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娛電影發佈新廠牌,邀青年導演組成“無限可能俱樂部”
影視行業正面臨一個“前所未見”的未來。11月26日,阿里文娛電影發佈全新自制廠牌“可能製造”,希望通過講述有時代性的年輕故事,更好滿足觀衆對於好內容的需求。
恰逢第3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阿里影業製片人、“可能製造”廠牌負責人柳青伶向聽衆分享了對未來的洞察:“我們正在看到,很多曾經的不可能變爲了可能。這些新故事、新題材,也爲內容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如今代際差異很大,創作者可以不只是緬懷青春,更多講講‘正在發生’的當代?春故事;新時代的生活方式在被不斷重塑,不同年齡段的‘新人生故事’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文化自信,讓現在有可能是講中國科幻故事最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呈現給觀衆什麼樣可信、有溫度的‘近未來科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柳青伶介紹,“可能製造”將以自制的形式,在創作方向上高度聚焦三大主題內容:當下?春、趣味人生、近未來科幻。在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佈會上,她專門推介了“可能製造”的三部作品,分別對應這三個主題:
由魏書鈞執導的《野?分鬃》,講述了一個大學畢業生步入社會前,與現實抗爭的當代?春故事;
黎志導演的《九頂假髮的女孩》,講述一個被絕症宣判“死刑”的少女,決定在掉光頭髮前,用九頂假髮活出九種不同的燦爛人生;
張榮吉導演的《茉莉》中,一個不善言辭小女孩在父親失蹤後,和一個機器人走上了一條關於勇氣和成?的冒險之旅。
柳青伶提到,這三部電影可以看作是“可能製造”未來內容三大主題的代表作,在以更新的視角描述成長、趣味和想象力。在她看來,“可能製造”正在以A24這家新銳電影公司爲標杆,開拓自己的方向和焦點。
“題材獨特,視?年輕,有溫度,有腦洞。如果簡單用四個字概括廠牌特色,那就是:新·銳·有·趣。”當晚,在“可能製作”的新廠牌下,阿里影業一口氣推出了20餘部自制影片,包括院線及網絡電影,這些影片未來將陸續與觀衆見面。這些新作將以及其背後的年輕導演,將爲中國電影的未來增添新的動力。
這份片單的導演平均年齡在30+,他們也成爲了“無限可能俱樂部”的第一批成員。他們包括:《海天七日》導演包歐、《瘋狂打工仔》導演陳泳旭、《野犬筆錄》導演郝飛環、《黑暗面》導演侯逍遙、《當你愛上一個人》導演胡嘉豪、《我的表演系女友》導演賈炳祺、《九頂假髮的女孩》導演黎志、《日常幻想指南》導演樑棟、《日光之下》導演樑鳴、《信鳥》導演林星辰、《絕版雙驕》導演劉十六、《再見鍾情》導演滕叢叢、《被陽光移動的山脈》導演王強、《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導演魏書鈞、《分手清單》導演夏雨、《重啓2020》導演姚文逸、《戀愛請多指教》導演張大鵬、《茉莉》導演張榮吉、《萬萬沒想到·特別篇》導演至尊玉、《旅行青蛙》導演朱曉。
“可能”一詞充滿了想象力,它始於0,而遠不止於100。在通往一個成熟廠牌的路上,“可能製造”還在做着諸多嘗試,比如憑藉新銳獨特的題材內容,加上精準的個性化營銷,來以小博大;比如用電影IP聯動廠牌IP,沉澱粉絲文化和品牌心智。目前,圍繞“可能製造”的營銷矩陣和衍生品,正在被建立起來。
“可能製造”是11月26日阿里文娛電影發佈全新內容戰略的重要一環。不僅如此,阿里文娛還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並推出新片單,全面進入內容領域。
以內容爲先,以科技爲底,阿里文娛電影通過五年來在用戶洞察、數字化賦能方面的積累,正在全力投入影視內容領域。以“可能製造”爲代表的新廠牌、新內容,將致力於以更前瞻式的內容佈局,支持中國電影事業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