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體驗成新寵

今年春節期間,安徽蕪湖方特東方神畫主題樂園推出了“賞大明風華國潮樂園”爲主題活動遊客可以“穿越”至明代,沉浸式體驗充滿濃濃古風的“中國年”。徐 靖 陳 劍攝

2020年6月,武漢知音號》全面復演。圖爲遊客在知音號上觀看演員們的舞蹈表演,於現實和過去之間探尋武漢城市記憶周國強攝(人民圖片)

身着一件素色交領襦裙,置身於繁華的“長安城”內,在賣包子的小販、握手推車菜農中尋找線索……這並不是電影裡的場景,而是密室逃脫遊戲所營造的沉浸式氛圍。如今,不論是劇本殺、密室逃脫這類娛樂活動,還是旅遊演藝、話劇演出、博物館展覽,都開始注重消費者的參與感,打造沉浸式體驗。這讓觀衆或遊客不再置身事外,而是如同演員般,融入舞臺情境中,成爲其中的一部分。

沉浸式體驗也爲文旅深度融合創造了新機遇,2019年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要“促進文化、旅遊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內容”。時下許多文旅項目利用動捕技術、VR/AR技術等爲消費者製造沉浸感,讓人們在休閒娛樂的同時也能共享科技發展成果。

文旅行業新亮點

秦溪之上“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世外桃源漁人捕魚農夫耕作,一幅悠閒自得的生活畫面。夜幕降臨,一條條遊船滿載着遊客從五柳碼頭次遞出發……這是2020年五一期間,在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區上演的沉浸式演出《桃花源記》。燈光音效、投影、實景,外加與文章相呼應的情境和情節,令泛舟溪上的遊客彷彿真的走進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如今,沉浸式體驗被廣泛應用於文旅行業,尤其是旅遊演藝中,擺脫了傳統“你演我看”的單向傳播模式和單一固定的舞臺佈景後,沉浸模式通過雙向互動讓遊客更好感受景區的文化內涵,強化旅遊的體驗和記憶。

在許多城市,不少沉浸式旅遊演藝已成爲“必打卡”項目之一,比如湖北武漢的《知音號》演出、山西平遙的《又見平遙》演藝。以《知音號》爲例,當演出門票變身船票,當甲板變身舞臺,再加上覆古的旗袍、薰黃的燈光,近代武漢呼之欲出。沒有固定的舞臺和座位,觀衆能在劇場中自由行走,直觀地感受故事所處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更可以近距離觀看演員們的服飾樣貌、言行舉止。

因其獨特體驗和強互動性,這類演藝不僅吸引了外地遊客,也吸引了本地觀衆。武漢市民李汀告訴記者,她曾和幾位朋友專門去體驗《知音號》,輪船上,亦有不少像她這樣的本地人。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新鮮有趣,更加深了他們對武漢歷史的認知。

娛樂休閒新體驗

不僅沉浸式旅遊演藝受歡迎,加入了沉浸式元素的娛樂項目也逐漸受到熱捧,比如帶有真人角色扮演的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實景遊戲體驗館。據美團大數據顯示,沉浸式體驗已發展成爲各個年齡段人羣特別是年輕人能接受、願參與的時尚休閒娛樂項目。約75%的相關消費來自20歲到35歲的年輕人,他們對體驗感、故事性遊戲性、藝術感、夜遊等元素非常感興趣。

北京上班族易雯是一名密室逃脫愛好者,與普通的解密通關相比,她更熱衷於選擇帶有情境設置和角色扮演的密室。“一場遊戲的體驗更像是一臺沉浸式戲劇,相比是否解出謎題,我更在乎體驗感。”

今年春節假期,實景遊戲體驗館“一場難求”,十分火爆。易雯發現,早在春節前,一些熱門的密室逃脫場館早已被搶先預訂。“只提前一天或者兩天根本訂不上,所以我也在年前就訂好了這場遊戲,正好今年就地過年,和朋友們去體驗一把。”

與密室逃脫同樣火爆的還有劇本殺。所謂劇本殺,是指給予每名參與者以身份和劇情設置,所有參與者通過不同的線索和故事共同推理出故事的真相。2020年,全國共新增劇本殺相關企業超過3100家,較2019年同比增長63%。因爲劇本殺的火熱,在線下還誕生了一種“文旅+劇本殺”的新模式,即將劇本殺與景區、山莊等旅遊場景結合,遊玩時長超過24小時,不少玩家被這一模式所吸引。

契合參與者心理需求

沉浸式體驗火爆的背後,實則是消費需求的改變。隨着人們消費水平普遍提高,消費需求漸趨多元,不少人已不再滿足於置身事外,更加註重文旅活動的新鮮感、體驗感、互動性,體驗經濟應運而生。“通過沉浸獲得的體驗感是獨一無二的,這種區別於日常生活的情境,能讓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放鬆身心、調劑生活。對於一些好的沉浸式項目,我還會和朋友反覆體驗。”易雯說。實景遊戲體驗項目還成爲年輕人社交的新形式。“有時,就算湊不到遊戲開局所需人數也沒關係,可以和他人組隊,也可以到了場館隨機分配。”

高速發展的技術爲沉浸式體驗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各類絢爛的光影秀、星空秀成爲人們休閒消費的熱門選擇,滿足不同消費需求。這些沉浸式體驗項目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公園、商場和文化展館

長遠來看,沉浸式體驗項目仍有迭代升級的空間,尤其要在加強故事情節設計、優化體驗上下功夫,力求爲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文化旅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