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現代教育的焦慮,“通識教育“功莫大焉,父母應該多瞭解一下

導讀:面對我國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不斷改革和創新,孩子們接受到教育也由古代的科舉制,到我們現代的應試教育,再到如今的通識教育,可以說是教育制度在不斷的進步和革新。

教育制度也變得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注重對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而非只是一味地死讀書,讀死書。同時,通識教育還可讓父母的格局變大,更具有高瞻遠矚的遠見,擺脫對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焦慮。

美國通識教育運動代表人物赫欽斯說:沒有通識教育,便沒有所謂的大學。通識教育注重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讓孩子通曉樂理,博學多聞,懂得生活,懂得如何更好地與人交流和溝通,擁有活躍靈敏的思維能力等。

01如何理解通識教育

第一點:非專業學科教育

教育分類爲專業教育和非專業教育,而我們所講到的通識教育便屬於非專業的教育,非職業性教育的範疇。正是因爲通識教育屬於非專業性教育,非專業教育,纔會更具有很好的親和力,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同時也更符合孩子們全面發展的需求。

第二點:更注重孩子人格和情感成長

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有多面性,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性格和脾氣,思維是固定且單一不變的。因此,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就要從孩子的人格和情感出發。而通識教育就是如此,通識教育更注重的是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尊重每個人的多面性,讓孩子們學會尊重,擁有積極健康的情感。

第三點:更關注孩子全面發展

通識教育,不會將刻板教條的教育模式,套用到每一個孩子身上。而是鼓勵孩子們去發現並實踐自己的特長,只有孩子全方面的發展,才能夠將孩子自身的特長和天賦充分激發出來,讓孩子變得更加充實,變得更加立體飽滿,而非單調的學習和工作,過着機械的一生。

1943年,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任命12位專家教授組成專門委員會,歷經3年的潛心研究,於1945年出版了《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也稱爲《哈佛紅皮書》。由此,通識教育的意義深遠可見一斑。

通識教育,不僅適用於很多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更應當從孩子幼兒階段,對孩子進行通識教育的啓蒙。從小時候就開始讓孩子接受到,更適合自己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纔會更利於孩子將來的發展。

02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通識教育

教育一: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人只有精神上獨立,擁有獨立的思想,才能夠擁有屬於的意識和判斷能力,才能夠稱之爲一個真正的人。因此,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斷,去理解事物和人。而非,父母掌管孩子的意識和思想,指揮孩子該如何去做。

教育二:鼓勵孩子進行交流

很多的孩子都很缺乏與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不善於去表達自己。而與人交流的能力,恰恰能夠說明一個人的在人際交流方面的能力如何,情商如何,將來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工作能力,管理能力。

教育三:尊重孩子想法

每一個孩子的想法都應當得到尊重和理解,當孩子的想法得到尊重和支持的時候,才能夠讓孩子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肯定,更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自信和堅強。

教育四:鼓勵孩子多去嘗試

很多的家長經常去給孩子劃定範圍,只允許孩子去看書,學習,提高學習成績,考高分。而孩子喜歡組裝小汽車,喜歡畫畫,喜歡錶演都被家長視爲不務正業。通識教育的理念就是讓孩子全方位的發展,成爲一個多面化,全能的人,德智體美勞樣樣在行,而非成爲一介書生,一個書呆子。

教育五:放棄完美主義要求

相信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免會採取完美主義的教育方式,

不僅會嚴格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在班級前三名;

還會要求孩子吃飯時不許發出聲響;

不許邊吃東西邊說話;

不允許孩子大聲地說笑;

走路要昂頭挺胸;

不要蹦蹦跳跳。

這種幾乎苛刻的要求,是很多家長都固執追求的一種完美主義要求。而這種形式化的要求,則會讓很多的孩子變成一個刻板教條,沒有靈性和自我的機械人。

碎碎念:

通識教育,是一種博學多才,豐富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有立體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非像是一個生活現代的古代人。你覺得呢?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