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落實白紙黑字 和平才長久

國共和平協議議題延續多年,已成爲國共兩黨黨內文件的一部分,但尚未達成。《旺報創辦人蔡衍明昨天建議,國共快籤和平協議,以解決臺灣人大陸長久的疑慮。

盱衡歷史長河,國共兩黨其實簽署過和平協議,時間是1945年的10月《雙十協定》。

儘管當時兩黨各懷鬼胎,變調的時空環境讓《雙十協定》淪爲空紙一張,卻對緩和當時中國國內的緊張氣氛,發揮一定作用。

時隔一甲子,2005年,連戰和胡錦濤的跨時代會面,樹立兩黨交流的重大里程碑連胡爲國共兩黨的巨頭,雙雙代表國共兩黨,達成《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其中也擘畫「終止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的目標,令當時一觸即發的兩岸關係,起到「冷卻」作用。

兩岸關係往往都是經貿走在前,政治社會走在後頭。如今,兩岸經貿關係已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更加水乳交融。但如此緊密的經貿聯繫卻需建立在兩岸執政者堅實的政治互信下,才得以達成。一旦政治互信崩解,經貿關係也可能連帶陪葬,兩岸關係必將重現緊張局面

爲避免兩岸關係重返動盪起伏,可先落實國共兩黨文件內容,以協議形式確保兩岸和緩的氣氛不致變味,兩黨也必須記取早年《雙十協定》的經驗教訓,誠心簽署和平協議,讓兩岸的和平發展真正的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