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多重標靶新藥 獲美國FDA覈准一期臨牀試驗

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AD致病因素與機制目前仍不清楚,是上百種新藥開發失敗的主因。目前除了類澱粉蛋白堆積可能是造成神經元退化的原因之外,老化相關的氧化壓力、內質網細胞自噬功能下降、amyloid累積及發炎等病理都有相關。本報資料照片

研發中的阿茲海默症新藥「TML-6」於今天(6月6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覈准進行一期臨牀試驗。這個新藥由南臺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帶領團隊研發,相關臨牀前資料及多重標靶作用機制,將於今年七月國際阿茲海默症年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AIC)中發表。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佔失智症中六到七成,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估計全球有近六千萬名病患,目前尚無可阻止或逆轉病程的治療方法。

過去研究發現,AD患者腦部有不正常的類澱粉蛋白(amyloid)斑塊及神經纖維纏結,針對消除類澱粉蛋白的研究與藥品開發很多,但近卅年來,全球投入數百億美元開發上百種新藥,至今僅有兩個抗類澱粉蛋白抗體藥物通過美國 FDA 覈准上市,且經核淮新藥爲針劑,副作用大,藥價昂貴。

蘇益仁表示,AD致病因素與機制目前仍不清楚,是上百種新藥開發失敗的主因。目前除了類澱粉蛋白堆積可能是造成神經元退化的原因之外,老化相關的氧化壓力、內質 網細胞自噬功能下降、amyloid 累積及發炎等病理都有相關。

TML-6爲口服小分子新藥,蘇益仁團隊自美國北卡羅萊大學李國雄院士、美國加州雄合生技公司石秋洋博士團隊,近廿年合成的系列專利化合物中,以六種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平臺,篩選出候選藥物。以口服制劑爲主要開發方向,與抗體藥物相比,功效較佳、副作用低、使用方便及藥價便宜。

TML-6將由合作研究機構百瑞精鼎公司(Parexel)在美國洛杉磯格蘭岱爾醫療中心(Glendale Adventist Medical Center, LA, USA.)進行第一期臨牀試驗,七月收案,預計2025年第一季完成。2025年第三季將啓動全球多中心,含美國、瑞典、臺灣的二期a 臨牀試驗,規畫以血液生物標記篩選患者,並做爲療效指標評估,也規畫TML-6 與抗體新藥國際大廠進行合併療法及預防計劃。

研發TML-6的美力齡生醫於2017年由科技部(現國科會)價創計劃資助,2018年由南臺科技大學成立衍生公司,並進駐南臺育成中心研發。2019年起由國衛院協助毒理、藥理測試諮詢、動物模式驗及臨牀試驗設計,並委託國內外機構及協力廠商完成TML-6新藥臨牀前開發,將進一步邁向臨牀試驗及國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