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科比有禪師,魔術師有萊利,勒布朗呢?球星和教練間還有感情嗎?
作者 / Howard Beck
譯者 / kewell
一向如政客般四平八穩的史蒂夫-科爾拒絕透露勇士在1月某個比賽夜選擇折磨哪支球隊或哪位球員,面對可憐的跟不上節奏的對手,他只不過是看到了解放斯蒂芬-庫裡這位籃球史上最可怕得分機器之一的機會。
“我們會挑選某個對位,”科爾回憶道。“在比賽前幾分鐘,我們會說,‘針對這傢伙跑擋拆,連跑五分鐘看看。’”
那五分鐘就是庫裡的饕餮時間,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得分。這一招屢試不爽,但仍有一個問題:勇士其他球員會遊離於進攻之外,失去節奏。“我們會失去對比賽本身的掌控,”科爾說。“這並非正確的策略。”
於是,這位勇士名帥就跟球隊的門面球星一起審視了過往經驗,並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在這支球隊,我們必須找到更好的平衡。”吸取教訓、改變策略、討論結束。但交流從未停止。
七年來,勇士奪冠又失冠,科爾遇到背傷問題,庫裡遭遇骨折打擊,在這支歷史級的超級強隊讓人炫目神迷的起起落落中,在一切歡樂沮喪悲傷和一切處於中間地帶的情緒中,他們互相依靠、彼此傾訴,從爲人父母到高爾夫到“黑人的命也是命”再到Box-and-one防守,他們無話不談。
他們能讀懂對方的心情,知道對方的想法,就像一對老夫老妻,幾乎能立刻接住對方的話頭。
“他們是非常相似的人,”在NBA擁有29年經驗的勇士首席助教羅恩-亞當斯說。“他們的人生都具備某種善良、謙虛和關懷他人的特質。”
從打法到籃球價值觀再到快樂,勇士所珍惜的一切都從斯蒂芬和史蒂夫的“互相尊重和欽佩”(庫裡所言)以及“超越”籃球的關係(科爾所言)開始。
“退役之後我們一定會保持聯絡的,”科爾說。
“當然,”庫裡在聽到這話後迴應道。
他們這種夥伴關係很眼熟,可以追溯到NBA創立早年,隨後幾乎貫穿每個時代和最偉大的王朝:60年代的從比爾-拉塞爾和裡德-奧爾巴克,到80年代的魔術師和帕特-萊利,到90年代的邁克爾-喬丹和菲爾-傑克遜,再到2000年代的蒂姆-鄧肯和格雷格-波波維奇,當然,還有同時代的OK組合與禪師。
他們都是傳奇人物,其名聲和履歷都緊密交織在一起。你很難在提起魔術師時不想到萊利,提起波波時不想到鄧肯,提起微笑刺客時不想起查克-戴利,提起哈基姆-奧拉朱旺時不想起魯迪-湯姆賈諾維奇。
勇士王朝的故事也少不了庫裡和科爾的關係,但他們可能是這一王朝標準範例最後的代表了。在NBA的球員賦權時代,這一模式迅速過時,被超巨流動、帥位不穩、權力動態變化以及職業體育中“忠誠”這一概念的改變所動搖。簡單來說,如今的超巨和主帥已經無法形成那樣深厚的關係,因爲他們根本無法合作足夠長的時間。
勒布朗-詹姆斯在過去十年拿了四個冠軍,他是在三支球隊、三位主帥手下完成的:埃裡克-斯波爾斯特拉(熱火)、泰倫-盧(騎士)和弗蘭克-沃格爾(湖人)。卡瓦伊-萊納德在波帥手下拿下第一個冠軍,第二冠是在猛龍跟尼克-納斯合作,後來他去了快船,希望與盧再次達成目標。凱文-杜蘭特的前兩冠是跟科爾一起拿到的,隨後他去了籃網,想與納什一起奪冠。
執教依然重要,但教練本身似乎沒什麼功勞、甚至無足輕重了。以前巨星和主帥的良好關係是建立在信任和溝通的基礎之上,需要多年時間培養出來。這也是球隊建立起贏球文化的途徑——球星和教練彼此強調,爲其他所有人設定標準。這種關係的消失會導致什麼?球隊文化會消失嗎?王朝會再難得一見嗎?今天的球星究竟有沒有因此損失一些重要的東西?
* * * *
“我們活在一個不同的時代了,”獨行俠主帥裡克-卡萊爾說,在11年時間裡,他與德克-諾維茨基培養出了緊密的關係,並在2011年一起拿下冠軍。
卡萊爾在NBA執教三十載,還打過五年球,他見證了過去十年球員與主帥關係的鉅變,以及全明星如何頻繁換隊。“形勢就像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他說,“這是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
在2010年代拿到不止一個冠軍的球星裡,只有庫裡是跟同一位教練一起做到的,並跟這同一位教練合作至今。他與科爾一起幫助勇士從黑馬走向奪冠,創下73勝的常規賽紀錄,經歷總決賽3-1領先後翻車,從人人喜愛的劣勢者變成了備受敵意的超級戰艦,而在多人退役、受傷和杜蘭特離開後,如今又變回了人人喜愛的劣勢者。
“我們基本見過了所有形式的成功與失敗,”庫裡在談到科爾時表示。“我不能代表他人,但能與同一位教練、同一羣教練組經歷NBA的方方面面,無論輸贏,我還是很開心的,而在面對想要東山再起的新挑戰時,這也讓我內心得到了大片平靜。”
所以當勇士犯錯——或是如1月那場比賽一樣戰略性犯錯——的時候,核心和主帥能很快糾正錯誤,因爲他們可以完全信任對方。庫裡和科爾可以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方,無論是爲了籃球,還是爲了心態不崩。克萊-湯普森,水花兄弟的另一位已經因傷連續缺席了兩年的比賽。德拉蒙德-格林還是防守中堅,但不再是個全明星。輪換陣容中的其他人要麼是被拋棄的,要麼是權宜加盟的,要麼是庫裡妹夫,要麼是青澀新人。
一年前,科爾和庫裡才遭遇了合作以來的第一個勝率不到五成的賽季,勇士15勝50負,庫裡因骨折只打了五場比賽。本賽季,庫裡拿出了2016年拿MVP時的狀態,保住了勇士季後賽的希望。
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難,外界批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響,但他們的關係卻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我每天都期待看到斯蒂芬,”科爾說——很少有教練會這樣談論自家超巨,而且七年來態度從來不變。
* * * *
曾幾何時,球星都公開渴求最優秀的主帥。甚至提出硬性要求。
沙奎爾-奧尼爾在1999年加盟湖人之前,就要求湖人僱用禪師。科比也希望他來執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禪師曾執教過他的偶像喬丹。
在他們不打架、內訌或互噴的時候,這是這兩位巨星罕有的可以達成一致的事情。
“菲爾所帶來的東西是我們之前沒有的——一個資歷夠格的傢伙,”奧尼爾說。“我知道,如果他能來,光靠資歷就能提升我們的下限了。”
禪師剛到湖人時已經功成名就,手握六枚戒指,還有聲震天下的三角進攻,湖人雙星就算內訌也得配合。當然,他倆還在內訌,但禪師穩住了局面,他們照樣一起拿了三連冠。
“他來湖人,是我生涯裡遇到的最棒的事,”奧尼爾說。“不然我可能只有一個冠軍。換個教練我都覺得我們不可能三連冠。”
當然,他們合作的五年充斥着膨脹自我的碰撞,不僅僅是科比與奧尼爾,還有科比與禪師以及奧尼爾與禪師,每個人之間都是如此。那是既混亂又輝煌的時代,也許終結得比應該結束的要早,2004年,禪師和奧尼爾雙雙離開。
但它怎麼說都延續了五年,足以形成(與重塑)信任和理解,支撐湖人渡過許多難關。這種持續性很重要。培養關係需要時間。到最後他們或許已經厭惡彼此(禪師一度在書中斥科比“不可執教”),但這種關係會一直存在,爲禪師後來重回湖人,與科比再拿兩連冠奠定了基礎。
“菲爾就像個父親般的存在,”科比在2019年接受採訪時說,他當時稱禪師是“在觀察比賽、理解比賽方面是個徹頭徹尾的天才”。
奧尼爾對禪師的崇敬、忠心和喜愛反映了他對禪師的感情,這也呼應了90年代公牛不斷累積冠軍時喬丹對禪師的感情。在去年收視火爆的公牛紀錄片《最後之舞》的開篇,就放出了喬丹在1997年說過的話,“我不會再爲另一個主帥效力”,這是他對管理層的警告,當時有流言稱禪師在1997-98賽季之後就會離開。公牛拿下第六冠之後,禪師的確離開了,而喬丹也退役了。
而更早之前十幾年,微笑刺客托馬斯也像喬丹一樣,爲主帥查克-戴利挺身而出,阻止了活塞在1985-86賽季中期讓他下課的決定。當時托馬斯才24歲,已經是全明星,但還沒能奪冠,他非常看重戴利的領導能力。按照知情人的說法,他直接找到了活塞老闆比爾-戴維森,讓後者收回成命。
後來活塞在1989年和1990年奪冠,托馬斯和戴利就此成爲傳奇。戴利在1994年進入名人堂,六年後,他成了托馬斯的引薦人。
“如果不是查克做教練,我永遠不會成爲冠軍,也不會成爲微笑刺客。”托馬斯說。
這是他們這類人的共識。奧尼爾和科比都曾各自表過態,說他們需要禪師才能打出最好的表現,才能奪冠。喬丹也是如此,他以前總被批自私,直到禪師做了他的教練,勸他接納了三角進攻——喬丹一開始還嘲諷說這個體系可真是“機會均等”。
不是每個王朝都有這種建隊模式,也不是所有超巨都有一個對他而言如此特別的主帥。拉里-伯德就是最明顯的例子,80年代他帶領凱爾特人拿了三個冠軍,期間球隊主帥是比爾-費奇(一冠)和KC-瓊斯(兩冠)。
但在NBA,球星遇見伯樂主帥纔打出最佳狀態的例子的確由來已久。
在費奇和唐-切尼執教下的奧拉朱旺算是全明星,但他遇到湯姆賈諾維奇才達到生涯巔峰,這位教練在火箭做了接近十年助教,1992年才被提拔上去。他勸奧拉朱旺多傳球,同時也給了他內外兼修的自由。在奧拉朱旺看來,此前的火箭主帥都只把他固定在內線得分手的角色上。
“我一直都想打自由風格,可以創造,向我在休賽期那樣打比賽,”奧拉朱旺說,“當魯迪T上任的時候,他很信任我。他允許我摸索上限,打出自己的風格,按我認爲的最高效的方式打球。”
奧拉朱旺帶火箭拿下了1994年冠軍,當時他已經在聯盟打了十年,不過那只是湯姆賈諾維奇執教的第二個賽季。第二年他們成功衛冕,到最後,他們在火箭合作了16個賽季。本月,湯姆賈諾維奇終於被選進名人堂,奧拉朱旺是他的引薦人之一。
“這是一輩子的感情,”奧拉朱旺說。
除了庫裡,還有哪位現役球星這樣談論過某位主教練,或是像托馬斯和奧尼爾那樣表達對戴利和禪師的崇敬之情?還有哪位現役球員和教練敢說彼此是“靈魂伴侶”,就像馬刺經理布福德形容的鄧肯和波帥的關係?
“能見到比賽中真正的天才,是我們的幸運,”托馬斯在談到老一代球星時說。“不幸的是,現在大家沒法再重現我們曾有的體驗了。在如今的聯盟,有多少教練敢拍胸脯說自己能進名人堂?我不知道。”
* * * *
NBA仍有好教練,有些甚至可算得上偉大。
波波維奇就是一個標杆,作爲馬刺球隊文化的首席創造者,他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5年。卡萊爾、斯波和道格-裡弗斯都廣受尊重。球員們也總稱讚盧帥的臨場執教能力,布拉德-史蒂文斯的創意和蒙蒂-威廉姆斯的領導力。他們都不缺智慧和頭腦。
但總的來說,他們都沒有以前名帥所具備的那種地位或影響力,那些人有決策權,可以設下標準,把出場時間當作激勵因素。許多人都稱得上巨擘——萊利、戴利、禪師、奧爾巴克、傑裡-斯隆。我們可以把這稱之爲NBA教練的“偉人理論”。你可以說這種模式過時甚至早已陳腐,如今很少有教練的地位或安全感能高到允許他們公開批評球星(像禪師和波帥經常做的那樣),或是用冷板凳懲罰他們。
“時代可能變了,那樣的情形再也不會出現了,”報道NBA半世紀的體育作家鮑勃-萊安說。“我覺得教練職位的本質就決定他們沒有那麼強烈的個性,他們更像是技工,而不是舊觀念中的‘領袖’。”
確實,在如今的NBA,主帥不是老大,更像是協作者,不是教官,更像是樂團指揮。有財富、天賦和自由轉會的加持,如今的球星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
“在這個聯盟,教練再也不是以前那種監工似的角色了,”亞當斯說。“如今教練這個職位的真正意義,是搞人際關係,把人團結起來,讓最好的球員自由打球,並保持隊內交流的暢通。”
像沃格爾、納斯這種擁有技戰術智慧的教練(他們帶隊拿下了最近兩年的冠軍),誰都不覺得他們是戴利或萊利那種備受尊崇的大佬。打比賽看的還是球員。
“他們沒有那種影響力,”奧尼爾在談到如今的主帥時表示。“因爲現在聯盟太有錢了。一個球員能掙3億的球員,不會聽任何人的話。”
教練的工資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近來的趨勢讓外界看待他們的眼光變得不再相同。如果勒布朗可以隨意換隊,走到哪都能奪冠,那教練是誰顯然也不重要了。換句話說,我們從未想象過鄧肯離開波波維奇的樣子,或是喬丹離開禪師的樣子,但當我們提到勒布朗,不會想到任何相輔相成的教練。
“我認爲球員和教練之間再也不會培養出那樣的感情了,”奧尼爾說。
這有什麼關係嗎?如果重要的東西只有勝負、數據和冠軍,那這大概無傷大雅。但體育同樣講究一個過程——球隊的掙扎、勝利和共同經歷,以及一路上遇到的友情——這些業已失去的東西,既看不見也摸不着。
球星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有自主權,對他們來說這當然百利無一害。他們有組超級戰艦的自由,提升自身表現,裝點自己的履歷。但教練們爲此付出了代價,他們本就需要頂級天賦才能證明執教能力,更直白地說,他們需要球員保住飯碗。從歷史角度看,如今最好的教練也再無法獲得奧爾巴克或者禪師曾得到的那種贏球環境了,因爲超巨不在一支球隊久留,無法幫助他們累積榮譽。
如果萊納德留隊,納斯會拿到兩個冠軍嗎?如果勒布朗留隊,斯波是否還能再拿幾個戒指?如果勒布朗願意留在騎士重建,盧是否還會在那裡執教?
沒有冠軍,就沒有傳奇,沒有光環,沒有地位,而這就是奧尼爾那麼欽佩禪師的原因。
“從籃球史上最偉大教練之一身上,我收穫了知識。”他說。
* * * *
其實,當科爾2014年來到勇士時,庫裡並沒有那麼興奮。事實上,他還挺鬱悶,只不過這種情緒跟科爾無關。
在與馬克-傑克遜合作的三年裡,庫裡跟他的關係愈發密切。當時勇士纔打出51勝的賽季,幾十年來的最佳水平,一切都似乎走上了正軌。結果傑克遜被炒了。科爾是什麼人?當時他還沒執教過一場比賽呢。庫裡覺得他就是個解說,還有就是90年代在喬丹的公牛投進了一些知名關鍵球。
“科爾教練來的時候,說實話,隊內比較不穩定,”庫裡說。“因爲馬克被炒,我不是很開心。”但庫裡也知道他無能爲力。“我不能僅僅因爲不爽就坐在那裡抱怨,毀掉科爾執教我的體驗。這不是他的錯。”
所以,庫裡保持了開放的心態。而科爾很快贏得了他的尊重,因爲他們共享着至今未變的品質:謙遜、誠實、坦率。
科爾在第一次對全隊講話的時候就俘獲了庫裡的心,他對傑克遜執教時的成就進行了熱情洋溢地稱讚。“他剛來的時候姿態非常謙虛:馬克在過去三年做得非常棒,讓我們變成了一支防守強隊。我們還擁有了季後賽經驗,”庫裡回憶道,“他想做一些細節調整,希望能幫我們取得突破,但主角永遠是球員。”
在籃球層面上,他們的關係呼應了舊時代那些傳奇組合,科爾扮演的角色,是接手並幫助庫裡解鎖更高水平的教練,就像禪師之於喬丹、戴利之於托馬斯、湯姆賈諾維奇之於大夢。因爲傑克遜,勇士在防守端已經很強,科爾來後,他們的防守從中游變成了頂尖,這也讓他在執教第一年就帶隊奪冠,而庫裡收穫了第一個MVP。
而在這一路上,科爾和庫裡很快意識到他們擁有相同的籃球價值觀:球的轉移,無私打法,以及讓每個人的能力最大的包容,因此勇士在那年的口號是“衆志成城”。
“斯蒂芬爲全隊定下了基調,是他給我執教空間,”科爾說,“他這麼做,因爲他代表了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價值。作爲教練,要想真正對球隊產生影響,你的價值觀必須派上用場。”
在合作早年,這意味着科爾可以在看錄像時批評庫裡,有把握他能不受冒犯地聽進去。而現在,那麼多心腹老將退役或離開之後,庫裡得扮演起長者角色,頻繁發言,放大科爾的意思,還得偶爾在板凳席發一頓火。
按科爾自己的說法,這是他做教練以來最艱難的一季,必須保持競爭力,不能浪費庫裡的巔峰,同時還要爲未來培養人才。權衡這一切非常難,哪怕庫裡能減輕折磨,不斷拿下40+,刷新各種紀錄。
“在很多方面,史蒂夫都拿出了最好的水平,”亞當斯說,“鼓勵(庫裡),給他很多自由,讓他打出現在的狀態。我認爲,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對彼此的深刻理解。”
只在一起相處一兩年的教練和球星能有這樣的默契嗎?我們還能再看見魔術師和萊利、波帥和鄧肯、科爾和庫裡這樣的關係嗎?或許不能了。但這很重要嗎?也許並不是。
正如科爾所說,“這還是屬於球員的比賽,我們看比賽都是爲了看萊納德這樣的球星,而不是來讚賞他和盧帥之間的關係的。”
不管怎樣,勒布朗、萊納德和杜蘭特已經有了冠軍和自己的傳奇,當奪冠的那一刻,他們和他們的粉絲並不在意拿着戰術板的人是誰。儘管如此,這比賽很重要的一部分似乎已經喪失。當你聽到喬丹對禪師的讚美,托馬斯對戴利的崇敬,科爾與庫裡對彼此的稱讚時,你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如今四處遊蕩的超巨們是否錯過了什麼。
“一起奪冠,一起在主場輸掉總決賽生死戰,這種感情是很難復刻的,”科爾說。“其他人沒法體會那種感覺。這種一輩子的感情即便過了幾十年也不會變,當我老到坐輪椅與他再見面,那份感情還會在。當我們一起經歷這麼多,關係就會變得堅不可摧。”
戴利曾這樣評價NBA的球星:“如果他們允許你執教,那是你的幸運。”現在這句話應該加上一個條件:如果他們願意留下,你纔是真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