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提升旅遊體驗 供給側還需發力

“五一”假期,連雲港海濱旅遊迎來高峰。王春 攝

5月2日,崑山的“夜崑山水上夜市”人氣火爆。張從餘 攝

5月2日,遊客在海安市雅周鎮芍藥種植基地賞花。向中林

5月5日,在常州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杜鵑花展覽會,“彩虹軌道”成“網紅打卡地”。王啓明 攝

“五一”假期,壓抑許久的旅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內景區再現“人從衆”場景。據統計,國內旅遊出遊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103.2%。爲旅遊業“滿血復活”欣喜之餘,不少人也坦言,假期遊玩還有遺憾甚至不愉快的體驗。一些媒體開啓“追問模式”:是什麼給了你假期出門旅行的勇氣?“人擠人”式出遊是我們想要的體驗嗎?有業內專家甚至發文稱“火爆掩蓋不了低質量”。

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內遊承接巨大的需求,難以應對自如也可以理解,我們不妨將“最火小長假”作爲觀察行業發展、研究解決行業痛點的一次寶貴機會。

旅遊市場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是全國人民都來南京了嗎?”南京媒體人郝雪轉發南京旅遊“盛況”的圖文推送,配上這樣一句調侃。5月1日上午10點,南京總統府景區實時在園人數5609人,遊客需排隊小時才能入內;打開南京博物院公衆號預約參觀,“五一”期間全部約滿;夫子廟日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0萬人次,附近網紅餐館排隊超過兩小時;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五一”期間入園人數約1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1.4萬、增幅203%,與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

並非只有景點纔是旅遊目的地。“五一”前夕,位於南京市建鄴區的銀杏裡文化藝術街區正式開街,現代設計感的街區裝置,與江蘇大劇院、金陵圖書館等呼應成趣。“五一”期間,這裡舉辦潮流市集、親子冷餐會,爲市民遊客提供不一樣的休憩方式。

5月5日晚,江蘇省文旅廳公佈“五一”假日數據全省接待遊客總量達3537.6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1.1%,同比2020年增長154.2%;實現旅遊總收入301.1億元,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2.0%,同比2020年增長160.7%。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處長邵學文表示,“這是根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數據、手機信令數據、銀聯數據等綜合測算出來的。”

大數據時代,景區閘機數、銀聯消費額、鄉村旅遊監測數等,對假日旅遊經濟測算形成新的支撐。算得更精準,市場分析也更權威。邵學文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遊客人均消費增加,酒店平均出租率、平均房價提高,單日門票收入連續超千萬,鄉村旅遊“三分天下有其一”,夜遊產品和夜間消費大增,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成爲新增長點……“這些都是江蘇旅遊市場恢復、消費趨好的勢頭。”

江蘇省旅遊諮詢專家、爾目文旅集團董事長兼總規劃師楊淇深認爲,對旅遊業來說,“五一”假期是一場大考,洶涌的人流檢驗服務力、市場監管力。很多景區在疫情發生後的“休眠期”下力氣修煉內功,蓄勢等待旅遊市場復甦,也爲迎接“五一”假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江蘇旅遊市場恢復到疫情前小長假的水平,呈現火熱、有序、安全的良好特徵。

楊淇深認爲,與疫情前相比,“五一”旅遊市場還有一個明顯特點——“近程市場”火爆,本地、周邊遊較多,表明人們出門走走看看,滿足美好生活的訴求強烈。據省文旅廳數據,“五一”期間,全省鄉村旅遊監測點共接待遊客1104.13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36.75%。鄉村旅遊屬於“近程市場”,農家美食、鄉村風光、怡人的自然生態環境備受青睞。

“不來怕後悔,來了也後悔”

“來之前,我們做了旅遊攻略,也做了假期人多的心理準備,到南京景區發現當地人流控制得很好,完全可以接受。”大連人李亞釗和女朋友來南京旅遊。第一天,他們逛了網紅街區“長江路”,發現儘管遊人摩肩接踵,但井然有序,每隔數十米就有疏導人員。

當然,也有的人遊玩體驗不太美好。“不來怕後悔,來了也後悔。買了一兜糧食,結果一隻猴子也沒看到……”在“小紅書”平臺,一位UP主隨手曬出在連雲港花果山旅遊的視頻片段。視頻裡,整條山路上人頭擠擠挨挨,人們艱難地拾級而上,小朋友騎到父親頭上張望,充斥着嘈雜尖銳的噪聲。網友調侃,“人太多了,猴子都不夠用了。”

除了人多,還有遊客遭遇各種不順心。5月3日中午,揚州大學生辛欣逛過江蘇省美術館後,便坐地鐵趕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想近距離了解雨花先烈們的事蹟。她已提前兩天預約好門票,可是下午4時12分終於來到紀念館入口處時,卻發現大門緊閉,閘機上寫着“16:00停止入館”。“我只好懊悔地坐在門口石階上,通過公衆號觀看VR展館,稍微彌補下遺憾。那麼多人想趁‘五一’來這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紀念館爲啥不能晚點關門呢?”辛欣充滿遺憾地表示。

路上堵、停車難等假日“頑疾”,也降低出遊者的獲得感。省自駕遊協會會長王學霆說,“我從南京出發到馬鞍山參加一場鄉村旅遊節活動,1小時路程足足開了5個多小時。出城的人多是一方面,另外不少路口假期設了崗不讓下,走了不少冤枉路。”

“滿血復活”背後的“算法

這個假期,諸多景區扛住“壓力山大”,“滿血復活”甚至創下新高。面對驟增的客流和火爆的市場,服務如何保障?記者發現,各大景區亮點紛呈的背後,有一套自己的“算法”。

5月1日-2日,第九屆咪豆音樂節在南京溧水天生橋景區舉辦,吸引了近30個省份的樂迷。音樂節開始前幾周,溧水各大酒店“一房難求”,全區餐飲、住宿、農業等業態出現爆發式增長。南京市溧水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音樂節保障一年比一年專業,尤其從第五屆開始永久落地天生橋後,天生橋景區在綠植覆蓋、供電供水、通信網絡等方面不斷優化。本屆音樂節期間,公安、交管、運輸、城管、衛生等部門1000多人通力合作,確保秩序井然。

“五一”期間,蘇州市吳江黎裡古鎮接待遊客6.5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65.1%。黎裡古鎮把戲曲、江南絲竹、香道、茶道搬進茶樓、亭子,讓江南小劇場“走”到遊客身邊;開辦水上集市,裝着商品的小船在水道穿梭成爲新的風景線。黎裡古鎮保護委員會主任張育英表示,黎裡依託自身優勢,開創文化空間,同時打造“黎裡夜江南”品牌拉動夜間消費。

吳江區的另一個古鎮同裡,假期接待遊客數量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打造旅遊品牌,‘看得見’的地方要盡善盡美、如琢如磨,‘用得着’的地方更要花心思、下大力氣。”同裡鎮宣傳委員董愛斌表示,同裡古鎮推出“退思邀月”夜遊項目,把光影技術與歌舞、非遺文化等結合,通過“行進式夜遊+沉浸式戲劇”,塑造夜遊文旅品牌。同時,完成廁所升級、文保文控建築修繕、電線管道強化等整體硬件設施提升。爲提高遊客通關入園速率,全鎮設置6個志願者服務點,幫助遊客分時預約、防疫;啓用3處免費臨時停車場,新增2000個停車位。

“五一”前3天,由靈山文旅集團運營的六大旅遊目的地,接待遊客超過40萬人次。靈山文旅集團辦公室賀遵東表示,景區獨特的文化作爲核心吸引力,讓遊客願意前去“打卡”,高品質的服務和管理是增加“留客率”的法寶。比如在拈花灣,景區內27棟客棧都有專屬“管家”,協同解決遊客需求。

爲旅遊業進階支招

國內旅遊者消費升級意識明顯,倒逼旅遊市場高質量發展。“很多消費者不只追求‘有’,更講究‘好’,不只滿足於玩得好,也講究住得好、吃得好,這就涉及景區乃至城市的整個配套水準。”南京藝術學院副校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李向民調研發現,許多地方往往在景點打造上下足功夫,卻在酒店、餐飲方面暴露出短板,比如窗戶隔音差、裝修水準低、牀墊不夠舒適、飲食缺乏多樣化,這自然在“口碑營銷”時代裡落了下風。相反,好的配套設施能夠給遊客提供更多休閒、聊天乃至發呆的時刻——這本身就是旅遊的應有之義。

提升人們的旅遊體驗,供給側應該做什麼?

楊淇深認爲,景區要提升旅遊市場份額,一定要對自己下手——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大力開發特色旅遊業態,創新推出體驗性、沉浸式產品,做到顏值、內涵、服務俱佳,使自己成爲有吸引力的“網紅打卡地”。每個景區都要及時總結“五一”應考情況,分析“試卷”,加緊補短板、優產品、亮新意,讓產品更好地匹配需求側。

“解決出行難題不是某個部門某一家的事。”王學霆建議,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要合理增加道路公共設施建設;從旅遊主管部門角度,則應加強對出遊方式進行合理引導。一方面引導景區升級、提供更多出遊目的地選擇,一方面推廣預約制,完善實時信息,讓人們接受並習慣“錯峰出遊”。

供給優質旅遊產品,服務好廣大遊客,不僅是旅遊載體開發者、運營者、管理者的事情,也涉及提供區域公共服務的政府部門及其他相關機構。楊淇深說,有條件的地區正積極發展全域旅遊,這對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治理能力、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提出系統性要求。旅遊供給側要特別重視利用科技手段,堅持數據分析,瞭解遊客需求,研判市場變動,儘可能不斷優化、精準產品供給與服務。

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青藍文旅規劃設計院院長馬牧青提出,旅遊是一個過程性的消費產品,旅遊的本質是舒適地體驗一種不熟悉的生活。國家文旅部門提出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旅遊者也已經有心慢下來、停下來,旅遊規劃者、投資者、經營者也必須慢下來,精打細磨一些匹配當下旅遊休閒度假市場的“慢”產品、“精”產品和“高質”產品。(新華日報 記者 徐冠英 付奇 馮圓芳 胡蘭蘭 朱泉 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