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楂“接二連三”長成大產業——薊州以文撬農以工帶農蹚出精品農業致富路
“黃色的山楂,第一次見吧?這是我們新引進的品種,國慶假期來,金黃的顏色更好看。”看到記者面露好奇之色,薊州區楠山御林家庭農場負責人段雪林向記者介紹他的得意之作。“5000斤黃金山楂均價25元1斤已被全部預訂一空。”
要知道,普通的紅山楂1斤二三元,換個品種,換個顏色,身價提升了十幾倍,這是什麼魔法?段雪林的答案是靠文旅業撬動。
近年來,薊州文旅產業如火如荼,如何藉助文旅業的發展帶動傳統農業升級換代,成爲薊州主政官員和新農人共同奔赴的目標。薊州區A級景區13家,下營鎮佔4家(郭家溝、黃崖關長城、梨木颱風景區、八仙山風景區);全區民宿405家,下營鎮66家;全區農家院2025家,下營鎮1096家;去年全區接待遊客2300多萬人次,僅下營鎮接待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5億元。文旅產業是下營鎮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個優勢不但要用起來,還要用得好。
普通鮮食山楂市場小、產值低,必須走精品化線路。有了大體量的遊客,就有了發展高端鮮食山楂的底氣。於是,在2022年,段雪林與山東農科院合作,引進5000棵第四代黃金山楂。該品種比普通山楂口感甜、糖分低,營養價值及耐儲運性等方面也有顯著提升,因此市場走俏,今年掛果後早早被預訂一空,價格最高賣到30元一斤,客戶大多是到下營鎮旅遊的遊客。
楠山御林家庭農場通過“企業+集體+農戶入股”的形式,管理着200多畝果園。園區被分成了33個模塊,通過物聯網連接,溫度、溼度、土壤情況、水肥情況……段雪林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全部掌握。科技含量上來了,勞動強度變小了,山楂的品種優化了,產量質量都有明顯提升。
帶領員工種植山楂只是段雪林的一項工作,該農場打造的是以山楂爲主題的旅遊、觀光、科普、體驗、康養、研學、培訓和山楂深加工的全鏈條產業,這大大提升了山楂的附加值。
記者採訪當天,下營鎮黨委書記李鵬嶽正在楠山御林家庭農場考察千人“流水宴”的場地安排。去年深秋該鎮舉辦的“村馬”非常火爆,這兒是“村馬”的起點和終點。千名參賽者一路奔跑,一路欣賞着鄉村美景,參賽結束後,還能吃流水鐵鍋宴,趕鄉村大集,購當地特色農產品,看鄉村文化演出,體驗感拉滿。農文旅體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在下營鎮實現“雙向奔赴”。
在山楂成熟之前,段雪林早早下定金在河北、山東等周邊省份訂購山楂,用來滿足農場的山楂加工。
段雪林的農場只是近年來下營鎮打造山楂強鎮的一個縮影。
下營鎮山楂種植1600餘畝,隨着新品種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廣泛應用,全鎮山楂品質大幅提升,“下營山楂”獲評“津農精品”品牌,下營鎮山楂產業也由此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下營鎮利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和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積極推進山楂品種培優、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等工作,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山楂產品種類也日益豐富,從傳統的山楂糕、山楂片擴展到凍幹山楂、山楂酒、山楂飲料等多元化產品,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離楠山御林家庭農場不遠處是下營鎮剛剛建成的山楂果品加工展示展銷體驗建設項目,該項目意在成爲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的重要抓手,促進農村二產加工工藝提升。
一斤普通山楂切片曬乾或烘乾,市場價在八九元,市場競爭激烈,而在野森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機器烘乾、凍幹後每斤可賣到40元,產品暢銷山東、山西等地。每年該企業加工山楂3000至4000噸,年產值在2000萬元左右。
薊州區農業農村委四級調研員王寶立介紹,2023年,下營鎮全鎮山楂全產業鏈產值近3億元,其中山楂加工業產值2億元,小山楂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果。不僅在下營鎮,在其他幾個山楂種植傳統鄉鎮,山楂全產業鏈發展都紅紅火火,全區山楂全產業鏈產值佔到全國近四分之一。
王寶立說,下營鎮打造山楂產業強鎮,也是薊州區全力打造精品農業的一個縮影。全區充分發揮生態和資源優勢,以創建都市型農業升級版爲目標,突出片區特色、深度融合、錯位發展,打造了“東生態、中蔬菜、北休閒”三大現代特色農業佈局。傳統農業與文旅產業相互借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接二連三”走出精品農業特色之路。初步建成食用菌、藍莓、紅薯、山楂、鮮花5條億元全產業鏈和生豬、肉牛10億元全產業鏈,成爲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記者張照東 趙煜)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