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格菘突然不管這兩隻基金了 仍是700億“頂流”!

頂流基金經理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

5月18日廣發基金兩則公告,揭開“頂流”基金經理劉格菘的動態。公告稱,他卸任廣發鑫享和廣發科技創新基金這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職,而這兩隻基金由原本共同管理鄭澄然、吳遠怡繼續擔任基金經理。

卸任這兩隻基金之後,劉格菘仍管理五隻基金,合計管理規模仍有700億左右,位居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所管理規模的前列。據行業人士分析,此次劉格菘卸任應該是正常的一次基金經理的調整,卸任兩隻規模不太大的基金,讓他更聚焦於所管理的其他五隻基金。

劉格菘卸任兩基金

在2019年12月31日,A股市場年度收官,公募基金年終排名戰榜單揭曉。廣發基金劉格菘執掌的廣發雙擎升級一舉奪魁,他執掌的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第二、第三名,一人包攬冠亞季軍歷史上首次。這也直接打響了劉格菘的名氣,成爲市場關注度非常高的基金經理之一。

而5月18日,關於劉格菘的兩份公告引起市場關注,他卸任了廣發鑫享和廣發科技創新基金這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職。其中,廣發鑫享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是由原基金經理鄭澄然繼續管理;而廣發科技創新混合是由原吳遠怡繼續管理。而給出理由“工作安排”。

從廣發鑫享來看,鄭澄然是在去年5月20日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他作爲新生代基金經理,其所管理的廣發高端製造A2020年獲得了133.83%的收益業績表現位居行業前列,該基金在2020年較長時間位居過全行業業績冠軍之位。

從鄭澄然簡歷來看,他曾先後任廣發基金研究發展研究員、成長投資部研究員。2020年5月起開始正式擔任基金經理,目前管理4只基金,管理規模已經達到482.35億元。

而從廣發科技創新來看,吳遠怡是2020年11月18日開始擔任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目前還管理廣發創新升級,管理規模也達到144.57億元。從公開資料看,吳遠怡是理學碩士,爲美國南加州大學金融工程碩士,歷任申銀萬國研究所有限公司紡織服裝高級研究員、惠理基金基金經理助理及中國人壽(34.960, 0.39, 1.13%)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權益部投資經理;現任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基金經理。

對於此次人士變動業內人士猜測,此次劉格菘卸任應該是正常的公司內部的基金經理人選調整。

劉格菘管理規模仍逼近700億

因爲2019年的出色業績,讓劉格菘管理的規模節節攀升,2020年底他所管規模達到843.43億元。

而在2021年一季度末,劉格菘管理規模達到744.57億元,在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所管理規模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管理規模過千億的“頂流”基金經理張坤和劉彥春

此次卸任的兩隻基金廣發科技創新和廣發鑫享,一季度末規模分別爲11.75億元、37.98億元,合計在50億元左右,爲49.73億元。若按照一季度末劉格菘所管理規模來簡單計算,他目前所管理規模也處於695億元左右水平,也位居行業前列。

目前管理規模超過500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

(此數據暫時未顯示劉格菘任職變動情況)

一季末劉格菘這麼說

在市場震盪之下,頂流基金經理的觀點也備受關注。

廣發雙擎升級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爲:

而劉格菘所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前十大重倉股爲:

劉格菘在季報中寫道,2021年一季度,市場波動劇烈,公募基金總體持倉較高的行業跌幅居前。在我們看來,核心資產整體出現調整的原因並不是企業盈利出現了趨勢性的惡化,而是自2018年底以來以“核心資產”爲代表的相關行業積累了較大的漲幅,部分行業估值提升幅度超過了業績上漲速度,同時海外疫情逐步緩解,美債收益率短期上升較快引發市場對流動性邊際變化的擔憂。從中期(2-3年)與長期(3-5年)的角度,我們對市場不僅不悲觀,反而更加樂觀,新一輪製造業企業的盈利上行週期已經清晰可見。我們建議投資人適當降低今年的收益預期,保持耐心與定力,堅守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通過基金投資,分享企業中長期成長的紅利。

一季度,本基金配置方向面板、光伏、動力電池煉化鈦白粉芯片等製造業以及醫療服務等行業爲主。前述製造業行業具備明顯的全球比較優勢特徵。由於產業鏈長、帶動上下游發展的能力強、勞動力需求大、技術設備投入要求高,製造業可以說是立國之本,製造業的發展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但製造業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製造業從基礎落後到追趕先進技術再到具備全球比較優勢,背後是幾代企業家、工程師的不懈努力。

首先,在製造業發展的從0到1階段,技術的探索與確立、設備引進與研發、資本投入、關鍵人才的到位都至關重要,這個階段的製造業企業成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其次,從1到10階段,製造業企業主要面對市場的挑戰,如何擴大市場份額、保持技術領先、擴大製造規模建立成本優勢是重點,這個階段的製造業企業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盈利呈現比較明顯的週期特徵。

再次,從10到N階段,製造業龍頭企業競爭優勢已經比較明顯,護城河越來越寬,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成本、技術持續領先,產業鏈基本實現自主可控,逐步確立全球比較優勢。進入這個階段的製造業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盈利的週期性下降,成長性提升,估值體系或可重構

近幾年,我國具備全球比較優勢的製造業行業佔比不斷上升,在全球從新冠疫情中逐步走出的過程中,立足中國比較優勢、需求面向全球的製造業會不斷在全球復甦中受益,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是本基金未來配置的重點方向。

越來越多的新基金經理走上臺前

此次廣發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員變動也展現出一大趨勢,越來越多年輕基金經理走上臺前。

早有統計顯示,截至5月8日,今年以來整個公募行業的新任基金經理高達194位,創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以“85後”爲代表的多位新生代基金經理走向投資一線。這些新任命的基金經理絕大多數來自於公司內部,部分公募內部涌現出的新生代基金經理管理產品的業績可圈可點。

就基金管理人而言,華夏基金基金經理隊伍今年增加6個新面孔嘉實基金同樣新聘6位基金經理,除1位基金經理此前在中郵基金管理過產品外,其餘5位均爲新手基金經理。同期,南方、鵬華、廣發等新聘基金經理人數也達6位,合計18位新聘基金經理中僅3位基金經理年限超4個月,其餘均爲新手。

此外,安信基金、中信建投基金今年以來都有5位新基金經理上任,其餘80多家公司新基金經理在1-4位不等,涵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QDII型基金等多類基金產品。

基金經理的培養成本非常昂貴,一個新人成長爲獨擋一面的基金經理往往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但由內部培養輸送,一方面可以使得投研團隊板凳夠厚,梯隊建設足夠充分。另一方面,團隊溝通效率更高,更容易形成統一的風格和理念,穩定性更好。

作爲未來公募行業建設的中堅力量,這些新生代基金經理爲行業儲備了強大的發展後勁。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經理的內部培養和投資理念的傳承對公司業績影響重大。立足本公司實際情況,強化優化內部培養機制,鍛造出一支年輕化的優秀投資隊伍,是目前多家基金公司的發力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