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暴雷、黯然缺席、展臺冷清,這屆廣州車展的失意者有點多

■按:

造車,真的不容易。

11月的羊城,辭去夏日的炙熱,滿是秋天的氣爽,而廣州車展的成功舉辦也昭示着中國汽車市場新一輪的“換季”。

作爲今年最後一次A級車展,廣州車展無疑引人矚目。在風起雲涌的中國汽車市場,本屆廣州車展也會成爲汽車市場新格局的起點。

然而,這可能也是某些汽車品牌的終點。本屆廣州車展,《消費者報道》記者發現,有多個汽車品牌未見蹤影,也有部分品牌的展臺略顯冷清,還有部分品牌雖然人在現場但是場外卻有暴雷風險。

在汽車市場新一輪洗牌來臨之時,本屆廣州車展也留下不少失意者的落寞背影。

01.

倒在廣州車展前夕

當本屆廣州車展的展位圖對外公佈時,中國汽車市場重新洗牌的玄機已經暗藏其中。

不出意料,高合缺席了此次廣州車展。最貴國產車、鷗翼門……這些亮眼的標籤,曾經是高合引以爲傲的資本。然而,這一切均在今年戛然而止。

▲來源:高合汽車官方網站

2024年2月,在春節後開工的第一天,高合汽車宣佈即日起停工停產6個月。隨後,高合高管開啓直播帶貨企圖拯救公司,不過對於高合的困境而言只是杯水車薪。如今,高合還在等待着接盤的“白衣騎士”。

實際上,關於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高端化問題,業界一直爭論頗多,與BBA甚至保時捷在同一加價區間競爭是不少自主品牌的夢想。然而,高合的步子確實邁得太大了。

究其原因,沒有拳頭產品和不可替代的創新技術,讓高合在瘋狂實施“價格戰”的新能源市場中愈發艱難,高合的產品力也難以支撐起高昂的售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高端故事最終只能交由他人書寫。

在高合之前已經倒下的威馬自然也缺席了此次廣州車展。近年來,當其他造車新勢力的銷量節節攀升時,威馬卻成爲了反面教材。欠薪、工廠停產、辦公室人去樓空、門店停業、售後無門、IPO遇挫……一系列打擊讓威馬距離當初的雄心壯志越來越遠。

▲來源:威馬汽車官方網站

然而,處在懸崖邊上的造車新勢力,遠不止高合和威馬。

遠航汽車有“停航”的跡象,本屆廣州車展也未見其參展。近日,據多家媒體報道,遠航汽車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甚至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宣佈倒閉,有員工指被強制休假一週。

此外,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遠航汽車母公司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運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已於近日被申請破產重整。

▲來源:遠航汽車官方微博

《消費者報道》諮詢廣州的一家遠航汽車門店,銷售人員表示提車至少需要等待一個半月。當記者對提車週期較長表示擔憂時,銷售人員則表示:“遠航汽車品牌還能經營多久我們也不敢保證,一般造車新勢力會通過融資渡過難關。”。

▲來源:極星官方微博

主攻海外市場的極星同樣缺席本屆廣州車展。今年7月,有消息指極星解散公關團隊,不過極星隨後對此闢謠,表示是因爲中國區總部遷址南京,涉及部分團隊遷移及人員變動。

《消費者報道》從一位曾在極星公關團隊工作的員工獨家獲悉,今年7月極星公關團隊部分員工確實參加了“告別旅遊”,目前該員工也已經轉崗至吉利旗下另一新能源品牌極氪的公關團隊工作。

除了上述品牌,合創、愛馳、天際、自遊家等造車新勢力均自身難保,未能參加本屆廣州車展。

當然,即使參加了本屆廣州車展,也並未意味着高枕無憂。此前多次單月銷量超過1萬輛的哪吒汽車,近期被曝啓動大規模裁員,比例或高達70%。11月10日,哪吒汽車迴應媒體稱,公司正在通過精簡業務、聚焦核心、組織優化和薪酬績效改革等措施,構建更集中高效的組織架構。

實際上,這並非哪吒近期首次傳出相關消息。今年10月,有哪吒汽車員工在招聘軟件上發帖表示,“哪吒汽車已發不出工資,欠供應商很多很多的錢,奉勸大家買哪吒車慎重”。

▲來源:哪吒汽車官方微博

今年6月26日,哪吒汽車母公司合衆新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如若IPO成功,哪吒汽車有望成爲繼蔚來、小鵬、理想、零跑之後,第五家在港交所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不過,從哪吒汽車披露的招股書看來,哪吒汽車仍面臨不少挑戰。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50.9億元、130.5億元和135.5億元;毛利分別爲-17.48億元、-29.39億元及-20.14億元,毛利率分別爲-34.4%、-22.5%和-14.9%,依舊未能停止虧損。同時,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淨虧損分別爲48.4億元、66.66億元和68.67億元,累計淨虧損超過183億元。

▲哪吒汽車在本屆廣州車展人氣冷清(《消費者報道》攝)

實際上,上述品牌遭遇的困境早有先兆。在造車新勢力野蠻生長期間,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經營狀況可謂參差不齊,缺少優質產品、核心技術和資金力量的品牌不在少數。對於“二線”新勢力而言,“苦日子”可能還在後頭。

02.

不該缺席的,卻不見蹤影

除了因經營不善影響參展之外,還有車企選擇主動缺席本屆廣州車展。

特斯拉沒有在此次廣州車展亮相,這已經是其連續多次缺席A級車展。自從三年前上海車展的“車頂維權”事件之後,特斯拉在A級車展上的露面越來越少。也許在特斯拉看來,A級車展並非必選項。

在去年年初率先打響“價格戰”的東風雪鐵龍,也未出現在本屆廣州車展的展館中,同屬神龍汽車的東風標緻,也缺席本屆廣州車展,這已經是這兩大法系品牌連續兩年缺席A級車展。

懂車帝銷量數據顯示,今年9月,東風雪鐵龍銷量僅爲1400輛左右,東風標緻銷量僅爲1700輛左右,在售車輛均爲燃油車型,神龍汽車的電動化產品仍然不見蹤影。

▲來源:東風標緻官方微博

此外,東風汽車集團的產銷快報顯示,神龍汽車2023年銷量成績僅爲8.03萬輛,要知道在神龍汽車的鼎盛時期,其年銷量可達70萬輛。

此前高調亮相第七屆進博會的捷豹路虎,卻並未參加本屆廣州車展。今年10月底,捷豹路虎聯合市場營銷與售後服務機構(IMSS)被曝正在裁員,裁員比例或超過50%,市場部高級經理以上幾乎都被裁,留下的高級經理,則接受了降級。

隨後,捷豹路虎方面表示裁員消息不實,稱近期捷豹路虎在華啓動一系列運營模式及組織架構的轉型舉措,提升組織競爭力的同時,加速推進“重塑未來”全球戰略的落地,以及全新合資模式的順利開展。

▲來源:捷豹路虎中國官方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捷豹路虎就與奇瑞汽車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計劃使用奇瑞的純電平臺,打造純電系列產品——“Freelander神行者”。具體來說,奇瑞捷豹路虎將推出並製造一系列電動產品,搭載奇瑞電動化平臺,使用捷豹路虎授權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但並不納入到現有的捷豹路虎銷售渠道中。

捷豹路虎確實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消費者報道》諮詢廣州部分捷豹和路虎4S店發現,目前捷豹和路虎多款在售車型在均有超過10萬元的優惠,可謂“打骨折”降價。

除了上述品牌以外,斯巴魯、捷達、捷尼賽思等品牌均缺席本屆廣州車展。它們當中有的曾經在中國市場創造了銷量奇蹟,卻在電動化時代遭遇重重挑戰。

03.

參展了,展臺卻有點冷清

即使參加了本屆廣州車展,不少品牌的展臺也略顯冷清,一些曾經輝煌的合資品牌在本屆廣州車展上盡顯頹勢。

本田、豐田、大衆、日產、起亞等主流合資品牌均在本屆廣州車展帶來不少電動化車型,不過與自主品牌相比,展臺總體人流仍然稍顯不足。以東風本田爲例,雖然展出了燁S7等新能源車型,現場還擺放了奧特曼人偶、泡泡瑪特人偶等熱門IP的物料,不過展臺人數仍然寥寥無幾。

▲多個合資或進口品牌的展臺略顯冷清(《消費者報道》攝)

二線合資品牌的展臺同樣人氣冷清,北京現代、起亞雖然也有新車亮相,不過展臺上人數不多,其新能源車也並沒有能太多吸引現場觀衆的關注。

與BBA和國產豪華品牌的熱鬧氣氛不同,二線豪華品牌的展臺同樣門可羅雀。在英菲尼迪展臺,甚至沒有任何一輛新能源車展出,與當下電動化的趨勢格格不入。曾經的“加價神車”雷克薩斯帶來全新一代ES車型亮相,不過展臺同樣只有幾個人在拍照。

沃爾沃攜新車XC60智遠極夜黑版上市,還有XC60插混版,純電MPV車型EM90等多款車型亮相,不過展臺的很多車輛基本無人問津。

長安馬自達與小米、小鵬、樂道、問界和東風猛士幾個“流量大戶”同處一個展館,被多款熱門國產新能源車包圍。《消費者報道》在現場注意到,與隔壁小米展臺要排隊入場參觀相比,長安馬自達在召開新聞發佈會期間甚至無人圍觀。

▲長安馬自達展臺(《消費者報道》攝)

乘聯會公佈的今年前10個月零售銷量數據顯示,零售銷量前十位的車企中,合資品牌仍然佔據半壁江山,不過前五名中只剩下一個合資品牌,自主品牌正在逐步成爲市場主流。

▲來源:乘聯會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爲65.7%,同比增長10.1%;2024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60%,同比增加8.4%。

可以看到,在電動化大潮下,一些合資車企稍顯落後,它們的新能源車型難以與自主品牌競爭,燃油車也面臨自主品牌的追趕,“三大件”的技術壁壘反而讓其喪失了性價比優勢,可謂前後皆有追兵。即使打起“價格戰”,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大幅換量。

實際上,對於汽車行業的未來,沒有人能作出準確的預測,不過合資品牌走下坡路已是不爭的事實。隨着東風雷諾、廣汽謳歌、廣汽菲克、廣汽三菱的相繼退場,一些銷量慘淡的合資品牌也可能會在本屆廣州車展後迎來至暗時刻。

當然,傳統自主品牌也並非高枕無憂。以曾經輝煌一時的哈弗爲例,在電動化時代銷量一路下滑,在本屆廣州車展甚至沒有出現在展臺中。

可以這樣說,“攻守之勢異也”的歷史定律註定會在汽車行業上演。新能源車型雖然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走在前列,不過當補貼縮減,競爭日趨白熱化之時,同質化的問題也會顯現,屆時也將會面臨生死存亡之爭。另外,部分自主品牌技術優勢不足,過分依賴營銷和炒作概念也並非長久之計。

因此,本屆廣州車展,得意者和失意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護城河,得意者可能會收穫短暫的輝煌,卻也時刻面臨失敗的境地;失意者面對一時的挫敗,卻也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也許,這正是A級國際車展的魅力,汽車行業在此留下厚重的印記,孰是孰非只能留待市場和歷史來檢驗。

作者:陳梓慶

微信編輯:彭騰歡

責任編輯:覃碩

製圖:Judy Chen、Julia

轉載授權、投稿、合作請聯繫消道長:

消道長微信:ccrzhus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