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中國軟件從追趕到超越
深圳是創新創業的熱土,改革開放的東風讓民營企業在這片熱土紛紛崛起,金蝶正是乘着這陣風,踩着時代的脈搏,一路涅槃蝶變,越飛越高,成爲引領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頭部雲服務公司。
回首金蝶的崛起之路,正是中國軟件自主創新發展的縮影。而今天的金蝶,依然爲680萬企業與政府機構提供着數字化轉型方案。
南下深圳,敢爲人先
1979年7月,蛇口轟然響起填海建港的開山炮。這聲巨響震撼了中國,後來被譽爲改革開放的“第一炮”。自此,“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以及“蛇口模式”響徹大江南北,影響了一個時代的中國。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也是金蝶創立的起點。1983年8月,徐少春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985年考上財政部科研所財會電算化研究生。研究生期間,徐少春在《電子財會》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會計軟件的標準化、通用化和商品化文章。這篇文章引起了當時武漢無線電總廠一名退休總會計師的注意,他立即給徐少春寫信,表達了對文章的讚許,並提出想同他一起合辦軟件公司的想法。
從那時起,“會計和計算機相結合可以形成商品化軟件”就在徐少春心中埋下了種子。
研究生畢業後,徐少春分配到了山東稅務局,工作了幾個月之後他深深覺得,這樣平穩安逸的環境並不是他心之所向,於是毅然決然乘上南下的火車,孤身一人來到深圳,在蛇口中華會計師事務所開始從事電腦、審計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然而,創業的火苗一直在徐少春心中,從未熄滅,他一邊工作着,一邊編寫着程序,等待最佳創業機會的來臨。直至1991年5月,他親手砸碎了自己的鐵飯碗,用借來的5000塊錢承包下一家電子公司的軟件開發部,開啓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堅持自主創新,中國軟件從追趕到超越
在改革開放的40年曆程中,中國軟件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引進到部分自主研發,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值也由2000年的56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5.5萬億元,增長了97倍,年均複合增長率爲31%,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7%。中國的軟件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爲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作爲一家與深圳特區共同成長的科技企業,金蝶27年的發展中一直在自我顛覆,踐行着“創新爲魂,以產品爲本”的理念。
創業伊始就具備的一種破釜沉舟的創新“狂熱”,創始人徐少春坦言自己有濃厚的深圳情結:“感謝深圳這塊土地,這個敢闖敢試、敢爲天下先的城市,沒有深圳,可能就沒有金蝶”。金蝶DNA深受深圳改革開放的影響,敢爲人先、不斷創新、放眼國際、立志遠大。
1994年,當時PC機的作業系統還是DOS版的天下,Windows平臺的財務軟件還少有人問津。許多人都認爲Windows時代還有2年-3年纔會到來。當時,徐少春不這麼認爲,他預感這個時代已經開始。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金蝶開始開發Windows版財務軟件,20多個開發人員在春節期間奮戰,沒有休息。
1995年初徐少春拿出了金蝶財務軟件For Windows1.0版,開始了會計工作平臺的大轉移,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曾爲金蝶題詞:“深圳金蝶,改革前列”。
這一系列舉動促成了中國財務軟件由DOS向Windows平臺的迅速轉移,實現了國產財務軟件在Windows平臺的突破,並徹底改變了當時的財務軟件格局。
不到三年時間,金蝶便推出了全國首款基於互聯網平臺的三層架構ERP系統金蝶K/3,打破了ERP市場被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進入了ERP軟件時代。此時,徐少春發出發展民族企業管理軟件的呼籲:“如果把企業比作人的話,那麼國外 ERP 軟件可以進一步比喻爲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而民族企業管理軟件則是黑頭髮、黑眼睛的中國人。中國財務軟件公司重任在肩,可以走自己的路。”
2018年,金蝶又推出了平臺型企業雲產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以自主可控的技術及產品,打破超大型企業領域國外軟件的壟斷局面助力中國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
讓中國企業用上中國的管理軟件
“深圳就是一個敢闖敢試、敢爲天下先的城市。”徐少春說,“我1993年創業的時候,工作用的電腦非常大,顯示器、主機、鍵盤,而現在手機的功能已經超過了電腦,企業管理這個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企業要活下去就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改變”。
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面對更嚴峻的風險挑戰,增強中國企業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產業鏈水平刻不容緩。2018年8月,中國首款自主可控和基於雲原生架構的企業級雲服務平臺——金蝶雲·蒼穹正式發佈。據悉,金蝶雲·蒼穹已提交131項專利申請,其中雲原生技術框架的一項核心技術獲得國家專利獎。同時,爲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體系,金蝶雲·蒼穹實現了從硬件到軟件的全棧技術自主可控,並與華爲鯤鵬等廠商合作,通過了國產化有用環境功能、性能等全方面測試。
金蝶與衆多企業合力打造中國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協同創新自主可控,共同打造強國生態。金蝶幫助華爲海洋一起重構LTC、PTP、ITR、IPD四大核心業務流程,疫情期間創造了替換184個系統、68天準時上線的行業奇蹟,爲華爲海洋構建起全新、自主可控的數字戰鬥力。
目前,我國有約八千萬中小微企業,這些中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崗位、70%以上的技術創新、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顧客減少,供應鏈中斷,爲中小企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金蝶聯合工信部推出了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指數,從中可以看到各地企業活躍的程度、在疫情下恢復和增長的態勢。還攜手知識實驗室及來自18大行業的標杆企業,發起“中小微企業智慧成長計劃”,該計劃作爲工信部《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的一部分,旨在幫助中小微企業突破其成長過程中認知瓶頸、數字化瓶頸和對標瓶頸,助力千萬中小微企業實現智慧成長。
在這些標杆行業中,深圳人熟悉的幸福西餅,就在金蝶幫助下實現了從原料採購到生產,到配送、服務、評價的全鏈條數字化,成爲蛋糕“新零售”標杆。疫情期間,幸福西餅的業績不降反升,新零售門店越開越多,突破了100家。
杭州的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復工復產後面臨着物流配送受限、部分員工無法到崗的問題,但祖名股份此前已對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數字化改造,智慧生產、掌上訂貨、產銷協同、移動辦公都不在話下。因此,祖名股份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即將成爲“中國豆製品第一股”。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爲天下先,是深圳發展奇蹟背後的奧秘。作爲深圳企業的優秀代表,金蝶的發展就是深圳發展的縮影。金蝶敢爲人先,在敢闖中“試”出了多項第一,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一路闖來的金蝶,今天依然沒有停止創新超越的腳步,因爲金蝶人深知“沿着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惟有勇於自我顛覆,不斷超越自我,才能引領行業的發展,才能幫助廣大中國企業智慧成長,才能不負時代,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記者 周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