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不停 助長新手媽媽產後憂鬱指數
圖、文/媽媽寶寶雜誌龍年生育率大幅升高,但,新手媽媽產後憂鬱指數亦節節攀升!根據《媽媽寶寶》雜誌最新「孕期‧產後憂鬱指數大調查」結果,八成以上孕產婦的憂鬱指數都在「紅燈區」。產後憂鬱症患者往往會帶着年幼孩子一起輕生,對家庭和社會都會造成莫大沖擊!在少子化的社會,如何幫助準媽媽和新手媽媽擺脫憂鬱,重拾信心,是國家和社會大衆須共同關注的議題。
產後憂鬱媽咪會傷害自己或寶寶情緒改變對健康、生命的影響不容輕忽!經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媽咪產後情緒不佳而傷害自己或寶寶的案例發生,在「媽媽寶寶臉書粉絲團」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媽咪的憂鬱文章心情抒發:爲什麼懷孕時,感受胎動所帶來的心情悸動,無法延續到產後對於新生寶寶的生活照顧上呢?
在少子化的社會,新手媽媽的心理健康更應該得到社會重視,藉由「孕期‧產後憂鬱指數大調查」,期待能瞭解哪些因素會對孕產婦的情緒帶來衝擊?哪些族羣發生孕期/產後憂鬱的機率較高?以喚起政府和社會大衆的重視,對症下藥,從根本原因着手改善,幫助新手媽媽延續孕育新生命所帶來的最初感動,讓每一個新生命都能在充滿愛與歡樂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本次問卷參考「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並增加孕期/產後狀況選項,藉以瞭解影響孕產婦情緒的主要原因。
家庭月收入6萬以下者佔七成參與此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懷孕中狀態佔43.7%;產後1個月~3年以內者佔56.3%。年齡在25~29歲者佔31.8%;30~34歲者佔41.7%,符合適育年齡區間。家庭月收入6萬元以下者,合計達七成,其中4萬元以下者佔五成。以職業狀態分析,目前爲全職工作的孕產婦比率佔47.8%,但家庭主婦比率亦高達四成二。從居住狀態來看,夫妻同住比率爲40.6%;夫妻和公婆同住比率佔43.5%。
13分以上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所有參與者都必須填寫「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此量表原本是用來評估婦女產後憂鬱的篩檢工具,現在也適用於產前憂鬱的篩檢。量表總共10題,依照每題選項計算分數,最高分數爲30分,當得分在10分至12分,意味着個案可能有憂鬱症傾向,需注意及追蹤並請醫師協助評估。當得分在13分或以上時,表示個人的心情指數已經亮起了紅燈,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需積極尋求治療。
超過八成孕產婦好憂鬱本次問卷結果發現,憂鬱指數13分以上者竟高達82.6%,10分至12分者也有12.9%。此外,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針對「我曾有想要傷害自己的念頭」這一題,有高達67.1%的孕產婦回答「很常如此」。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這項結果令人感到非常訝異,也非常令人擔心。近年來,新聞報導新手媽媽帶着孩子輕生的社會事件也時有所聞,不明所以的人可能會很不諒解,爲何媽媽會如此忍心帶着一個嗷嗷待哺的無辜小生命一走了之?
黃建霈醫師表示,飽受產後憂鬱所苦的媽媽,會因爲太愛孩子,擔心自己走了之後孩子不能受到好的照顧,因而帶着孩子一起輕生。這是產後憂鬱症最典型的行爲,和產後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ヽ躁鬱症等)不同,產後精神病患者有些會認爲孩子是惡魔的化身,因而會爲了保護自己而將孩子殺害但自己仍活着。
適齡生育者比年輕媽媽更憂鬱若以年齡和憂鬱指數問卷結果進行交叉分析,年齡25~29歲者在13分以上的比率爲82.5%;30~34歲比率爲85.9%;35~39歲比率爲84.3%。而20~24歲年輕媽媽憂鬱指數在紅燈區者,佔64.7%。過去認爲青少年母親和適婚生育者比較,前者發生產後憂鬱的比率較高(約26%),後者比率約13%,但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適婚生育者肩膀上的擔子更爲沉重。
上班或是帶小孩 都不快樂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無法再重來。一般認爲,能夠在家享受育兒生活,當個全職媽媽是多麼地幸福。然而,根據2009年,由《媽媽寶寶》雜誌所進行的《孕期‧產後身心症狀大調查》卻發現,全職媽媽比職場媽媽更BLUE;這3年來,爲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頒佈了許多育兒補助政策,例如生育津貼、育兒津貼等等,但是,這次的調查結果卻顯示:不論是上班或是全職帶小孩,都不快樂。
憂鬱指數在13分以上者,全職工作者佔50.5%,全職家庭主婦佔41.3%,其他(學生、待業中)佔8.2%。若單純以個別職業類別來看,家庭主婦13分以上者佔比高達80.1%,顯示全職媽媽在家育兒的生活是很不快樂的;而白領上班族僱員的比率高達87.1%、白領上班族主管的憂鬱指數亦非常的驚人,高達91.7%,和醫學相關從業人員的90.6%不相上下。
經濟負擔讓產後心情好Blue若從家庭月收入的角度切入,臺幣4萬以下者,憂鬱指數超過13分者有七成八,家庭月收入在6萬以上者,憂鬱指數超過13以上的比率也高達八成以上,在夫妻關係甜蜜(約佔七成)、公婆相處融洽(約佔五成)等前提之下,更凸顯經濟因素對新手媽媽心理健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原文刊載於2012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更多消費新聞、女人話題,按贊加入ETtoday姊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