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超市 美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走在美國的大街上,常常能看到寫着“GOODWILL”字樣的商店(如圖)。“Good”是英語“好”的意思,“will”則是“意願”,光看字面猜不出這個店裡是賣什麼的,走進去才發現別有洞天:店面裡整齊地劃分爲服飾、電器、廚房用具、傢俱、裝飾品等不同區域,貨架上擺滿了商品,與一般商場不同的是,這裡雖然乾淨整潔,卻非常樸素,水泥地面、白熾燈、繫着藍色圍裙的工作人員……後來,筆者才知道這原來就是美國大名鼎鼎的“慈善超市”。
來美國不久,就聽當地朋友提起過慈善超市,它是美國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已經擁有100多年曆史,裡面售賣人們捐贈的物品,賺到的錢也被用於慈善事業。捐贈物品經過門店工作人員清潔、消毒後上架售賣,超市收益的80%都用來支持殘疾人和弱勢羣體的相關項目。店裡培訓和僱傭的工作人員,絕大部分也是殘疾人和弱勢羣體。
無論何時到慈善超市,這裡總是人來人往。爲什麼美國人如此喜歡慈善超市呢?根據筆者觀察,這裡的物品價格低、種類多、地域特徵也很明顯。因爲慈善超市不以營利爲目的,物品又來自捐贈,因此價格十分便宜。從商品的類型來說,一般的二手店和寄賣店只接受它們認爲能夠售出和營利的物品,但慈善超市的捐贈是沒有門檻的,只要功能良好的物品都會被接受,因此售賣的東西千奇百怪。筆者發現,這裡的貨架上既有不知哪個家庭的黑白老照片、非專業人士的手工藝術品或塗鴉,也有古舊而又沉重的外文書籍、老式的唱片機、咖啡機……這些物品的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對於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用途和意義,着實令人大開眼界。
不同地區的店面中人們捐贈的東西也會有地域特色,比如在以葡萄酒著稱的地區,慈善超市裡可以看到很多藝術酒架、品酒工具以及葡萄酒相關的擺件和繪畫。而在海濱城市,則又可以看到種類繁多的水上運動用品和漁具等。
美國當地人在裡面逛,有買傢俱的,也有買裝飾品的,還有很多人在逛二手衣服。慈善超市裡的東西很像是美國人在自家後院或是跳蚤市場上擺攤售賣的東西,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貨物都經過分類整理,逛起來更方便,每樣東西也都是檢查和清理過的,買起來更加放心,還能支持慈善事業。
在慈善超市淘寶比一般的舊貨店更需要技巧,雖然慈善超市看起來更加“接地氣”,但也會有一些原本價值很高的物品,這裡的物品是以功能和品相而並非品牌定價的。其實逛慈善超市是有竅門的,有心的顧客可以調查一下自己想去的慈善超市哪天上新,第一時間光顧更容易淘到寶貝。另外,因爲幾乎每個城市都有慈善超市,人們在捐贈的時候一般採取就近原則,所以在消費水平更高的區域,慈善超市裡的物品也就更好。比如舊金山一些所謂“富人區”附近的慈善超市就比相對偏僻落後地區店裡的東西更豐富優質。
美國朋友告訴我,慈善超市實際上隱藏着不少“寶貝”,看到心儀的油畫,可以用手機上網搜索一下畫上作者的簽名,看看能否找到作者的信息以及其畫作的市價,看到不認識的品牌也可搜索一下相關的信息,看看和全新商品的差價有多大,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買家做判斷。
慈善超市經常會有大幅度的折扣,有時按類別,有時按時令。筆者發現,每到聖誕節、感恩節、萬聖節之前,都會有許多美國家庭在慈善超市裡購買大量節日裝飾品,比如聖誕老人帽和萬聖節面具等等,以低廉的價格購入這些往往一年只用一次的物品,過節之後,許多家庭會把這些東西再捐回超市,明年再買,這樣的話只需花費少許金錢,就可以爲家裡節省寶貴的儲物空間,還能夠每年換不同的東西。
慈善超市被許多人稱爲“有善念的超市”,多年來一直得到政府和民衆的大力支持。根據美國的政策,向慈善超市捐贈物品可以得到減稅,而美國人在觀念上推崇環保、也不介意使用二手產品。慈善超市被視爲美國引以爲豪的一張名片,不僅可以減少資源浪費、解決就業、幫助貧困人口,還可以讓人在購物的同時領略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值得借鑑和學習。
在美國大多數城市中,都有不止一個慈善超市。在美國,慈善超市既是一個購物地點,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幾乎每一個美國人都曾經在慈善超市捐贈或購買過東西,在許多著名的美劇——例如《破產姐妹》和《生活大爆炸》中,也有許多和慈善超市有關的情節。毫不誇張地說,慈善超市是瞭解美國社會文化的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