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白Q麪條? 添加物幫「殺菌美白」吃下肚恐致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飯和麪是臺灣人的主食,但很多人不知道,吃的麪條其實都是加工產物!除了麪粉和水,很多不肖業者,爲了讓面更Q、更白,加入多不勝數的化學添加物來殺菌漂白,而常被國人忽視的,是麪條裡的高鈉危機,爲了好吃好保存,業者常添加過量的食鹽,吃太多恐怕導致中風和心血管疾病。
東森新聞記者走訪臺北、新北、臺中、彰化等超過十間制面工廠發現,麪廠裡,工作人員忙着把剛煮好的熟面,一把把分批瀝乾、分裝,準備賣到各大餐廳、小吃攤,其餘的則被泡進好幾個大水桶,仔細一瞧,裡面的液體,顏色混濁,員工只說是用來「抗氧化」。
至於爲何要抗氧化?因爲麪粉一加水,就會釋放胡蘿蔔素、葉黃素,讓麪條變黃、變灰,臺灣人卻偏愛白麪,不肖業者就用雙氧水、二氧化硫,替麪條洗澡「漂白」兼殺菌,麪條廠員工對此支支吾吾,只說:「抗氧化後,比較可以可以凍(放)久一點,這裡面放什麼,我也不知道啊。」
問及什麼能讓麪條變白,又不易壞?員工推說要問老闆,但經過衛生局追查,業者添加了可以漂白衣物及消毒泳池的次氯酸鈉和鹽酸,當中的氯一旦殘留,就會導致噁心、嘔吐,甚至危害人體。
除了以上添加物,加最多的恐怕還有「鹽巴」,麪條廠員工表示,沒有鹽巴,等於無法完成,且鹽巴能讓麪條脫水快、更彈牙,還能防腐,問題是大部分的消費者不知道加了多少?鹽裡含的鈉,成人每天建議攝取量 2400毫克,走訪大賣場,裡頭的包裝麪條,每100公克鈉含量就高達 900,甚至2500公克,一天吃1-2把,就超標,散裝的連標示都沒有,不只食鹽,業者還添加化學原料「純鹼」增加Q度,也會增加鈉含量
麪條裡的添加物,還包括改良澱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醯,有了這些可以讓麪條口感更滑、更白、更有彈性,但「過氧化苯甲醯」不但會破壞麪粉當中的維生素A、E,甚至還會變異成禁用的防腐劑。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處長陳立奇表示,過氧化苯甲醯會轉換成苯甲酸,苯甲酸鈉,所以它就會出現有鈉鹽。
不過苯甲酸吃太多,累積在體內,恐怕會引發肝腎疾病,避免過量累積,面類不準使用,添加劑愈多,健康卻愈減分,可怕的是,全臺灣不放添加物的制面廠寥如晨星。
記者也走訪無添加麪條制面廠,工廠裡除了麪粉、水、少鹽,不放任何添加物,所以溼面一做好就得冷凍保鮮,正在烘乾的乾麪條散發濃濃麥香,顏色卻不見得討喜。無添加麪條工廠老闆柳新發表示:「如果溫度超過 30度左右的話 那個麪粉加了水,差不多八個小時,它自然就會發酸了。」
談及「加料」的白麪條,無添加麪條工廠老闆柳新發建議:「有的時候買東西,你要小心一點啦,自己就拿捏一下,東西太白就是會有問題,自己的東西,自己如果不敢吃的話,絕對絕對不要做出來害人。」(新聞來源: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