功收復崑崙關。第9師奉命駐守崑崙關,阻止日軍北犯。2月22日,日軍憑藉空軍優勢,再度威脅崑崙關,國軍所佈防左翼的第36軍受到日軍包圍,他奉命率軍前往救援,不幸也遭到日軍優勢兵力包圍,鄭作民率領全師反擊,成功突圍,3月3日,他聽到還有一個營的國軍官兵爲掩護百姓撤退,無法跟着撤出來,鄭作民作爲第2軍副軍長兼任第9師師長,不忍丟下軍官袍澤,又親自端起步槍率軍衝入包圍陣內,捨身掩護受困官兵和百姓突圍,就在營救途中,日本軍機低空掃射,鄭作民將軍不幸中彈爲國捐軀,時年38歲。

鄭作民是崑崙關戰役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國民政府追晉爲陸軍中將,蔣中正題詞輓聯「馬革裹屍還萬里,虎賁遺烈壯千秋」悼念,綜觀鄭作民將軍一生,他原先志向是當一位小學老師,安穩養家小幸福度日,沒想到大時代的風起雲涌,牽引着他投身北伐、抗日的革命浪潮。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鄭作民將軍選擇前者,縱然生命固然短促,但以身許國,死的轟轟烈烈,俯仰無愧中華民國。

(作者爲臉書「我的抗戰」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