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年度最強爽劇,甩了國產劇五條街

最近有部劇一直在豆瓣熱門劇集榜單上,它就是美劇後翼棄兵》。

不得不承認,最開始我點進去,是被海報上女主一雙勾魂攝魄的大眼睛所吸引。

點進去看完,我終於明白爲什麼大家都說這部劇是年度最強爽劇。

無論是人物刻畫,還是節奏把控,再到服化道具,這部劇在各個層面,都把“爽”字做到了極致。

一路開掛的天才女主

《後翼棄兵》是一部大女主戲。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劇會把主角設定成大女主的類型。無論是國產皇宮戲如《甄嬛傳》《羋月傳》,大火的韓劇如《迷霧》《夫妻的世界》,再到美劇《傲骨之戰》和《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些女主人公事業情感上都掌握主動權[1],面對生活中的一攤攤爛事甚至是致命打擊,往往都能絕處逢生。

大家愛越來越愛看這樣的劇,某種程度也是因爲劇中人物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事。

劇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性格堅定果敢,專業能力頂尖,外貌出衆得體,可以說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

《後翼棄兵》裡的貝絲·哈蒙就是這樣一個人,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個角色的好非常符合原型理論創作的規律——人物有着不可逆轉的動機、目標或恐懼,性格牽引經歷,決定命運[2]。

就像啓蒙導師薩貝對她的評價:“你有你的天賦,但你也會因此付出代價。”

一邊是驚人的領悟力、對勝利的執着;另一邊是母親去世和貧窮帶來的恐懼。這兩者,讓一個小女孩最終成爲了貝絲·哈蒙。

哈蒙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摘得世界桂冠:比賽過程與她克服心理障礙的進程並行,正是這部劇高明的地方[3]。

此外,這部劇的配角也很招人喜歡。

配角無非是對手或朋友,如果說爽劇是主角打通關的過程,那一般前者負責埋雷,後者輔助排雷。

在《後翼棄兵》裡,恰恰是本尼和博爾戈夫這樣強大的對手,阻礙了哈蒙順利奪冠,卻逼着她必須精進棋藝,助力了她走上巔峰,也體現出她的潛力和對象棋的鑽研

這也印證了故事大師羅伯特·麥基對“人物”的判斷——在壓力之下,人物做出的選擇才反應其根本性格[13]。

站在女主陣營的配角,有導師、親人、朋友和伴侶,這些角色愛她呵護她,雖然有時好心也能辦了壞事,但最終是他們幫哈蒙成爲了更強的棋手和更好的人。

母親車禍去世後,貝絲·哈蒙被女子福利院收養,結識了在地下室下棋的管理員薩貝,一個典型的“導師”形象

他送書給哈蒙,介紹象棋教練給她,借錢給她參加比賽,助她走向更大的世界。

女主的情感線,一直爲參賽的主線服務。

父親拋棄母親自殺,原生家庭的傷痛伴隨一生。哈蒙面臨重大人生節點時,都會想起母親生前說的話。

愛情線更是完全圍繞事業線展開:她通過下棋完勝男對手的技術和腦力,也俘獲對方的心。

女主沉溺藥物酒精、自暴自棄,哈利打電話關心她,去敲她的門;結尾處,她與博爾戈夫巔峰對決,舊愛湯斯歸來,遠在美國的男棋手們,徹夜爲她研究封局後的對策。

人人愛她,我們卻不加懷疑,一是因爲她是美豔的天才女主,二是想着那些“童話”般的情節,就讓它在虛構故事裡發生吧。

最令人羨慕的,可能都不是這些,而是當哈蒙墮落到底時,朋友喬琳“救”了她,是她讓哈蒙明白,自己無條件關心她,薩貝也在時刻關注她,以她爲傲。

有一個時刻能站在自己身後的朋友,哈蒙真的是被命運之神眷顧的人。

喪親、嗑藥、酗酒和輸比賽,是哈蒙遭遇的真實的打擊,但這些挫敗都沒讓她倒地不起。

在看劇的過程裡,我們因爲這些轉折揪心,又真心期盼她能振作起來,不得不說,《後翼棄兵》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低谷成了敘事變奏點,小跌落鋪墊了大成就

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除了故事和人物吸引人 ,《後翼棄兵》整部劇還做了充分的專業背景調研,很多細節就連專業人士也挑不出差錯。

從專業度講,《後翼棄兵》可以說是對國際象棋戰歷史背景及比賽現場還原度最高的劇集。

很多人都會好奇這個人物到底有沒有原型,故事的原版小說作者沃爾特·特維斯本人曾坦言,女主並未有完全吻合的原型人物,她許多特點都與作者自己的習慣有關,而作者本人也是一名棋藝不錯的業餘棋手[7]。

故事中還融入了許多傳奇棋手的真實經歷。其中與女主最爲近似的人物,是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鮑比·菲捨爾。

費舍爾和故事裡的貝絲都在20世紀60年代的比賽中嶄露頭角。1957年,14歲的菲捨爾成爲美國國際象棋冠軍。在劇中,貝絲取得同樣的成就則在她16歲的時候[6]。

有些細節,像我們這樣不懂國際象棋的外行觀衆可能只是看個熱鬧,但內行人就會看門道,在意棋子的走法和棋局佈置

爲了讓《後翼棄兵》避免很多國際象棋題材的影視會犯的低級錯誤,如棋盤方向不正確、國王和王后棋子擺放顛倒等,製作方還特意請了國際象棋前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和前紐約市國際象棋教練布魯斯·潘多爾菲尼作爲劇目的顧問[8]。

劇中的某些經典棋局也有真實原型,例如貝絲擊敗哈里獲得肯塔基州冠軍的比賽來源於1955年在拉脫維亞里加的一場比賽[5]。

拍攝過程中,演員們需要完全背下來每盤棋的每一步怎麼走,還要接受姿態和手勢的專業訓練,就爲了表現得更像專業棋手。例如,移動棋子要飛快,類似於機關槍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飾演女主的安雅·泰勒-喬伊還研究出一套自己的風格,她會抄起棋子,再把它們順滑地翻轉過來[5]。

劇中,在1967年的全美國際象棋錦標賽現場,本尼跟貝絲吐槽比賽場地差勁,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反應了當時國際象棋比賽的現狀——許多比賽都設在一些古怪又髒亂差的地點舉辦,哪怕是全國性的賽事也無法倖免[5]。

放到歷史中看,《後翼棄兵》的背景設定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後期的美蘇冷戰時期[4],正是這一背景設定,增加了貝絲去俄羅斯比賽的壓力,也使得結尾一幕——貝絲·哈蒙戰勝俄羅斯神級棋手博爾戈夫,獲得世界冠軍——更加令人激動。

看這部劇時,堪稱完美的服化道具也讓人很享受,沉浸在劇情裡。

《後翼棄兵》的佈景多采用國際象棋的配色,象牙白和深棕色爲主色,木質感的基調,完全與賽事的氣氛融爲一體。

女主的服裝也經常採用棋盤的配色,與經典美劇《廣告狂人》一樣,劇中的每件服裝都由設計師布里埃爾·賓德親自挑選設計[4]。

而劇中的貝絲·哈蒙造型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標誌性慄紅色頭髮,源於女主演員安雅的意見。

她看過原著小說後,對導演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哈蒙有一頭耀眼的紅髮,因爲“希望她到哪裡都能引人注目”。剛巧,劇作的造型師也持相同觀點,纔有了這個迷人的紅髮女郎形象[9]。

安雅原本的黃髮讓她需要每天換4個假髮來適應拍攝。這也能夠見得演員對於角色的鑽研和付出。

網飛,爽劇製造機

《後翼棄兵》的成功不是偶然,看看網飛這幾年陸陸續續出的劇就知道了。

哪怕把一些影視劇片頭的廠標遮蓋,我們也能從敘事風格、剪輯節奏、場景佈置和題材選取方面一眼辨認出哪些作品出自網飛。

漸漸的,網飛好像成了世界一流的爽劇製造機,它很多影視作品就踩在觀衆的爽點上,而這個爽感往往通過各種手法,讓人覺得沉浸卻不low。

首先是快節奏和多種花樣的視聽語言的運用。

一個特別成功的劇就是今年年初的韓劇《人間課堂》,說這部劇是最好的校園犯罪劇也不爲過。

高中生進行性交易的故事,本就衝突感十足,大量快節奏的打鬥和追逐戲份,配上強快鼓點和懸疑風格的音樂,看的時候很難不腎上腺素飆升,緊張到攥拳。

花樣的視覺還包括動畫的形式,如電影《真心半解》的開場動畫,又如電視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的反覆出現的黑色童話,不僅觀感豐富了,而且增加了電影的寓言性質。

體現在《後翼棄兵》裡,更多是棋局的部分,背景音樂遞進式加快、鏡頭密集快切、多角度分屏,使我們這些不懂國際象棋的普通觀衆也能捏一把汗,時刻關注棋局動態。

除此之外,一些非常規的下棋方式,如腦內模擬棋局、一對多下棋和下快棋,再到女主與哈利開着車說出棋子挪動位置的對弈方式,明明知道是赤裸裸地炫技,但看着也是真實地感到過癮。

元素多、類型混合也是網飛劇集的另一大套路。

《人間課堂》完美糅合了校園和犯罪兩種類型;《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主線是愛情,但融入了懸疑和喜劇元素;《王國》則是架空歷史的古裝殭屍片……

而且雜糅的多種元素,往往都是和暴力、犯罪、色情和致幻致癮物質相關的,直接刺激觀衆的神經。

如日劇《全裸導演》,光看名字就知道與色情行業相關,講的是一位拍成人影片的導演的故事,劇情大膽出格,滿足了大衆的獵奇心理。

《後翼棄兵》也集合了能夠刺激觀衆興奮點的元素,雖然戲份不多,但足以成爲觀看的驚喜和點綴,包括酒精與藥物、愛情與性、競技與輸贏,原生家庭的創傷與天才的實力登頂[11]。

與國產爽劇經常爛尾不同,網飛劇不僅每集的製作水準比較均勻,也會有完美的結局,滿足大家看劇尋求安慰的心理。

如《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最後一集,男女主角唯美的吻戲,讓大家嗑糖嗑得很開心。

同樣,在《後翼棄兵》結尾,貝絲·哈蒙終於如願以償戰勝了博爾戈夫,面對着世界給予的無限榮耀與讚美。

而這部劇相對昇華了一點的是,哈蒙沒有選擇去趕那一班回國的飛機,也放棄了白宮認證的名譽,走上了莫斯科街頭,遇見了一羣每天沿街下棋的老大爺,圍着她真誠開心地握手。

唯一未起身的爺爺示意哈蒙坐下,哈蒙堅定優雅地應戰,至此全劇終。

天才歸於平凡,成了最好的結局。

像女主安雅·泰勒-喬伊談結尾這場戲時說的,這是或許是哈蒙第一次意識到,“我需要一點時間,去自由地活一會兒”,不爲了輸贏,只爲了享受[12]。

參考文獻

[1]編劇幫.(2019).談時裝大女主,我們與爆款的距離有多遠

[2]維多利亞·林恩·施密特.(2014).經典人物原型45種:創造獨特角色的神話模型(第三版). 北京:中央人民大學出版社

[3]中國國際象棋協會.(2020).《後翼棄兵》| 不止於國際象棋和女性

[4]Larry Fitz Maurice.(2020).10 Reasons Why "The Queen's Gambit" Should Be Your Next Binge-Watch

[5]Dylan Loeb McClain.(2020).I’m a Chess Expert. Here’s What ‘The Queen’s Gambit’ Gets Right

[6]Josh St Clair.(2020).The Queen's Gambit Is Based on the True Story of Several Chess Players Including the Book Author

[7]Leah Marilla Thomas.(2020).The Real Story of 'The Queen’s Gambit' Isn't Based on Any One Person

[8]Martha Hayes.(2020).Anya Taylor-Joy and Thomas Brodie-Sangster face off and pull together in The Queen’s Gambit

[9]Nicole Arcano.(2020).This Is the Real Reason Why Beth Harmon Has Red Hair in "The Queen's Gambit"

[10]混沌大學.(2020).覆盤巨頭網飛大崛起:簡單到讓對手震驚,進取到讓自己毛骨悚然

[11]孤獨大腦.(2020).女王如何運轉?《後翼棄兵》的10個妙招

[12]Meghan O'Keefe.(2020).Anya Taylor-Joy Gives Us Her Take on ‘The Queen’s Gambit’ Ending

[13]羅伯特·麥基(著)周鐵東(譯).(2014).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原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