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湄潭縣:做強茶產業 蹚出致富路
作爲西部內陸山區農業縣,貴州省湄潭縣礦產資源貧乏,工業基礎薄弱,無大城市作依託。近年來,通過科學規劃產業佈局,深入推進農村產業建設,湄潭縣成功蹚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2019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4726元。
科學規劃,激發潛力
高山環繞的黃家壩街道官堰居村,桃花江從田壩中蜿蜒流過,兩岸形成了肥沃的良田。用鄉親們的話說:“這裡水土好,種什麼長什麼。”
過去,田壩裡的村民溫飽雖不愁,富裕卻談不上。“有幾家種點香蔥,掙個零花錢。”官堰居黨支部書記李洪剛說,當地有種植香蔥的傳統,但不成規模。“政府看準了香蔥種植產業的潛力,這些年下大力氣引導村民調整種植結構。”
李天席是當地香蔥種植大戶,“每年4月開始種植,一年能種兩到三季,每畝能收4000至6000斤,按市場價一斤4塊多,年均畝淨利潤2萬餘元。”
“這個產業選對了!”村民鄢明超的香蔥基地從2017年的20多畝發展到今年的70畝,未來計劃發展到200畝。他的信心來源於當地對香蔥產業發展的重視。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幫助下,當地建起了製冰廠,解決香蔥長途運輸的問題;在當地設立香蔥交易中心,便於蔥農銷售;聯合臨近居委會合資組建公司,統籌產業發展。
目前,官堰居村示範帶動羣衆種植香蔥4000餘畝,實現產值9600餘萬元,惠及農戶1100餘戶,香蔥種植農戶戶均收入5.6萬元。
湄潭縣黔茗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前不久簽下了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張茶葉直接出口訂單,價值3200萬元人民幣。此前,他們都是先將產品銷往福建、浙江等地,然後再實現出口。
湄潭是有名的茶鄉,特色在茶,優勢也在茶。近年來,湄潭在常態化抓好茶葉質量安全的基礎上,成立茶葉出口貿易工作專班,出臺相關政策,積極爲企業搭建平臺,推進茶葉出口工作。
“其實湄潭的茶葉早已走出國門,但‘湄潭茶’的品牌並沒有打響。”公司董事長劉福俊坦言,“通過這次出口貿易,我們真正打開了通向國際市場的大門。”
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藝介紹,今年全縣新增15家茶葉出口貿易企業,出口訂單量大幅增加,截至8月底出口金額達到779.51萬美元。
近年來,茶產業還借力“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創意產業、文化旅遊等相融合,茶文化、茶旅遊產業逐漸發展起來。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625.8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3.61億元。雲貴山茶莊、天下第一壺茶文化主題公園等成爲熱門景點,一個完整的茶產業佈局正在形成。
因茶而樂,因茶而富。2019年,湄潭縣發展生態茶園60萬畝,茶葉產量7.25萬噸,綜合產值139.45億元;以茶葉加工爲主的貴州湄潭經濟開發區,工業總產值達28億元,實現6300餘人就業;茶葉加工企業達566家,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來自茶產業。
盤活資源,釋放動能
今年國慶節期間,湄江街道金花村村民徐學書的農家樂和民宿生意很紅火,一家人從早忙到晚。而在5年前,徐學書還只有一個身份——茶農。
如何讓村民從傳統產業中走出來?抓住湄潭縣列入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機遇,湄江街道以大青溝組爲“試驗田”,進一步盤活鄉村資源。
金花村將大青溝的茶園、田地等資源逐一清理,並確權頒證;然後,成立大青溝旅遊專業合作社,共同開發鄉村旅遊。這個僅有70多戶人家的偏遠村莊,通過發展旅遊業,目前已實現人均收入近3萬元……
近年來,湄潭還穩步試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不斷激發農村發展的活力和內生動力。全縣共組建120個村(居)股份經濟合作社、935個分社和2個鎮級聯合社,44.3萬農民成爲股東。農民參與產業發展等獲得收益147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502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