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衆智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立法進程
繼2023年全國兩會上多個代表團提交關於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的議案之後,今年的全國兩會,檢察公益訴訟專門立法依然是代表們關注的焦點。最高檢工作報告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列入立法計劃,最高人民檢察院積極配合,推動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法制化。
據瞭解,這次全國兩會上,海南、寧夏代表團,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陝西等代表團各有3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關於加快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的議案,代表們普遍認爲,應當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成果儘快法治化、制度化。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凸顯人民性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原創性成果。梳理制度發展歷程,脈絡清晰可見——從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至今,近十年的時間裡,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煥發出了蓬勃生命力。
最高檢工作報告顯示,檢察機關牢記“公共利益代表”神聖職責,過去一年立案辦理公益訴訟19萬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16.8萬件。
“檢察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爲開展監督,有利於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從山西省檢察院近年開展的生態環境領域專項監督說起,再談到山西檢察機關對住宅小區內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問題進行的監督,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日報社特別報道部高級編輯張臨山對行政公益訴訟的實踐成效表示認可。
“浙江檢察機關通過自行發現、羣衆舉報和線索移送,查辦了一大批發生在羣衆身邊、損害公共利益的案件。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與人民羣衆美好生活息息相關。”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專員黃美媚對公益訴訟制度的人民性體會深刻。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編輯戴茵連續兩年提出了關於反盜版的建議。她認爲,隨着技術的更新迭代,盜版頻發且趨於隱匿化,更難查獲,即使查獲,因涉案金額不高,行爲人很難受到足以震懾犯罪的處罰。而公益訴訟案件很多都是涉案金額不高,但影響範圍廣,期待檢察公益訴訟在反盜版領域有所作爲。同時,網絡暴力也存在相似現象,希望檢察公益訴訟能辦理典型案例,爲肅清網絡風氣提供法律途徑。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學院院長、農工黨河北省委會副主委楊偉坤錶示:“檢察公益訴訟在服務大局、參與社會治理中發揮着獨特的制度效能,應當通過立法促進各級檢察機關和行政機關等發揮主體作用,協同發力、綜合治理各類社會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公益訴訟各個領域與民生民利密切相關,人民羣衆的強烈期盼和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爲加快推進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提供了堅實的羣衆基礎。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吉林省委會副主委、吉林師範大學校長楊小天連續四年提出完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建議。他認爲,當前,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對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認同度在不斷提高,這得益於該制度在辦案理念、司法實踐、理論研究和國際影響等方面的出色表現。
檢察公益訴訟實踐
迫切需要立法支撐
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地方豐富的立法經驗、理論與實務的深入探索、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和人民羣衆的強烈期盼,爲加快推進專門立法奠定了較爲成熟的綜合條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後,通過相關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檢察公益訴訟法定辦案領域已經拓展到了“4+10”。
全國人大代表,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丁暉在接受《檢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深刻闡述了建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重大意義。現行關於檢察公益訴訟的法律規範分佈零散,不利於統一司法適用。制定專門的“檢察公益訴訟法”不僅是檢察之需,更是法治之需、時代之需。作爲以生態立省的海南,在生態領域對檢察公益訴訟有更多的期盼,希望這一立法建議能早日落地。
“天津市檢察機關聯合河北省檢察機關辦理的互花米草外來入侵物種治理公益訴訟案,通過上下級一體化辦案、跨區劃協同監督、同步跟蹤問效,有效破解了跨區域公益保護難題,同步推動互花米草治理寫入《天津市溼地保護條例》,協助相關單位出臺了兩部互花米草治理標準。”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天津市委會秘書長周潮洪說,該案的辦理體現了檢察機關在生物安全法未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依據環境保護法及相關法治精神破解外來入侵物種治理難題的法治擔當,但也反映出實踐工作對立法支撐的迫切需求,完善專門立法對檢察機關進一步深入推進依法監督意義重大。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黨委委員、播音主持管理部主任管旭列舉了她在履職過程中瞭解到的遼寧省檢察機關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經常面臨證據收集手段不足,缺乏剛性保障;法院與檢察機關的證據認定與採信標準不一致;公益損害賠償金難以實際運用於公益修復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萍鄉萍鋼安源鋼鐵有限公司安源鍊鐵廠二車間技術員溫菲也簽署了聯名議案。議案中提到,建議在立法中對現有“4+10”法定領域以及文物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擬增設檢察公益訴訟條款的相關領域進行類型化梳理和分項列舉,用“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領域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方式兜底。
司法實踐中的難題
亟待國家立法解決
從代表們提交的議案來看,對檢察公益訴訟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具有高度共識。
“檢察公益訴訟的受案範圍是檢察機關根據社會需要在不斷延伸,法律應該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寧夏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法學研究所(政治文明研究所)所長李保平認爲,需明確民事公益訴訟和公民個人訴權的關係,檢察權和行政權的關係等。檢察建議的效率和執行率怎麼樣,不執行會有什麼後果,都需要法律進一步明確。
“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領域和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民事公益訴訟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懲罰性賠償金的性質、計算基數、倍數、折抵等問題尚未明確,懲罰性賠償金的管理使用問題也亟待規範。”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方燕表示,這些問題制約了民事公益訴訟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作用發揮,建議在立法中明確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適用懲罰性賠償。
管旭代表所在團提交的議案中還提到,要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跨區劃管轄規則,可以結合專門人民檢察院的職能轉變,統籌規劃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跨流域、跨行政區劃案件的管轄,以及涉互聯網侵害公益案件的跨行政區劃管轄問題。
“按照現行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是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唯一主體。”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成都市委會主委、四川大學教授裡贊建議,爲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有必要通過專門立法明確檢察機關作爲公共利益代表的特殊地位和法律職責,明確檢察機關與其他公益訴訟主體的本質區別,並賦予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能的必要職權。
採訪中,代表們一致認爲,應加快推進檢察公益訴訟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及時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迴應人民羣衆呼聲、解決司法實踐突出問題,儘快形成正式的法律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23年9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正式將檢察公益訴訟法列入立法規劃一類項目。2023年9月21日,中國法學會、全國人大監司委、最高法和最高檢聯合舉辦檢察公益訴訟立法專題研討會,爲紮實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立法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匯聚了智慧、提供了借鑑。2023年以來,最高檢積極組織開展立法研究和立法建議稿起草工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組建立法研究專班配合立法機關開展相關工作。目前,全國人大監司委正在牽頭研究起草檢察公益訴訟法草案,將適時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來源:檢察日報·法治中國兩會特刊記者:閆晶晶 見習記者:牛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