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教改討論中的幾個常見名詞
PartyInHell
整個教改包含十年來的過程到現在的十二年國教的討論,連基本的邏輯都cover不過來了
喊口號沒用的,免試升學怎麼升學?從國小升國中,從國中要升甚麼?
升高中?升高中後要升甚麼?升大學嗎?不升大學可以嗎?不升大學那念高中做甚麼?
同一個問題反過來,9年級以後不升學的我們爲他準備了甚麼路可走?12年級以後不升學的,我們爲他準備了甚麼路可走?如果我們思考的教育系統沒有爲這些學生,無意於升學或是沒有能力升學的學生準備一條路走,那還侈言甚麼適性教育?
不透過考試,又怎麼幫助學生們判斷自己在甚麼領域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進而幫助學生選擇道路?
看到考試兩個字又要瘋了,這種考試既來有之考美術、音樂、舞蹈班時,通常都會兼考文科跟術科。
那做麪包能不能兼考文科跟術科?修車能不能考文科跟術科?做衣服能不能考文科跟術科?寫小說能不能考文科跟術科?
免試升學又是怎麼免試?免傳統的一試定終生就叫免試?甄試不是「試」?
甄試又怎麼讓社會不重視學歷了?大學錄取方式改了10年,整體大學學歷貶值的情況下社會是不重視學歷,還是更重視國立大學的學歷了?甄試又怎麼讓有錢人比較不佔優勢了?教改10年之後,結果產生的數字就在那裡,比較有資源的學生能夠取得比較便宜且品質較高的國立大學教育服務比例遠比沒有資源的學生來的高。甄試又怎麼讓學生變輕鬆了?教改10年之後,從前的學生只要準備三年後的國中或高中聯考,現在一個班及各幹部設置氾濫到連「垃圾長」都有了,爲什麼?因爲推甄需要有擔任班級幹部的經驗
這是就在我們眼前,現在,目前就在進行,在發生的現象視而不見的原因是甚麼?
免試升學就只是一個口號,是個假議題。他沒有「免試」,他只是不使用傳統的一試定終身的方式。他一樣要經過篩選之後,期待讓對的人到對的位置去。
但這個期待目前實現了?
以目前技職系統全面崩潰的情況看來,現在的篩選方式,有發揮期待中的效果嗎?●去菁英化?
適性教育下,我們要的是集體平庸化,還是需要各行各業的菁英?
我們可不可以容許最會做麪包的5%,在麪包學校的研究怎麼做麪包?我們可以不可以容許最會做衣服的5%,在做衣服學校的研究怎麼做衣服?我們可以不可以容許最會跳舞的5%,我們可以不可以容許最會做唱歌的5%我們可以不可以容許最會寫文章的5%,我們可以不可以容許最會跑步的5%我們可以不可以容許甚至是最會打電動的5%?在跳舞的學校,在唱歌的學校,在寫文章的學校,在體育的學校,在電動的學校,專注於他們的領域?那有甚麼理由我們不容許最會念書的5%?在念書的學校,專注於他們的領域?教育上沒有甚麼去菁英化。沒有一個國家努力讓自己的教育體系,產生不了菁英。
反過來我們需要的是各行各業,各領域的菁英化。
如果夠了解自己,夠了解臺灣,就會體認到,我們幾乎沒有天然資源,而最大且可再生的資源就是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這些資源怎麼產生?
就是教育。
統一教材跟自由教材,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法。但非重新把課綱打掉重做,不可能解決。
比如國小、國中、高中通通打掉,變成1~12年級。 (我不討論名稱,名稱愛怎麼定就怎麼定)
然後拉出個目標,比如唸完1~5年級應該具備甚麼能力,否則不許升級,依據這些基礎應具備能力訂出一份統一教材。
6年級,開始準備前置課程,用以讓學生對未來有甚麼進階課程選擇,對自己的選擇有所瞭解,纔有可能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7.8.9年級課程分成基礎、前置、進階課程,基礎課程是789年級三年後必須具備的能力,訂出一份統一教材9年級時計算學分,沒過不能升級。
進階課程對應前置課程,前置可以是基礎課程,也可以另外訂前置課程,比如,基礎物理可以訂應取得基礎課程中基礎數學的學分,進階物理可以訂需取得基礎物理的學分;比如,麪包製作可以訂需取得基礎課程的國文跟數學學分,進階麪包製作可以訂麪包製作跟基礎化學爲前置課程。
前置跟進階課程這部分當然就可以自編教材,如此一來各學校就會有差異化,比如說有一間學校阿基師進駐了,那他的餐飲的課程,可能就會比其他學校設計的更有說服力一點。
所以,經過1~6年級在一所學校,期望的目標是學生具備基礎能力,以及最大程度的對他有甚麼選擇有所認識,之後他就可以依據7~9年級,各學校提供的課程來進行選擇。
7~9年級原則上不設單領域的學校,比如專攻餐飲或是專攻服裝設計的學校,這我們留到9~12年級再開始設立。
9~12年級課程設計就如同7~9年級,只是學校可以開始以其特性篩選學生同樣有一份基礎能力的統一教材,畢業時需修滿學分,並依此教材在畢業前進行一至兩次的會考。
依此設計,各領域最好的學生,還沒會考應該就已經被想念的學校接收了,甚至找到工作,還沒畢業就開始修下一個階段的課程,那也不會是很少見的事,可以想見會有數學很好的開始修大學的微積分。(特別提數學,是因爲我數學爛到掉渣......)
而會考變成非各領域頂尖的學生自己判斷還要不要繼續升學,或是要往甚麼方向升學的依據之一。
下一階段的入學,就以會考成績跟各自選修的課程、課程成績爲申請資料,各校當然也可以加考自己的科目,資管系可能會提出個標準,說我要收會考150分以上或是會考140分以上且修過計算機概論、基本程式設計學分的學生。(說真的,如果高中三年可以不用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要考試的科目上,計算機概論、基本程式設計這種課程,絕對可以在高中學。)
而之後除4年制大學以外,應該鼓勵目前過多的大學,改制成兩年制或同樣精神的短期的專業技能訓練學校。
●作者PartyInHell,一個小孩將要出生,沒時間等你們在實驗十年的家長。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