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像上第二個班! 「三明治媽媽」憂鬱症人數增3成

職場媽媽下了班還要接小孩、顧小孩,回家像上第二個班。(圖/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一名49歲的職業婦女育有2子,雖然工作快20年,因家庭經濟壓力不敢輕言退休,2年前調任新單位,幾乎每晚都忙到8點後纔回家,但因無法獲得上司肯定,長期下來身心俱疲,不自覺暴食胖了15公斤,時常想哭、無法專注、全身痠痛頸部肩膀僵硬等,在友人建議下求助身心科門診,經診斷爲重度憂鬱,目前正靠藥物心理諮商治療中。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門診觀察發現,近年來兼顧職場與家庭的「三明治媽媽」,求診比例大增二至三成,壓力來源大多是與職場家庭難兼顧,工作升遷與自我實現難如意、婆媳問題、小孩教育、經濟壓力、夫妻相處及健康亮紅燈等問題有關

▲婆媳問題也是三明治媽媽的壓力來源之一。(圖/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施佳佐指出,時間不夠用是職業媽媽普遍的心聲,每天要和時間賽跑,下班時間就是趕着「上第二個班」,對於熟齡級的三明治媽媽而言,上有高堂下有子女長輩生病人力照護及醫療費用,小孩教育規劃等等的壓力,從最初身體不適、睡眠及食慾的改變,進而緊張、焦慮的心情日益加重卻無法緩解,最後就容易憂鬱症上身。

該如何判斷是否爲憂鬱症?施佳佐說,睡眠問題是一大依據。若長期無法入眠、睡眠中斷、易醒早醒、淺眠多夢、睡多仍累等,就要當心。此外,沒有食慾或暴食、焦慮緊張、易怒、沒耐心、容易疲勞、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下降、負面想法、度日如年等,也是憂鬱症前兆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圖/書田診所提供)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會由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先用,視病情調整藥物種類劑量,通常至少要4-6星期,甚至8星期才能看到效果;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可以協助抗憂鬱藥物達到更佳的改善,及預防憂鬱症的復發。

最後,施佳佐提醒,遠離憂鬱首先要拒絕當100分的超級媽媽,學會取捨,適度紓壓,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多給自己時間及空間慢慢走出憂鬱。早期發現憂鬱症,早期治療,可以控制病程,防範因憂鬱症導致自我效能降低,影響家庭功能,甚至對自己產生負面誤解的惡性循環。因此,當察覺自我情緒與過去不同,無法自我控制時,請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及治療。