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軒/二二八非政治提款機 是臺灣前進的關鍵
▲對年輕人來說,228只是行事曆上的一天假,但對多數老一輩的人而言,卻是歷史的傷痛。(圖/記者陳明仁攝)
又到了2月28日這一天。對於我們的父母那一輩而言,這一天承載了不少過往的生活經驗,形塑了他們長大之後的處世態度與價值觀。就算到了現在,21世紀都已經過了快1/4,在父執輩的談話中一旦牽扯政治議題,那股氛圍的轉變是非常明顯的。假如所認識的年輕一輩,從事政治相關行業,他們也多都會抱以尷尬的眼神,抑或是拍拍那位年輕人的肩膀,輕輕說句:「找份別的工作吧!」
其實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不管政府的教育已經特別解釋這段史實,也不管外界的紀念活動辦得多麼盛大,我們終究無法感同身受,因爲我們沒有真真切切的經歷過那段日子。相對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正好看到臺灣往民主自由的方向走去,因此要我們這一輩對於二二八這天有什麼深刻的感想,坦白說還真有些難度。正因如此,兩代人的相互理解更爲重要,而這也是臺灣如何繼續往前走的關鍵。
然而這一切有其難度,尤其在二二八這議題上,或許是因爲這3個字具多重象徵意義,在政治上非常有市場,因此要好好理解這一天的來龍去脈,變得相當有挑戰性。
就我們這一輩的人來看,二二八經常出現在新聞上,卻不是因爲真的對這一天有什麼深刻的理解,反而多是政治口水。更慘的是,有的人會利用社會對二二八的同理心站上了權力高峰,但卻不見有了權力之後有何積極作爲,倒是開始呼籲要和平理性,不要利用二二八搞政治鬥爭。這不禁讓我們懷疑:當初提到二二八就痛哭流涕,是否只是一場戲?
▲正因這些反抗權威前輩們的鮮血滋養,臺灣的民主幼苗才得以成長茁壯。(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長久下來,也難怪臺灣的年輕一輩只要提到二二八,除了想到放假外,就只剩政治口水了。尤其意識型態中所謂的「二二八提款機」,正是這個時空背景下產生的新名詞,不僅徹底模糊了二二八的歷史意義,對於那些因此事件及後續白色恐怖的受難者來說,更是另一種傷害。
對於過去,若無法建構一個不分世代、不分階層的共同價值觀,則國家勢必得經常爲了不同意識形態而爭鬥,唯一的解方,除了得靠當政者的努力,還原史實並落實教育外,當然更希望日後的各政治人物都必須具備歷史感,也就是別隨便將二二八當成自己獲取政治資本的武器。要知道,用這樣的理由來包裝自己,一次、二次選民還會買單,等到最後發現你的言行並不一致時,除了不再支持你,也會把二二八這深具歷史重量的符號給重重的摔在地上。
每年的二二八,看着新聞報導,我都會不經意的想像那些因二二八犧牲生命、因反抗威權的前輩們所流下的鮮血,還有那些遺族家屬們的眼淚。他們一直滋養着民主的幼苗,使之得以在臺灣生根茁壯,我們也都期許這株小苗,終能長成替這塊土地上所有人遮風擋雨的大樹。
這株大樹,是屬於臺灣2,300萬人的,絕非任何人可以主張其所有權的。
好文推薦
周立軒/青年政治覺醒了,但2017卻好「茫」?
●周立軒,從學術界踏入政治圈的七年級生,期許自己能用文字改變一點世界運轉的速度。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