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美國製造? 臺積電、英特爾不同調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及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主持人史塔兒(Lesley Stahl)訪問。基辛格認爲全球有太多晶片在亞洲生產,半導體生產鏈應該要再平衡(rebalance)。不過,劉德音認爲,美國應培育更多人才投入半導體業並投資在研發上,而不是移動生產鏈,這樣做成本太高、也不具生產力。
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晶片缺貨不只是發生在汽車產業,電腦及手機等許多產業都面臨同樣問題,而英特爾及臺積電看法一致,認爲要等到2023年之後產能供不應求情況纔會獲得紓解。
基辛格在訪談中指出,他預期晶片缺貨情況會花好幾年時間纔會追上需求,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晶片生產鏈變得脆弱,無法快速反應市場需求變化,而晶圓廠興建及維持運作的成本太高。另一個問題則是現在有75%的半導體生產集中在亞洲,25年前美國製造了全球37%的晶片,但現在比重已降至12%,半導體生產鏈應該要再平衡。
基辛格在訪談中坦言,臺積電在製造上已領先英特爾,英特爾需要花幾年時間才能追上,所以他下了個重大的賭注,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二座晶圓廠,這是英特爾成立以來最大的投資案,同時英特爾也將宣佈投資35億美元升級新墨西哥州晶圓廠。
劉德音對於多數晶片都在亞洲製造的提問迴應指出,理解業界對此有所疑慮,但這個問題與是不是在亞洲製造無關,因爲無論生產地點在哪裡,都會出現短缺,因爲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結果。對於是否生產鏈需要再平衡,劉德音認爲美國應該投資在研發上,培育更多博士或碩士投入,而非移動生產鏈,這樣做成本太高也不具生產力,並且會減緩創新,因爲所有人會緊守自己的技術而放棄全球合作。
對於車用晶片缺貨,劉德音表示,臺積電去年底得知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已儘可能提供產能,預計今年6月就可滿足汽車業者最低需要,但汽車供應鏈特別長且複雜,缺貨問題獲得紓解恐要等七~八個月時間。
訪談中提及中國一直威脅要拿下臺灣,最極端狀態可能是中國入侵臺灣並控制檯積電,此事可能迫使美國因爲晶片而防衛臺灣,如同30年前美國因爲石油防衛科威特一樣。劉德意認同半導體業被稱爲臺灣的矽盾(silicon shield),意指全世界都需要臺灣高科技產業的支持,所以不會讓這個地區發生戰爭,因爲這有違全球每個國家的利益,也沒有人想要戰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