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父母該如何降低焦慮?

送孩子上幼兒園,出租車司機一聽我們去公立幼兒園,就問我:“孩子是不是後年上學?”

我告訴他,“我們明年就上學了”。他很驚訝——我們爲什麼還在公立幼兒園?在他的印象中,公立園就是讓孩子整天玩,什麼都不學的那種。

他家孩子今年上學,學前提前一年轉到了幼小銜接班專門學習拼音、計算,就怕孩子上學跟不上。

不知道他家孩子上的幼小銜接是什麼形式的,但教育部已經制定並公佈了學前教育法,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等不規範辦園行爲。

從2011年底提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現在已經13年了。這13年中,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一直被家長們關注着。

一、什麼是幼兒園小學化:

經過網絡搜索,我發現了四個關鍵要素: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環境以及評價體系。倘若這些要素都與小學階段的教育模式相同,那麼對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無益處。相反,過早或不適宜的學習方式會使孩子們對學習產生恐懼,甚至厭惡,從而導致事與願違的結果。

二、幼兒階段教孩子拼音,是小學化嗎?

還是依據上面4點,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生活中糾正孩子發音的時候,會通過拼音的形式讓孩子知道這個字的正確讀音。

比如g-e gē。剛學會說話的小寶寶會把哥哥(gē ge)說成(dē de)。如果大人不糾正,這樣的說話方式會持續很久。尤其是男孩,在語言上比女孩“晚開竅”。

我們在家教孩子說g-e gē,這是小學化嗎?我認爲不是。因爲我們的目的是糾正孩子發音,而不是注重拼音的書寫和強化記憶。

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因此,將知識與遊戲相融合,使孩子能在遊戲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和發現,將更有效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總結一句話:多引導、彆強迫。

三、新政實施後,家長如何降低焦慮

從長遠來看,新政策對不規範的幼兒園具有顯著的約束作用,有助於孩子們通過日常探索活動開發多元智能,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這無疑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然而,家長們普遍擔憂孩子若不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入學後可能會在學業上落後,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呢?

不小學化,不代表讓孩子什麼都不學

1.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提升孩子對拼音、讀書的興趣。比如把拼音當成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庭中有23個聲母寶寶,6個單韻母寶寶,9個複韻母寶寶……

把拼音編成故事,以遊戲的形式帶着寶寶認識拼音、熟悉拼音。

2.市面上一些跟拼音、數字有關的點讀書,可以給孩子當玩具玩。

3.準備一些好看的拼音卡片或者是磁力貼。讓寶寶動手操作,提升學習過程的趣味性。

4.把拼音的發聲形象化,比如o的發聲就像公雞打鳴,加深孩子的印象。

5.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做拼音互動式的遊戲。比如拼音接龍,以聲母接龍,mā→mò→miàn→mén→mǎng……逐步提升拼音能力。

6.把拼音編成兒歌、順口溜等形式,帶着寶寶唱一唱、說一說,拼音就記住了。

孩子掌握了知識、又愛動腦筋,熱愛學習,家長還哪有什麼焦慮呀!而且,在陪伴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還能進一步加深彼此之間的瞭解。父母也能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育兒的樂趣,增加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